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廠勞資關係轉型的新視角

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廠勞資關係轉型的新視角

《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廠勞資關係轉型的新視角》基於紮實的田野調查,力圖從工人的生活經歷與社區生活實踐討論世界工廠的勞資關係,分析社會關係與生產政體如何影響工人的生活與抗爭行動,提出了關於當代中國勞工的一些新觀點,如“實用主義團結”等,對於分析農民工的日常生活、階級意識和群體抗爭,都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活的政治:世界工廠勞資關係轉型的新視角
  • 作者:汪建華
  • ISBN: 9787509768617
  • 頁數:256
  • 定價:¥53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汪建華 著
出版時間:2015-03
頁數:256
書號:978-7-5097-6861-7
關鍵字:新工人|勞資關係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近年來新工人抗爭浪潮的興起,以及行動方式、訴求的變化,預示著中國勞資關係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轉型趨勢。本書基於紮實的田野調查,力圖從工人的生活經歷與社區生活實踐討論世界工廠的勞資關係,分析社會關係與生產政體如何影響工人的生活與抗爭行動,提出了關於當代中國勞工的一些新觀點,如“實用主義團結”等,對於分析農民工的日常生活、階級意識和群體抗爭,都具有重要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一 新工人:從治理的對象到變革的力量/1
二 變化的抗爭政治/2
(一)與“日”俱增/3
(二)守衛底線/4
(三)畢其功於一役/5
(四)反叛工業帝國/5
(五)迷思:工人抗爭政治的走向及其形成動力/6
三 新工人團結的謎題:基於經典理論的重新審視/7
(一)自在到自為:階級形成的宏大敘事/7
(二)勞工的力量:從結構利益到結構力量/8
(三)國家的規制:從代言階級到操縱階級/9
(四)生產的政治:從生產關係到生產中的關係/11
(五)社會—文化的構建:從工廠影響社會到社會影響工廠/13
四 重拾工人的社會生活/15
(一)民國工人的啟示/15
(二)重新挖掘社會生活之於新工人團結的潛力/16
五 生活形態:分析維度與政治效果/20
(一)分析維度/20
(二)生活形態與集體抗爭類型/26
六 資料與方法/29
七 篇章結構/34
第二章 新工人生活經歷的變遷/36
一 代際變化:生活方式與集體傾向/37
(一)代際與生活方式的轉變/37
(二)代際與集體傾向/44
二 城市生活經歷的變化:基於同期群的考察/49
(一)生活方式的變化/49
(二)信息視野與集體傾向的變化/51
三 結論/53
第三章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經歷與生計壓力/55
一 原子化的底線型抗爭/57
(一)從生產到生活/58
(二)集體抗爭過程/62
(三)尾聲/67
(四)小結/68
二 地緣—同事關係為基礎的底線型抗爭/69
(一)從生產到生活/69
(二)集體抗爭過程/74
(三)尾聲/85
(四)小結/85
三 認同的邊界:地緣團結模式的比較/87
(一)表益廠:分裂的團結/87
(二)廣泛的團結與分裂的團結:兩廠抗爭模式比較/98
四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政治/101
第四章 開啟新的抗議模式/104
一 同事—同學關係為基礎的增長型抗爭/106
(一)從生產到生活/106
(二)非正式抵抗/116
(三)離職趨勢/119
(四)團結的文化/121
(五)集體抗爭過程/125
(六)尾聲/157
二 代際與團結文化:汽新廠與汽瑞廠的比較/160
(一)類似的生產安排與不一樣的生活形態/160
(二)汽瑞廠的集體抗爭過程簡述/161
(三)汽新廠與汽瑞廠團結模式的比較/164
三 生活與抗爭政治的轉型/166
第五章 抗爭行動的團結限制與暴力轉向/169
一 原子化的底線/增長型抗爭/170
(一)從生產到生活/171
(二)集體抗爭過程/173
(三)尾聲/177
(四)小結/178
二 群體性騷亂/179
(一)從生產到生活/180
(二)集體抗爭/182
(三)尾聲/184
(四)小結/184
三 新生代工人的集體抗爭模式及其未來走向/185
第六章 從生活經歷挖掘勞資關係轉型的動力/188
一 生活經歷變遷與集體傾向的變化/189
(一)生產與生活體驗的再造/189
(二)經濟與制度訴求的提升/192
(三)身份與群體認同的轉變/194
(四)實用主義團結文化的形成/197
二 生活經歷變遷與集體抗爭動員資源的形成/206
(一)團結紐帶的轉變與艱難發育/207
(二)網際網路動員的迅速發展/209
(三)集體行動中的生活烙印及其開放性/215
三 生活形態的系統性根源/217
四 工人抗爭與世界工廠勞資關係的轉型/218
五 討論:形成中的“生活政治”/222
(一)內遷、區域性勞動力市場構成、社區生活形態與抗爭政治/222
(二)工業化經歷與工人抗爭政治的演變/223
(三)非正式用工、生活形態與抗爭政治/224
(四)產業組織方式、關係形態與抗爭政治/224
(五)社會生活、團結形態與對基層工會控制權的爭奪/225
(六)留守經歷、新生代工人與農民工生產體制的系統性危機/225
參考文獻/228
後 記/2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