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散(《小兒藥證直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生犀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具有《古方新解》:鎮肝,除心熱的功效。主治小兒陰虛,血分有熱,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形體羸瘦,口乾頰赤者。①《小兒藥證直訣》:目淡紅,心虛熱。②《保嬰集》: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③《衛生寶鑑》:小兒骨蒸,肌熱瘦悴,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④《普濟方》:小兒癆瘵。⑤《幼科發揮》:風熱。

基本介紹

  • 名稱:生犀散
  • 別名:生犀湯(《普濟方》卷四〇〇)。
  •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 組成:生犀、地骨皮、赤芍藥、柴胡根、乾葛、甘草
  • 功用:《古方新解》:鎮肝,除心熱
  • 主治:小兒陰虛,血分有熱,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形體羸瘦,口乾頰赤者。①《小兒藥證直訣》:目淡紅,心虛熱。②《保嬰集》: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③《衛生寶鑑》:小兒骨蒸,肌熱瘦悴,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④《普濟方》:小兒癆瘵。⑤《幼科發揮》:風熱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生犀二錢(銼末),地骨皮(自采佳)、赤芍藥、柴胡根、乾葛(銼)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功用

《古方新解》:鎮肝,除心熱。

主治

小兒陰虛,血分有熱,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形體羸瘦,口乾頰赤者。
①《小兒藥證直訣》:目淡紅,心虛熱。
②《保嬰集》: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餘熱。
③《衛生寶鑑》:小兒骨蒸,肌熱瘦悴,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
④《普濟方》:小兒癆瘵。
⑤《幼科發揮》:風熱。

附方

名稱:生犀散
組成:地骨皮、秦艽、人參、羚羊角、大黃、麥門冬、枳殼、柴胡、茯苓、赤芍藥、桑白皮、鱉甲
用法:上銼散。每服二錢,入青蒿少許,水煎服
主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渴,日夜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睏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後餘熱不解,或傷寒病瘥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亦治疳勞
出處:《袖珍小兒》卷四
名稱:生犀散
組成:犀角屑、鱉甲、柴胡、知母、地骨皮、胡黃連、大黃、桃枝
用法: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主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五一
名稱:生犀散
組成:生犀角、麻黃、石膏、羌活、當歸、人參、甘草、葛根、赤芍
用法:上為散。每服五錢,水煎去滓,入薑汁一匙,溫服
主治:孕婦卒中風不語,脈浮數者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重要文獻摘要

《小兒藥證直訣》:“生犀散,治目淡紅,心虛熱。生犀(銼末)二錢,地骨皮(自采佳)、赤芍藥、柴胡根、乾葛(銼)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後。”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釋義》:此方以犀角為主,涼血清心;地骨皮退其虛熱;赤芍柔肝斂陰;又加乾葛、柴胡散外來之邪;甘草和中解毒。對血分熱毒兼有陰虛而又夾外邪者頗為適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