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風化作用

生物風化作用

岩石在動、植物及微生物影響下發生的破壞作用稱為生物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主要發生在岩石的表層和土中。生物風化作用有物理的和化學的兩種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風化作用
  • 類別:物理現象
  • 含義:岩石一定條件下發生的破壞作用
  • 方式:物理的和化學的兩種方式
  • 影響:岩石破碎
地表岩石在生物活動的影響下遭到破壞的過程,稱為生物風化作用。生物對岩石的破壞有兩種方式:
①生物的機械破壞植物根部在岩石裂隙中生長,迫使裂隙擴大,引起岩石崩解的過程,稱為根劈作用。人類的工程活動會大大加速對岩石的風化過程。
②生物的化學破壞生物通過新陳代謝及其遺體腐爛後對岩石進行分解的過程,稱為生物化學風化作用。植物和細菌在新陳代謝中常分泌出有機酸、硝酸(HNO.)(HiCO,)、亞硝酸(HNO2)、氫氧化銨(NH.OH)等溶液,一方面植物通過它們汲取岩石中的某些成分作為養分;另一方面這些酸類溶液使岩石受到腐蝕,從而改變岩石、礦物的性質、結構和成分。生物死亡後,其遺體逐漸腐爛分解,形成一種暗黑色的膠狀物—腐殖質。腐殖質在自然條件下,能使矽酸鹽分解而生成腐殖酸鹽,易隨水流失;腐殖酸還能使難溶的Fe:O,還原為易溶的FeO,加速某些礦物的分解。
上述三種風化作用並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促進、彼此聯繫的。物理風化使得岩石破碎,從而增大了岩石與水溶液等的接觸面,有利於化學風化的發生;化學風化降低了岩石強度,又促進物理風化的加強。在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中又有生物活動的因素。從地域性而言,只是在某種環境下,某種作用顯得突出而已,如在炎熱、潮濕的氣候區以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為主;在溫濕地區以化學風化為主;在寒冷、乾旱地區以物理風化為主。岩石的風化是由表及里的,地表部分受風化程度最顯著,由地表往下受風化作用的影響逐步減弱以至消失。因此,在風化岩層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有明顯差異。從工程地質的角度,一般把風化岩層自上而下分為四個帶:全風化帶、強風化帶、中風化帶和微風化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