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面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本書以文化的視角,試圖從思想上解決人們對生態環境知識的匱乏和對環境保護的淡漠問題。全書由九章組成:前四章是本書的基本理論部分,分別論述了文化與人的文化存在、生態環境與人類文化、生態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生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新形態,作為上冊;後五章從生態文化主要形態的角度,分別論述了生態哲學、
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生態科技文化、生態美學,作為下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與人的文化存在 1
第一節 文化的基本內涵 3
一、什麼是文化 3
二、文化的基本要素 19
三、文化的基本特徵 21
四、文化的作用 29
第二節 文化與文明 39
一、文明的內涵 39
二、文化與文明的關係 50
第三節 人與文化 58
一、人的生成與文化的創造 59
二、人的雙重存在 61
三、實踐的人與文化的人 67
四、人的本質與文化 72
第二章 生態環境與人類文化 79
第一節 人與自然的關係及其實質 81
一、自然與自然觀的演變 81
二、人與自然的關係 83
第二節 生態與環境相關概念解讀 91
一、生態與生態學 91
二、生態與環境 93
三、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 95
第三節 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 96
一、自然與社會 96
二、自然與歷史 104
三、自然與文化 109
第四節 人類文化形態的發展歷程 120
一、自然文化 121
二、人文文化 123
三、科學文化 125
第三章 生態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 129
第一節 人類文化的生態化進程 129
一、原始文化 131
二、農耕文化 134
三、工業文化 138
四、生態文化的興起 143
第二節 生態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 145
一、人與自然關係的價值錯位呼喚生態文化的產生 145
二、生態危機是生態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 146
三、工業文化的缺陷是生態文化產生的內在原因 149
四、生態文化是對工業文化的反思與評判 157
第三節 生態文化產生的學理基礎 159
一、人類的生態智慧和文化創造力 159
二、生態文化的自然觀基礎 161
三、生態文化的理論淵源 163
第四章 生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新形態 203
第一節 生態文化的內涵 205
一、生態文化的含義 205
二、生態文化的性質 208
三、生態文化的功能 212
第二節 生態文化的基本結構和特徵 214
一、生態文化的基本結構 215
二、生態文化的基本特徵 225
第五章 生態哲學 233
第一節 生態哲學的產生 235
一、生態哲學是對生態危機的反思和生態運動的產物 235
二、生態哲學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憂慮以及未來命運關注的
產物 236
三、生態哲學是對傳統哲學思維模式變革的產物 237
四、生態哲學是對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239
第二節 生態哲學的內涵及其基本問題 241
一、生態哲學的內涵及其研究對象 241
二、生態哲學的基本問題 244
三、生態哲學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主張 248
第三節 生態哲學的主要內容 258
一、生態本體論 259
二、生態認識論 261
三、生態方法論 265
四、生態價值論 267
五、生態史觀 268
第四節 生態哲學的現代價值 272
二、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274
三、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指導思想 275
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現實指南 277
五、為解決全球性生態危機指明了方向 278
第一節 當代倫理學的生態轉向及生態倫理的產生 281
一、倫理學生態轉向的學理背景 283
二、生態倫理學的發展歷程 291
第二節 倫理學與生態倫理學的含義、性質和特徵 300
一、倫理學的基本含義 300
二、生態倫理學的含義及其性質 302
三、生態倫理的基本特徵 305
第三節 生態倫理學的基本內容 307
一、生態自然觀 308
二、自然價值觀 313
三、生態道德觀 320
四、生態經濟觀 324
第四節 生態倫理的道德規範 328
一、道德規範與生態道德規範 329
二、生態道德的基本規範 330
第五節 生態倫理創立的價值 355
第七章 生態教育 361
第一節 生態教育的產生及其發展 363
一、生態教育產生的背景 363
二、生態教育的實施概況 366
第二節 生態教育的內涵、特徵及意義 375
一、生態教育的內涵 375
二、生態教育的特徵 376
三、生態教育的意義 381
第三節 生態教育的內容 387
一、生態知識教育 388
二、生態意識教育 390
三、生態道德教育 392
四、生態法治教育 394
五、生態安全教育 396
第四節 生態教育的基本原則和路徑 399
一、生態教育的基本原則 399
二、生態教育的實施路徑 403
第八章 生態科技文化 413
第一節 科技發展的悖論及生態科技文化的產生 414
一、科技發展與生態危機悖論的根源 415
二、生態科技文化的產生 417
第二節 科技的生態化性質與生態科技的內涵、特徵 426
一、科學技術的生態化性質 427
二、生態科技文化的內涵 429
三、生態科技文化的特徵 431
第三節 生態科技文化的作用 433
一、生態科技文化是促進生態生產力的強大動力 434
二、生態科技文化對治理污染、節能減排具有重要貢獻 434
三、生態科技文化可以提高環境保護的管理水平 436
五、生態科技文化是實現經濟快速穩健發展的有力保障 438
六、生態科技文化可以協調“自然、經濟、社會”系統的和諧
發展 439
第四節 化解生態危機,發展生態科技的路徑 440
一、消除科技異化的根源 440
二、轉變觀念,實現科學技術生態化轉向 444
三、大力發展綠色科技,積極實現綠色發展 448
四、完善生態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 449
五、提高政府科技風險的治理能力 451
六、提高生態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素質 454
第九章 生態美學 459
第一節 生態美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 459
一、生態美學的概念 461
二、生態美學的研究對象 463
第二節 生態美學的產生 465
一、生態美學提出的歷程 466
二、生態美學產生的原因 470
第三節 生態美學的特質與意義 478
一、生態美學的特質 478
二、生態美學產生的重要意義 486
參考文獻 496
後記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