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脆弱區

生態脆弱區也稱生態交錯區(Ecotone),是指兩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交界過渡區域。主要特徵有:1)系統抗干擾能力弱,2)對全球氣候變化敏感,3)時空波動性強,4)邊緣效應顯著和5)環境異質性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脆弱區
  • 外文名:Ecotone
  • 別名:生態交錯區
  • 特點:抗干擾能力弱、時空波動性強等
  • 區域: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交界區域
  • 分布範圍:北方乾旱半乾旱區、南方丘陵區等
基本特徵,區別,我國生態脆弱區的基本狀況,我國生態脆弱區的分布情況,我國生態脆弱區的主要類型,我國西部生態脆弱區的區域劃分,我國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基本特徵

1)系統抗干擾能力弱,2)對全球氣候變化敏感,3)時空波動性強,4)邊緣效應顯著和5)環境異質性高。

區別

這些交界過度區域的生態環境條件與兩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核心區域有明顯的區別,是生態環境變化明顯的區域,已成為生態保護的重要領域。

我國生態脆弱區的基本狀況

我國生態脆弱區的分布情況

我國生態脆弱區主要分布於北方乾旱半乾旱區、南方丘陵區、西南山地區、青藏高原區及東部沿海水陸交接地區,行政區涉及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我國生態脆弱區主要類型有:
1)東北林草交錯生態脆弱區;
2)北方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區;
3)西北荒漠綠洲交接生態脆弱區;
4)南方紅壤丘陵山地生態脆弱區;
5)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態脆弱區;
6)西南山地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區;
7)青藏高原複合侵蝕生態脆弱區;
8)沿海水陸交接帶生態脆弱區。
生態脆弱區屬於限制性開發區域。

我國生態脆弱區的主要類型

我國的國土面積幅員遼闊,從經度位置看,東西橫跨了五個時區;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越了多個氣候帶。地質結構和地形狀況複雜多樣,地勢高差巨大,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特徵為西高東低。從青藏高原向北、向東延伸, 各類地形呈階梯狀逐級降低。既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各類大小不等、群山環抱、周高中低的盆地; 既有高山又有峽谷; 既有陸地又有海洋;既有沙漠也有綠洲。全球陸地上的5 種基本地形類型,我國均有分布。其中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 。因此,我國生態脆弱區的類型較多。根據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氣候敏感程度、時空波動性、邊緣效應及環境異質性等脆弱性特徵,我國最典型的生態脆弱區主要由以下幾類:
( 1 )林草交接與農牧交錯類
①林草交接類脆弱區。屬於半濕潤森林草原帶向半乾旱草原帶過渡的地區一般位於我國南北冷暖氣流作用強烈的氣候過渡帶, 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交界處,因此表現為同時具有大陸性和季風性的氣候特徵。其過渡帶特徵明顯,群落結構複雜,環境異質性大,對外界反應敏感。
②農牧交錯類脆弱區。既有農業又有牧業的區域,如我國東部農耕區與西部草原牧區相連線的半乾旱生態過渡地帶。由於區域自身內部結構的不穩定性,如土壤乾燥貧癖、地表組成物質疏鬆等,加之外部環境的變化幅度加大,如降水量少且變動幅度大、風多風大等,導致農牧交錯區呈現出嚴重的草地退化、沙化和鹽鹼化。表現出植被分部地帶擺動、農區牧區交錯分布、農業發展不穩定、農業生產力低下等方面的特徵。
(2 )荒漠綠洲與草原沙化類
①荒漠綠洲類脆弱區。屬於乾旱沙漠與綠色植被的交接過渡地帶,所謂綠洲是指沙漠中有水源保證,適於植物生長的獨特地理景觀。我國的沙漠綠洲邊緣帶大多位於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如內蒙古河套平原和寧夏銀川平原,賀蘭山以西祁連山、阿爾金山和崑崙山以北地區,塔里木盆地南緣、準噶爾盆地南緣、塔克拉瑪乾沙漠、河西走廊等地區都是比較典型的沙漠綠洲邊緣帶。
②草原沙漠類脆弱區。大多位於我國西北的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地區,該區域環境異質性大、自然條件惡劣、年均降水量少、水蒸發量大,水資源極度短缺、土壤貧癖、植被稀疏、風沙活動強烈、土地沙漠化嚴重。該
區域處於人類活動和自然力量交會的地帶,在乾旱風蝕作用和人類活動干擾下,極易導致邊緣帶固定沙丘的活化和耐沙植物的死亡,造成沙化入侵。
(3 )岩溶山地與階梯過度類
①岩溶山地類脆弱區。通常位於表層土壤淺靜、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地高原區,區域降水量大, 融水侵蝕嚴重,人類過度砍伐山體林木資源,大面積的陡坡開荒,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植被覆蓋率低,加上喀斯特石山區土層薄、基岩出露淺、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後岩石逐漸凸現裸露,呈現“石漠化”現象,在大雨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山體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
②階梯過度類脆弱區。位於我國地貌特徵的三大階梯之間的相互過度區域,區域內山巒起伏,坡陡谷深,地貌類型多樣。大坡度山地在重力作用下容易產生滑坡與崩塌。其基底往往有比較深而大的斷裂層,具有很大的高度差,在應力梯度作用下,易形成地震活動帶。特殊的地形條件導致該地區形成既不同於山地又不同於平原的特殊地理現象,極易發生地質災害。
(4 )高原複合與山地起伏類
①高原複合類脆弱區。主要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中游高寒山地溝谷地帶、藏北高原和青海三江源地區等。生態環境脆弱性表現為地勢高寒、氣候惡劣、自然條件嚴酷、植被稀疏,具有明顯的風蝕、水蝕、凍蝕等多種土壤侵蝕現象。包括高原冰川、雪線及凍原生態系統,高山灌叢化草地生態系統,高寒草甸生態系統,高山溝谷區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等。
②山地起伏類脆弱區。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橫斷山區,生態環境脆弱性表現為,地形起伏大、地質結構複雜,水熱條件垂直變化明顯,土層發育不全,土壤癖薄,植被稀疏,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強烈,區域生態退化明顯。包括亞熱帶高山針葉林生態系統、亞熱帶高山峽谷區熱性灌叢草地生態系統、亞熱帶高山高寒草甸及凍原生態系統、河流水體生態系統等。

