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們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也在努力發展素質教育,讓孩子們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提高綜合能力,這就需要一個好的環境。為了回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2009年,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第一中學,我國綠化委員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聯合啟動了一項名為“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的活動。
我國的農業也在面臨一個大的轉型,現在農業類型很多,比如:綠色農業、休閒農業、立體農業、訂單農業等等,都旨在提升農業的附加值,這些都是新興的創意農業。用我國最根本的農業來規劃一個更具有意義的教育基地————“生態校園”,是件支持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實事。
建設定義
遼寧大學的臧樹良等人從工程建設的角度對生態校園進行了定義“生態校園就是運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及運行的人與自然關係和諧,各物種布局、結構合理且自然環境優良,物質、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對環境友好的集學習、工作、活動、休閒功能與一體的人工生態系統”。
嘗試和成果
在我國綠化委員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聯合啟動名為“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的活動之後,生態校園的建設成了許多學校關注的話題。遼寧萬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用創意整合全部農業資源來規劃一個生態的校園做了很多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校園四周開墾田地
在遼寧萬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學校將校園四周的土地翻耕,和孩子們一同栽上蘋果樹,播上各種作物、蔬菜的種子,每隔幾天和孩子們一同為這些蘋果樹、作物除草,澆水,施肥,讓孩子們同時記錄自己和這些植物的成長過程,認識這些作物。孩子們在養護的過程中認真負責,都很開心,並且記住了多種作物的生長過程,吸收了很多知識。
到了成熟的季節,和孩子們一同採收果實,讓孩子們體會收穫的喜悅。
校園裡的屋頂果園
遼寧萬村農業專業合作社提供各類盆栽果樹千餘盆,打造了沈城第一所果園式學校。高年級同學每人負責照管一、二盆盆栽果樹,萬村農業的技術人員定期為學生上課、講授果樹栽培常識,並且已經創造性地將原本光禿禿的樓頂打造成了一個“春花秋實”的屋頂果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出學校就可以進行園藝栽植的課外實踐好場所,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盆桃裝點的室內桃園
學校將遼寧萬村農業專業合作社提供的盆桃擺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桃花開放,教室飄滿花香,讓每個孩子心情舒暢。
閱來閱香校園原生態圖書館
原生態圖書(Eco Book)就是在圖書中營造一個原生態的可以適應植物生長的環境,外觀是一本書,有封面、書頁、封底、也有相關的知識內容,但打開後,書裡面有可以種植植物的書形容器,和書的封面、書頁、封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本完整的圖書,是圖書與植物的完美組合。這樣對學生的教學會更加形象,在圖書里種上一些藥材、花卉、農作物等,在書頁中書寫相關的養護知識,圖片資料。在規劃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原生態圖書設計成不同的封面,種不同的植物,把這些原生態圖書放在各教室、辦公室、食堂、以及走廊的窗台上,同時大型號的原生態圖書中可以種植一些相對較高的植物擺放在室外進行綠化,比如種植海棠、蘋果、松樹等等的一些樹木。室內的這些生態圖書可以作為上課過程中教學的依據,讓同學對各種植物親自的種植與認識。室外的生態圖書除了美化校園之外,在生態圖書上寫一些文明禮貌的行為準則、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好勵志詩篇,擺放在學生經常活動的場所,讓學生們在行走中學習,在玩耍中學習。這樣整個校園就形成一個完美的大型原生態圖書館。
用九宮格的創意加強學生對農作物的認知
九宮格的創意源自於“QQ農場”,採用一種環保硬質的材料做成,有九個相同的小格子構成。讓孩子們可以在九宮格里種植不同的蔬菜或其他的綠色作物,把虛擬的“QQ農場”轉換成現實的“小小農場”,讓孩子們擁有自己的一片樂土。這種小小的創意,一來可以讓孩子們親自參與,提高動手的能力;二來可以幫助孩子們從小認識不同的農作物,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增強孩子們業餘興趣,也意味著孩子能和作物一起健康的成長。
生態幼稚園
從古到今,我國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學堂,我們也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告誡,這些都體現了生活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今日的學校過分重視學位、論文,致使青年學生們終日埋頭書本,疲於應付考試。他們花費許多時間研究高深的理論知識,卻對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常識一無所知。許多學習農業的學生們甚至連一些常見的糧食從哪裡來都不知道。學習農業的學生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中小學生了,尤其是現在城市的孩子們,有的小孩甚至以為玉米是在樹上長的。有這樣的現象原因不在孩子,在於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認知農作物的環境。
由於過度用腦,缺乏戶外運動,許多學生身體孱弱,面色蒼白,學習也沒有目標和動力,精神空虛壓抑。正如《沃頓湖》的作者梭羅說的,現代的學生們去學校受教育不過是去玩弄一種昂貴的文字遊戲。孩子的教育需要生態農業的融入,特別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更加需要生態農業的融入。親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田野中他們能夠收穫更多,在大自然中成長,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們有著充沛的精力,需要在戶外運動中得到發泄,他們有著無限的好奇心,只有在大自然不竭的奧秘中探索才能得以滿足。現在許多家長似乎都急於讓孩子成為神童,在智力上遙遙領先,所以極早的就開始訓練他們讀書,想要將各種各樣的知識早早裝進他們的小腦袋瓜里。可憐的孩子們!他們不知道童年的無憂無慮,天真的笑容早早就從他們臉上消逝。 他們什麼都知道了,就變得像成人一樣的世故。他們幼嫩敏感的心靈,在種種的束縛和管制下變得剛硬麻木,在城市狹窄嘈雜和不見天日的環境中變得焦躁不寧。
孩子們多么需要到鄉間去,回到大自然自由廣闊的懷抱中啊!在那裡他們可以無拘無束的盡情奔跑;在那裡,每一天,樹林中、魚塘邊,到處都有新鮮而有趣的東西等待他們去發現;在那裡,大自然展開最優美的圖畫供他們描繪,奏起最美妙的音樂讓他們聆聽;在那裡,一切都顯得那樣簡單、可愛和生動,書上那些曾讓他們絞盡腦汁也弄不懂的知識和道理,在這裡很容易就領悟了。他們不必大人強迫他們去勞動、學習,因為他們自己喜愛在田地里種菜種花,看著它們長大;他們有著問不完的問題,引導他們每一天去探險、去發現,去學習。他們的想像力像天空中的雲彩那樣任意馳聘,他們的創造力也得到無限的發展。
幼兒的生態農業教育,能真正的實現讓孩子們勤四體分五穀,開拓孩子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的耕讀文化的一種傳承。孩子3-6歲的這段時間的成長對孩子的今後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也成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幼兒的教育是否需要生態農業的融入,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深思。
目的意義
農業本身就代表了一類人,也代表了一種艱苦奮鬥、淳樸憨厚的一種精神。創意農業包含了一種文化的創意把創意農業引進校園,一方面可以綠化校園,讓校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孩子們動手熱情、社會科學實踐能力、艱苦奮鬥的精神、珍惜糧食、愛護環境等等的良好品行。創意農業與生態校園的結合將會是教育與農業的一個新的突破。
創建綠色生態校園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學校設立了“小小園藝師”的培訓課程,將學生和家長一同帶到生態基地進行教學活動和親子活動,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同家長溝通了感情,創造出了其樂融融的景象,讓孩子們從小就可以“勤四體、分五穀”,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