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

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

《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是2018年12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易、何建坤、盧風。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
  • 作者:錢易、何建坤、盧風
  • ISBN:9787302514596
  • 定價:6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生態文明”的基本含義,分析這一概念在不同語境中的歧義,追溯其起源。闡述這一觀念與“可持續發展”概念之間的內在關聯。論證建設生態文明的必要性、合理性,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依據和哲學理由,論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徑,如發展綠色能源,建設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區,促進綠色創新,進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視生態文明教育,構建生態文化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人類文明的演進和趨向(撰稿人: 梅雪芹吳羚靖)1
第一節環境與傳統文明的演進1
一、 環境變遷與人類文明的萌芽1
二、 環境與狩獵採集和遊牧文明5
三、 環境與農耕文明9
四、 古代人類的環境觀14
第二節工業文明對環境的征服與問題19
一、 第一次工業化浪潮與局部地區的環境問題20
二、 第二次工業化浪潮與環境問題的發展24
三、 第三次工業化浪潮與環境問題的泛濫34
四、 現代社會的環境征服觀42
第三節擺脫工業文明困境的探索47
一、 全球(南北)環境合作的開展47
二、 已開發國家的綠色政治和生態社會主義51
三、 開發中國家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55
四、 結論58
第二章生態文明內涵及建設途徑(撰稿人: 錢易盧風)60
第一節“文明”一詞的涵義61
第二節 生態文明的內涵64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基本構架69
第四節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72
第五節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74
第三章生態經濟的發展(撰稿人: 齊曄)82
第一節全部經濟活動的生態基礎82
一、 作為生活資料來源的生態系統83
二、 作為生產資料來源的生態系統83
三、 作為人類棲息地的生態系統83
四、 廢棄物消納再生的生態系統84
五、 人類圈與人類世下的生態邊界 84
第二節生態系統的經濟價值與國民財富86
一、 生態系統的使用價值87
二、 生態系統的選擇價值88
三、 生態系統的非使用價值88
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88
第三節生態資源市場配置的利與弊89
一、 開放式問題: 共產權無市場導致的悲劇90
二、 竭澤而漁: 產權明晰下的市場失靈91
三、 取向衝突: 平衡生態價值與市場價值91
四、 生態價值: 生態多樣性與比較優勢92
五、 生態退化: 生態演替與經濟成長93
第四節生態經濟的基本原則93
一、 目的和手段 93
二、 可持續規模94
三、 公平分配95
四、 有效配置95
第五節全球化時代的生態經濟觀點96
一、 物質流、能量流和價值流96
二、 流量和存量97
三、 開放經濟下的可持續規模、公平分配和有效配置97
第六節走向綠色發展99
一、 產權構建下的市場效率與可持續性99
二、 生產: 從生產效率到資源生產率100
三、 生產: 從全要素生產率到全系統生產率100
四、 消費: 從擁有到使用101
五、 消費: 從更多到剛好101
六、 分配: 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101
第四章低碳能源(撰稿人: 周劍 )103
第一節全球生態文明治理體系中的兩大議程103
一、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的國際治理框架104
二、 兩大議程具有極其密切的關係106
三、 高度雄心的《巴黎協定》有助於推動可持續議程的實現107
第二節《巴黎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貢獻109
一、 確立了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新機制109
二、 體現了全球氣候治理新理念110
三、 推動全球能源革命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變111
第三節實施《巴黎協定》面臨艱巨任務112
一、 機制本身所導致的不確定性112
二、 全球政治體制所帶來的新動向的影響113
第四節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115
一、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分析115
二、 中國提出的自主決定貢獻方案(INDC)推動了全球應對氣候
變化的重大進程117
第五節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118
一、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118
二、 大力節能,提高能效,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122
三、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促進能源結構
低碳化123
四、 發展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減少煤炭比例130
五、 研發和示範CCS技術132
六、 “十三五”提出的重點目標(任務)和行動133
第五章生態工業(撰稿人: 石磊田金平翁端劉爽胡山鷹金涌
向東陳呂軍)135
第一節生態工業的發展特徵及學科支撐135
一、 工業文明及其內在挑戰135
二、 生態工業的誕生136
三、 生態工業的發展特徵138
四、 生態工業的學科支撐138
第二節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140
一、 什麼是產品生命周期140
二、 為什麼採用生命周期方法140
三、 如何開展生命周期評價142
四、 LCA在實踐中的套用——以鉛酸蓄電池為例147
五、 國內外推進生命周期評價研究套用趨勢152
第三節環境友好材料154
一、 環境友好材料的概念154
二、 環境友好材料的分類和研究進展155
第四節綠色過程工程161
一、 綠色過程工程的背景、基本概念和內涵161
二、 過程工業綠色發展的現狀、問題和挑戰163
三、 過程工業綠色發展戰略對策165
第五節生態工業園區171
一、 工業園區的發展與作用171
二、 生態工業園區的基本概念173
三、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現狀178
四、 中國生態工業園區案例剖析185
五、 結語202
第六章生態農業(撰稿人: 金涌胡山鷹羅志波)205
第一節生態農業的理念205