我國西部生態脆弱區的區域劃分

從區域經濟與生態聯繫的視角,將西部生態脆弱區劃分為: 西北乾旱及沙漠化、西南山地及石漠化、青藏高寒複合侵蝕等三大區域。
( 1 )西北乾旱及沙漠化地區。包括黃土生態脆弱區(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面積約40 萬平方公里)、河西生態脆弱區(黃河以西,東西長千餘公里,南北寬百餘公里)、蒙西生態脆弱區(包括阿拉善、烏海、巴彥淳爾和鄂爾多斯等及包頭以西地區, 面積約39 萬平方公里)、天山生態脆弱區(新疆中部長約2500 公里,寬約280 公里,平均海拔約5000 米的地區)、河套生態脆弱區(位於內蒙寧夏,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商界鄂爾多斯,面積約2. 5 萬平方公里)、塔里木脆弱生態區(位於天山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 千米,南北寬約550 千米,面積約56 萬平方千米) 、準噶爾脆弱生態區(準噶爾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爾喀什湖,北越阿爾泰山,東到吐魯番,西南至吹河、塔拉斯河的廣大地區) 。
(2 )西南山地及石漠化地區。該區域北起秦嶺山脈南麓,南至廣西盆地, 西至橫斷山脈,東抵羅霄山脈西側,跨中國大地貌單元的三級階梯。主要包括西南山地農牧交錯脆弱區和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脆弱區。
(3 )青藏高寒複合侵蝕地區。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介於北緯26。至39。,東經73 。至140 。之間,即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的大片地區。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甘肅西南部、新疆南部等邊緣地區,以及雅魯藏布江中游高寒山地溝谷地帶和藏北高原和青海三江源等地區。
除了上述西部的三大脆弱區外,從全國範圍來看,典型的區域還有: ①東北林草交錯生態脆弱區、②北方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區、③南方紅壤丘陵生態脆弱區、④東部水陸交接生態脆弱區。

我國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我國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上不容樂觀,旦大多數地區的生態環境都顯現出了逐漸惡化的趨勢。造成生態脆弱的原因,既有乾旱、高寒等原生性的氣候問題,及缺水、土薄等原生性的地質問題,也有人為造成的“ 三廢”污染等派生性的環境問題,但脆弱地區生態問題更多的還是由於人類生產生活的不理性不合理的過度為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導致生態脆弱區地表的土、水、空氣等人類生存的最基本因素都存在嚴重問題。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短缺加劇、植被破壞嚴重、荒漠退化加速、高寒乾旱嚴重、環境承載下降、生物多樣銳減、自然災害頻發等方面,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與重視。
( 1 )水土流失嚴重,水源短缺加劇。我國的許多生態脆弱問題從根本上說多與地表土的流失或者變異有關。
(2 )植被破壞嚴重,荒漠退化加速。許多生態脆弱地區, 由於氣候地質的自然條件影響,以及人為的濫砍濫發、毀林毀革開荒,導致森林和草地破壞嚴重。大量林地被侵占,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生態功能嚴重衰退。
(3 )高寒乾旱嚴重,環境承載下降。主要以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區的沙漠地區和帕米爾高原及青藏高原為代表,特別是塔克拉瑪乾地區最為嚴重。此外,還包括北疆、東疆的沿邊地帶和青藏高原的河源區。
(4 )生物多樣性銳減,自然災害頻發。在生態脆弱區中受環境惡化威脅的高等植物物種近5 千種,約占總種數的20o/o ,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近15%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