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帝國主義

生態帝國主義,指西方已開發國家掠奪別國生態資源的一種理論和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學廢料以經濟補貼方式(近年來每噸約30美元)向開發中國家輸出,把窮國當作工業垃圾場,使有毒廢料在國際範圍的轉移,造成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二是把大量危害生態和破壞環境的污染工業向開發中國家轉移,對這些國家的生態環境造成直接損害,或者留下嚴重的隱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帝國主義
  • 外文名:ecologicalimperialism
簡介,特徵,影響,事件,

簡介

生態帝國主義
生態帝國主義生態帝國主義
生態帝國主義(ecologicalimperialism)一詞,最早出現在阿爾弗雷德.克勞斯比(AlfredCrosby)1986出版的《生態帝國主義:歐洲生物擴張900—1900》一書中。AlfredCrosby指出,“我們以為帝國主義造成被占領國土的破壞是在於其船堅炮利,其實帝國主義對生態的影響遠較武力軍事帶來的災難更深遠和廣泛。”
西方社會學家約翰斯頓正式提出這一概念,用以描述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將生態危機轉嫁給開發中國家,對這些國家進行生態掠奪的行徑。英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佩珀在《生態社會主義——從深層生態學到社會正義》一書中對此作了系統闡述。在佩珀看來,資本主義制度決定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它自身不可解決的生態矛盾。
生態帝國主義的歷史影響,使躋身工業發展的國家地區在急起直追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便不能簡單地以一種缺乏上述歷史發展因素作考量來談對等的國際關係,並指控別國排放比自己多。

特徵

聯合國氣候大會
聯合國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大會
生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資本擴展的必然結果;生態帝國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並改變各個國家所依賴的整個生態系統;製造和利用生態脆性來強化帝國主義的控制;向開發中國家或公域傾倒有害廢物。
生態帝國主義製造了自然新陳代謝的斷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對抗,給不已開發國家欠下了巨大的生態債務;不僅給開發中國家帶來災難,最終也將葬送自己;為了挽救全球生態危機,就要以生態社會主義取而代之。生態帝國主義思想理論,對於人們維護生態安全和建設生態文明有啟發價值。

影響

“生態帝國主義”在全球蔓延已數十年,它對內實行生態濫用,剝削民眾,引發生態危機;對外則掠奪境外資源,進一步擴大危機,使人類陷入生存困境。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伴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和突出。眾所周知,西方已開發國家應對全球環境問題負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它們卻將矛頭一致指向了開發中國家及其他落後國家和地區,指責、污衊和恐嚇這些國家,竭力推卸其應有的環境責任。而已開發國家也越來越多的以“環境問題”為藉口,限制開發中國家的發展,企圖展開其進一步的經濟、政治等擴張,實施所謂的“生態帝國主義”行徑。這給開發中國家乃至全世界帶來極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阻礙了人類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事件

日本捕鯨
日本捕鯨日本捕鯨
2009年7月26日,德國表示,法國向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徵收碳關稅是一種“生態帝國主義”的做法,同時也明顯違反了WTO規則。
2014年11月28日,日本駐國際捕鯨委員會委員森下丈二稱,批評日本在南極捕鯨的人是有“生態帝國主義”,將思想強加在日本等捕鯨國身上。海牙國際法院2014年3月裁定,日本以所謂“科研目的”進行捕鯨行為,只是商業捕鯨的幌子。日本其後取消2014至2015年度的南極捕鯨活動,但打算在2015至2016年度恢復捕鯨。對此,日本提出恢復捕鯨的新計畫,但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明言反對,要求日本立即撤回計畫。該組織稱日本遠離南極,而南極附近國家以至國際社會均普遍反對日本捕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