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年齡

生態年齡

生態年齡是種群在特定環境下的平均實際年齡。生態年齡比生理年齡(種群處於最適條件下的平均年齡)要小。通常種群中只有一部分個體能活到生理年齡,大部分個體則由於營養不足、疾病、氣候不良、被捕食等原因而未到生理年齡即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年齡
  • 外文名:ceological age 
  • 領域:生態學
  • 相關:生態壽命
簡介,日曆年齡,外表年齡,心理年齡,思維年齡,運動年齡,體質年齡,生態壽命,

簡介

生態一詞,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範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生態+年齡,是為了讓人們正確評估自己的真實年齡,提供一個參考依據。準確判斷一個人的生態年齡,應該是日曆年齡、外表年齡、心理年齡、思維年齡、運動年齡和體質年齡相加,總和再除以六,才是一個人的生態年齡。生態人生,說到底是如何看待、建設、發展、構想、經營自己的百歲人生歷程問題,是一個如何經營發展自己的問題。

日曆年齡

日曆年齡:由每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機械推算出來的年齡,滿12個月為1周歲。這種年齡是隨著人的成長而來的年齡,每個人都一樣,沒有區別的。

外表年齡

即朋友們常說的人長得水嫩和蒼老,這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另外和家庭生活水平、個人性格(多愁善感或者無憂無慮)、有疾病、等等有極大的關係。這種年齡看上去跟實際年齡不相符合,比如有人只有三十歲而看上去跟四十多歲的年齡的人差不多,而有的人正相反四、五十歲還象一個小青年,當然與保養也有一定的關係。

心理年齡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年齡,為什麼這樣說,這和社會因素及個人社會經歷有關,你想有些人由於受到人生打擊或者逆境的影響,悲觀厭世,萬念俱灰的時候,已經沒有上進心了,應該說其心理年齡已超過實際年齡了,有的可以說翻倍,這樣的例子太多,在臨床上遇到不少,只有長期耐心開導才管用。

思維年齡

如同所有的人體器官一樣,大腦也會隨著人的衰老而變老。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卻證明大腦比身體所有的器官衰老得更慢,更能永葆青春。“這暗示了為什麼有些人的信息處理速度比其他人更迅捷。對於理解更高效思維的生物學基礎來說,這一進展雖然很小,但卻鼓舞人心。”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大腦思維能力也隨之衰退,思維是受到年齡層限制的,不說使用的是哪種思維,單單就思維的速度,效率,清晰度等等,全部受到年齡和身體機能限制的。思維如此,理性如此,意識也是如此。
大腦需要運轉,隨著年齡的增長,是會相應的退化。但是那是因為你不善於運轉自己的大腦。一個人,生活在一天裡,就必須懂腦經。做些細緻的活,不要讓智慧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運動年齡

一個適度進行體育運動鍛鍊的人,他的外表年齡會小於自己的日曆年齡,適度的運動,可以強身抗衰,延年益壽。通過被監測者一年前和一年後的監測數據對比,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到,10名在健身房進行經常性鍛鍊的監測者其“心肺功能”、“耐力”、“肌力”等指數都有非常明顯的增加,而且各項指標都比較平衡,最後測試的體質年齡都小於其實際生理年齡。相反,30名不經常鍛鍊或沒有規律鍛鍊的監測者其體質年齡都大於實際生理年齡,而且各項體質指數不平衡,有的“耐力”指數很高,但“敏捷度”很低。

體質年齡

日曆年齡並不是判斷一個人身心健康的準確標準。“身體素質年齡”不同於日曆年齡,前者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身體素質年齡與日曆年齡不同,它是可逆的。如果一個中年人開始進行更多更強地鍛鍊,縮減了腰圍,其預期壽命有望得到相當大的延長。誰都希望健康有活力,誰都想有個年輕的身體。我們認為身體素質年齡這一概念應得到推廣。

生態壽命

有機體的生活年限(lifespan, life span)或壽命(lifetime)既具有遺傳性,又具有較大的生態可塑性;通常稱前者為生理壽命,後者為實際壽命或者生態壽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