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查子·游雨岩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生查(zhā)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詞雙調四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
⑵雨岩:在江西永豐縣西南博山附近,岩中有泉水飛出,如風雨之聲。
⑶行云:雲彩流動。
⑷和(hè):跟著唱。余:我。
⑸空谷:深谷。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聲。
⑹一曲:一灣。桃花水:即桃花汛。農曆二三月桃花盛開時節,冰化雨積,黃河等處水猛漲,稱為桃花汛。《漢書·溝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注云:“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水衡記》:“黃河二月三月水,名桃花水。”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裡。藍天上有飄動的白雲,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雲里。
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罷官之後閒居帶湖時期,具體創作年份難以考證。辛棄疾在職期間積極籌措恢復中原大計,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擊和嫉恨,被朝廷罷職閒居。抗金理想不能實現,報國壯志一籌莫展。因此,他深感苦悶和孤獨,便創作此詞以抒發胸中悲憤。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賦雨岩清溪小景。一般雙疊的詞,往往上片寫景,過片後抒情,這一首卻並非如此,而是上下片皆即事敘景,寓情於事與景中,構思新穎,剪裁精妙。
上片寫詞人遊覽雨岩見到的景色。第一句“溪邊照影行”,是點題,寫遊人;第二句“天在清溪底”,寫清溪和藍天;第三句“天上有行雲”,寫行雲;第四句“人在行雲里”如同電影中的定格,總寫溪、人、雲,展示了水底的一個畫面。作者在這裡所描寫的人、天、雲都不是實體,而是水中的倒影。清清的溪水,不但是雨岩的優美景色之一,而且也成了詞人攝取這張風景小照的膠捲。遊人的身影、碧藍的天空、飄動的浮雲,都通過清清的溪水映現出來。“人在行雲里”這樣神奇美妙的景象,真可謂巧奪天工,不但使描寫的景物高度集中,而且意境更為清新活潑,整個畫面非常生動,所描寫的景物,全部處在變化之中,溪水自然是流動的,遊人漫步岸邊——“影行”,白雲飄轉空中——“行雲”,這就使畫面充滿了動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下片詠溪水聲音動聽,空谷清音與詞人歌聲相互回響,仿佛是一首和諧的歌曲。過拍二句,寫自己“高歌”而問“誰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聞有人和,所聞者只有“空谷”中響起的“清音”,意在感嘆孤獨。這種孤獨感,恐怕不能只理解為沒有旅遊的伴侶,必須同詞人力主抗金、和者甚寡、當時正被打擊、被棄置的特定生活聯繫起來,看到這是詞人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的有意無意的流露。結尾二句寫得極為細膩。這裡借用了蘇軾《夜泛西湖》中的詩句,表現詞人聽到“空谷清音起”後的心理活動。“高歌”之後,在這四望無人的地方,乍一聽到“空谷”的“清音”,初起懷疑是鬼怪,繼又懷疑是神仙,末了又加以否定,最後點明是“一曲桃花水”。如果說上片的寫景,重在刻畫形象的話,那么下片的抒情,則是著力描繪聲音。嘩嘩的流水,飄蕩的歌聲,不僅使寂靜的山谷增添了生氣,也為上面的圖畫配上了音樂。
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說:“詞貴藏於內……於言外有所感觸。”這首詞意境優美,用平易通俗、流暢自然的語言,描繪出靜中有動的圖畫,還配著富於形象的歌聲與音樂。同時,作者把辛酸的感觸,藏在迷人的畫面背後;把滿心的苦悶,融於優美的樂律之中。此詞一題作獨游雨岩,其中的“獨”字,透露出苦悶的氣息。起拍第一句“溪邊照影行”,這一畫面里,只有一個倒映在水中的人影,說明了“獨游”,而比“獨游”更深刻,因為它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
在這特定的氛圍里,那清清的溪水,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雲,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淒涼冷清的色彩,成為詞人表達孤獨之感的襯景。“人在行雲里”,不止是倒影交織的畫面,也寫出了詞人不苟隨世俗的決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暗寫了自己遭受打擊的原因。內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壓抑的苦悶,終究是掩遮不住的,“高歌”正是詞人內心感情的流露和發泄。然而,並沒有人能理解他,與他相和的,只是空谷里的溪水。詞人的“獨”唱,同嘩嘩的水聲,從聲音方面渲染了淒涼憂傷的氣氛。這種“高山流水少知音”的感慨,是他內心苦悶的表現;而這種“曲高和寡”的情景,正是他收復中原的主張不能得到採納的寫照。那幽深寂靜的山谷,那溪水漂浮的殘花,不能不說帶有象徵意義。所以,這首詞表面上是記游,描寫水光山色,實際上處處貫注著詞人憤激的感情,表現了詞人遭受排擠、閒居家鄉、有志難伸的苦悶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事的關心。他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又不忘懷於世事,正表現了詞人退居時期的內心矛盾,說明他並沒有因自然風光的優美而陶醉、而頹廢。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上片寫溪水清泠澄澈,以藍天、白雲、人影烘托渲染。天在清溪,行雲入水,人浮雲間,景象奇妙,令人心曠神怡。下片詠溪水清音之空谷迴響,與詞人浩歌交相呼應。空谷無人,高歌誰和?隱隱流露出政治失意後的落寞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