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生查子·重葉梅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稼軒長短名》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查子·重葉梅①
百花頭上開②,冰雪寒中見③。霜月④定相知⑤,先識春風面⑥。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⑦怨。折我最繁枝⑧,還許冰壺薦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百花句:《談苑》:“王曾布衣時以梅花詩獻呂蒙正云:‘而今未聞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蒙正云:‘此生已安排狀元宰相也。’”頭上:先。
③見(xiàn): “現”的古字,顯現,出現。
④霜月:月色如秋霜。
⑤相知:了解我。相,範圍副詞,在此為“我”之意。
⑥先識句:杜甫《詠懷古蹟》:“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春風面:春風中花容。
⑧折我句: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湖面初驚片片飛,樽前吹折最繁枝。”
⑨許:答應,應諾。冰壺薦(jiàn):即薦給冰壺。冰壺,即玉壺,可用來盛冰或浸花,比喻潔白。薦:進,進獻 。
白話譯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開放之前綻開,在寒冷中出現。春寒料峭中,朦朧的月亮總是先照亮梅花。主人十分喜愛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頭,插進壺中,供人玩賞。
創作背景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辛棄疾在青年時期滿懷報國雄心,渡江投奔南宋,然而南宋朝廷的所作所為,使他大失所望。主張抗金,收復中原的仁人志士屢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擊。辛棄疾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章,主力抗金,反而受到當權者的猜疑。辛棄疾看到了在寒風中盛開的重葉梅時,他讚嘆重葉梅不畏嚴寒的精神,不怕雪虐風威的高尚品格,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詠重葉梅的詠物詞。
開頭二句寫重葉梅雪中獨放。化用“春腳移從何處來,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寫出重葉梅不怕風雪嚴冬,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從容自如,從而突出重葉梅不怕雪虐風威的高尚品格。
五六句寫重葉梅受到主人喜愛和主人對重葉梅的情深意重,而且主人對重葉梅的喜愛從沒動搖過。這兩句詞除了說明主人爰梅之外,也從側面襯托出重葉梅之美與可貴。
最後兩句詞緊承上句“情意深”,是對主人愛梅之情做具體的描述,寫主人把最好的重葉梅折下來,插在冰壺水中,供自己和友人玩賞。從主人再一次握重葉梅那一方面來說是花、人合一,可以說是“無花餓伯仲,得雪愈精神”。
重葉梅在百花開放之前開放,在寒風凜冽中獨自綻放,表現出重葉梅的不懼風雪;主人對重葉梅的情深意重,從把最好的重葉梅折下來供友人欣賞,更加表現出主人對重葉梅的喜愛。
名家點評
南宋張炎《詞潺》:“於文章餘暇,戲弄筆墨,為長短匍夕詩耳。”
成都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張廷傑《宋詞藝術論》:“這首詩在讚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之時,寄託了自己的命運與身影,也抒發了自己孤高脫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個性。”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畫像](/img/a/b4f/nBnauEWMzUGOxYDO5EDOmFTN2IGZ0QzM1kzM0czN5EGZ4MzNzAjNmBTOi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現存詞600多首,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