生理性哭鬧

生理性哭鬧

正常、健康的新生兒哭鬧時,往往可能是餓了、渴了,或是想要得到媽媽的關注。新生兒在不舒適時也會哭鬧,比如尿布濕了,房間溫度過高,衣服裹得太熱、太緊,或有異物的碰壓等。這都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哭鬧,這種哭鬧最大的特點就是寶寶哭聲響亮,食慾、體溫正常。在滿足了他們的要求或解決了不適後,哭鬧馬上停止,恢復如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理性哭鬧
  • 原因:飢餓、不舒服、想得到媽媽的關注
常見情況,生理性哭鬧怎么辦,

常見情況

1.冷、熱、濕、癢、痛
環境溫度過冷或過熱會引起嬰兒的不適,但過熱比過冷更容易引起嬰兒哭鬧不安。尿布濕了沒有及時更換,寶寶會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嬰兒還會因濕疹、多汗、皮膚不清潔等引起的瘙癢引起的瘙癢而哭鬧。
2.飢餓或口渴
飢餓是嬰兒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嬰兒還會因為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引起口渴而哭鬧不止。
3.生活習慣
6個月以內的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睡,晚上哭。部分孩子養成了被人抱、搖、哄的習慣,加上如白天睡眠較多,就較易發生晚夜間哭鬧的情況。並且可形成條件反射,從而導致夜夜哭鬧。
4.便意、尿意
經過訓練的嬰兒,會以哭鬧的形式求援母親及時幫助他大小便。有些孩子在大便前也會有哭鬧發生,這與其便前腸蠕動加劇有關。
5.環境刺激
少部分孩子如白天過於興奮或受到驚嚇,夜間亦可發生突然哭鬧的現象,這可能跟其做夢有關。

生理性哭鬧怎么辦

1.側臥法
嬰兒哭鬧時,許多爸媽習慣把嬰兒仰抱,但仰著會讓嬰兒有一種往下掉的感覺。
做法:安撫嬰兒時,不要讓嬰兒的臉對著媽媽的胸口,聞到母乳的味道會讓嬰兒更容易哭鬧。正確的方法是讓嬰兒臉朝外,側臥,讓嬰兒回到在母體中時最常見的姿勢。
2.襁褓法
有人認為緊緊包裹起來會讓嬰兒哭得更厲害,其實不然。因為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是被緊緊包裹著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來,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嬰兒也有技巧,不要把嬰兒全身垂直包住,變成“蠟燭包”。而應該儘量把寶寶的手臂裹緊,把腿放鬆,否則會影響嬰兒髖部發育。
3.吮吸法
嬰兒在出生之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手指了。吮吸不僅能緩解嬰兒的飢餓感,更重要的是會激活大腦的鎮靜神經,將嬰兒帶入鬆弛狀態。
做法:給孩子吮吸奶嘴時,不要把奶嘴掛在嬰兒脖子上,以免傷到嬰兒,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4.搖晃法
嬰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裡時,其實一直都在晃動著的,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是睡覺時翻身,都在晃動著。
做法:有節奏的晃動對嬰兒非常管用,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鬆。爸媽在搖晃嬰兒時注意強度要適當,不能過於激烈,特別要小心嬰兒的頭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