第二節中國農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08
第三節生態農業的實踐209
一、 肥料的施用209
二、 生物肥料和化肥一體化213
三、 生物農藥、農膜以及農田土壤修復技術217
四、 農用土壤污染修復220
五、 農作物良種的培育222
六、 農業的機械化、自動化與信息化225
七、 農業生態園區建設232
第四節發展生態農業的保障體制238
第七章生態城鎮(撰稿人: 江億毛其智溫宗國)243
第一節生態城市的理論發展243
一、 城鎮化進程、現狀與問題243
二、 生態城市的提出與發展245
三、 生態城市建設的主要途徑248
第二節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250
一、 生態城市規劃的指標與方法251
二、 生態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256
第三節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城市能源系統264
一、 城市能源系統的能源結構264
二、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城市能源系統調整的主要任務和途徑266
三、 關於城市能源系統的一些典型和熱點問題的討論270
第四節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建築節能276
一、 室內環境舒適性與能源消耗的關係276
二、 室內環境的營造目標: 建築要滿足什麼樣的室內舒適性278
三、 室內環境的營造方式: 幾個共性問題的討論280
第五節城市共生及城市礦山開發285
一、 城市共生理論285
二、 城市共生形成模式及典型案例285
三、 城市礦山開發的內涵和方法289
四、 中國城市礦山開發與潛力295
第八章自然生態保護(撰稿人: 劉雪華)305
第一節自然: 人類生存的根基305
一、 自然是人類一切的根本305
二、 原始的、樸素的文明意識: 敬畏自然、順應自然305
第二節中國古代自然觀發展了“與自然和諧”及“智慧利用自然”307
一、 陰陽說307
二、 五行論308
三、 地員篇308
四、 本草綱目308
第三節中國民間自然保護的成功典例309
一、 雲南哈尼森林—梯田—河流—人類可持續生存發展系統309
二、 梅里雪山因“神山”之性而得到保護311
三、 大熊貓因“特殊性”而得到保護312
第四節中國社會發展中愧對自然的例子313
一、 農牧交錯帶的土壤沙漠化和風沙災害(沒有尊重草原系統)313
二、 天然林砍伐後的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沒有善待森林系統)314
三、 濕地填埋後的環境報復(沒有認識理解濕地系統)316
第五節中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文明進程317
第九章生態文明法律與制度體系(撰稿人: 王明遠田金平)321
第一節法治建設與生態文明321
一、 法律與法治的概念及功能321
二、 法治是生態文明的重要保障322
三、 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挑戰及其對生態文明的影響325
四、 環境法制與生態文明326
第二節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340
一、 中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演進340
二、 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制度341
第十章生態文明教育(撰稿人: 白峰杉霍慧彬石磊)359
第一節生態文明教育內涵及定位359
一、 生態文明教育的歷史視角359
二、 生態文明教育的內涵與特徵360
三、 我國大學對於生態文明教育的定位361
第二節生態文明教育的國內外現狀362
一、 國際現狀362
二、 國內現狀364
第三節清華大學生態文明教育實踐366
一、 發展歷程及現狀366
二、 生態文明15講366
三、 生態文明實踐經驗367
第四節生態文明教育展望與建議369
第十一章生態文明體系中的藝術設計(撰稿人: 周浩明)371
第一節生態藝術設計概述371
一、 生態藝術設計概念的演進371
二、 生態藝術設計與生態文明的關係373
第二節生態藝術設計在生態文明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現狀377
一、 生態藝術設計在生態文明體系中的地位377
二、 我國生態藝術設計現狀與誤區剖析378
三、 改進現狀、消除誤區的主要原則384
四、 普及綠色知識,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385
五、 提倡藝術產品的一體化設計386
六、 提倡設計師與其他各工種專家和工程師之間的緊密協作386
七、 在藝術設計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充分發揮使用者的積極作用387
第三節生態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徵及其表現387
一、 有機整體性特徵388
二、 系統的半封閉性特徵392
三、 微觀性與近人性特徵393
四、 動態性特徵394
五、 生態審美性特徵396
六、 設計的開放性特徵399
第四節生態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方法400
一、 生態藝術設計的5R與3F原則400
二、 生態藝術設計的具體手法404
第十二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初探(撰稿人: 何建坤盧風梅雪芹
余懷龍)414
第一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414
一、 習近平早期生態文明思想的萌發414
二、 十八大到十九大“生態文明”概念的提出417
三、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420
第二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概要422
一、 揭示了文明發展的“螺旋式上升”422
二、 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生態思想423
三、 體現了辯證法的整體性精神427
第三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全球環境治理430
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球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
重要指導意義430
二、 以習近平建設全球生態文明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理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變革和合作進程432
三、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的轉變434
四、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的
低碳轉型436
五、 制定並實施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相契合、
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路徑相適宜的中長期低碳
發展戰略4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