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脆弱帶是指生物鏈簡單、易斷裂、容易發生生態破壞、系統恢復力和抵抗力較差的地區。
在生態系統中,凡處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體系、能量體系、結構體系、功能體系之間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圍繞該界面向外延伸的“過渡帶”的空間域,即稱為生態環境脆弱帶。
一般生態環境脆弱帶分布在地表植被覆蓋率低、動物物種少的地區,或不同群落的過渡帶,或人類影響較大的區域。
在我國脆弱帶:如西部乾旱缺水的草原和沙漠地區,湖泊周圍,山地與平原的交接帶。河流沿岸受人類影像深刻的區域,以及淺海域等。
界面“脆弱”的基本特徵,可以表達如下:
1.可被代替的機率大,競爭的程度高,
2.可以恢復原狀的機會小,
3.抗干擾的能力弱,對於改變界面狀態的外力,只具相對低的阻抗,
4.界面變化速度快,空間移動能力強,
5.非線性的集中表達區,非連續性的集中顯示區,突變的產生區,生物多樣性的出現區。
在生態環境中,可劃分為如下幾種脆弱帶類型:城鄉交接帶、乾濕交替帶、農牧交錯帶、水陸交界帶、森林邊緣帶、沙漠邊緣帶、梯度聯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