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死亡(biological death)是1997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死亡
- 外文名:biological death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1997年
生物死亡(biological death)是1997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生物死亡(biological death)是1997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1997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醫學名詞 第六分冊》第一版。1...
通常,生物的死亡是指其一切生命特徵的喪失且永久性不可逆轉的終止,而最終變成無生命特徵的物體。死亡是自然流通鏈中的一個環節,是世界變化中的必然。死亡後系統的遺產是其他既有或者新生事物的必須材料。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
生物學死亡,亦稱“腦死亡”。整個機體的重要生理功能停止而陷於不能恢復狀態的一個過程。首先是大腦皮質,接著整箇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可逆變化,以後各個器官和組織的功能相繼發生解體,大腦功能永久性喪失,外表徵象是軀體逐漸變冷,發生屍僵,...
生物學死亡期,是指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由臨床死亡期發展而來。 釋義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過程的最後階段,由臨床死亡期發展而來。 該階段中腦、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永久性喪失,組成各器官的細胞也發生了死亡,也稱細胞性死亡,各...
在普拉克明縣查蘭德海灣,成千上萬條銀魚在陽光下翻著白肚皮。不過當局表示,這次魚群死亡與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導致的污染並沒有關係,也不屬異常。當地野生動物和漁業部部長羅伯特·巴勒姆表示,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者深水層低含氧量的水上涌...
(2)臨床死亡期。是生物學死亡前的一個短暫階段。表現為呼吸與心跳停止,各種反射完全消失,從外表看來人體的生命活動已經停止,但組織內微弱的代謝過程仍在進行,生命有復甦的可能,此期通常為5—6分鐘。(3)生物學死亡期。全身各...
地球生命死亡周期,地質學家麥可發現的周期。科學家們爭論周期性生物大滅絕事件已經持續了超過30年,彗星和小行星淋多重轟炸是地球生命的災難,科學家們得出的結論是在過去的2.6億年中,生物大滅絕都可能是由彗星和小行星雨造成的。紐...
死亡的原因很多,一切損傷因子只要作用達到一定強度或持續一定時間,從而使受損組織的代謝完全停止,就會引起細胞、組織的死亡。在多數情況下,壞死是由組織、細胞的變性逐漸發展來的,稱為漸進性壞死。壞死多為細胞受到強烈理化或者生物因素...
泛指植物或動物的種類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壞,稱為物種滅絕。一株植物枯萎,一隻動物死亡,有時並不僅僅意味著單個生命有機體的消失,也許湊巧是整個此類物種的滅絕。在世界範圍內,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種已...
指由於體溫降低而導致的死亡。有以下三種情況;(1)(2)冷卻。生物被冷卻到0℃左右或0℃以下,常在未發生凍結時即行死亡,認為這是由於物質代謝的紊亂(時間稍長)和細胞質發生了物理化學變化(在短時間內進行)的緣故。冷卻的速度對...
人們已經知道細胞的死亡起碼有兩種方式,即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壞死是早已被認識到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而細胞凋亡則是逐漸被認識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細胞凋亡是細胞的一種基本生物學現象,在多細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
3、低溫致死英國螃蟹的解釋也比較讓人容易接受。位於南半球的巴西和紐西蘭,雖然正處於夏季,但氣溫也低於往年,所以可能導致魚類大量死亡。4、對於大批鳥類先後在美國和瑞典等國突然死亡,生物學家認為煙花、飢餓、天氣等可能是原因,但都...
“細胞的自殺”,它的生物名稱叫“程式性細胞死亡”,又可稱作“細胞凋亡”,這種死亡方式,細胞首先皺縮,內部的染色體被切割分段,細胞核固縮、碎裂,形成凋亡小體,最終被體內的巨噬細胞吞噬,而被清除,這種死亡不會影響周圍細胞,...
其實,從原始人發明石器時,動物早就被人類大滅絕了:澳大利亞24種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包括袋獅,巨袋鼠,袋犀,雙門齒獸,古巨蜥,沃那比蛇。美洲生物以屬為單位滅絕。北美47個屬里滅絕了34個屬,南美60個屬里滅絕了50個屬。據世界《...
管胞和導管分子的死亡是典型的編程性死亡,它是受一定程度控制的主動死亡過程。起初,幼小的管狀分子含有原生質體,可見細胞核,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及微管等。爾後,隨著細胞的增長,液泡膜破裂,釋放水解酶,原生質體分解。導管分子縱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