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存型創業
- 特點:所占比重較大,創業起點較低
- 原因:創業者為了生存
- 顯示:創業者的被動性
概念,特點,主要問題,支撐對策,
概念
生存型創業是創業者為了生存,沒有其他選擇而無奈進行的創業,顯示出創業者的被動性。
2001年,全球創業觀察(GEM)報告的撰寫者雷諾茲等最先提出了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的概念,並逐年對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的概念進行豐富。
生存型創業的特徵:
生存型創業是面對現有的市場,最常見的是在現有市場中捕捉機會,表現出創業市場的現實性。
生存型創業從事的是技術壁壘低、不需要很高技能的行業。
生存型創業受生活所迫,物質資源貧乏,從事低成本、低門檻、低風險、低利潤的創業,往往無力用工。
特點
1、所占比重較大。在我國所有創業活動中,生存型創業所占比重大約在90%左右。
3、社會效應明顯。它不僅能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經營狀況較好的還能聘請員工,帶動他人就業。
主要問題
1、計畫經濟時期的政策誤區
計畫經濟體制的典型政策之一就是“安置就業”,安置就業的特點是在實質上剝奪了企業和求職者的擇業自由,同時,在配套政策方面完全否定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通過創業實現就業的個人自由。在我們制定鼓勵擴大就業政策方面,國內不同地區的政策環境差別很大,沿海地區和老工業基地之間的就業政策以及城鎮就業率的差別,至今還在證明計畫經濟時期的政策誤區的存在。
2、生存型創業的必要培訓等支持政策缺位
生存型創業與機會型創業的不同,就在於這兩種不同就業群體之間的學識素質存在重大差別。要實現我國社會的充分就業,對生存型創業群體必須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技術培訓、市場信息服務等政策支持。從現階段的情況看,各地政府普遍缺乏類似政策支持。2000年以來,我國機會型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受教育程度等普遍較好,能夠通過市場磨練、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創業能力。但更多的生存型創業者多數都是迫於生存壓力從事創業活動,無論是創業精神還是能力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那些城鎮化過程中數量龐大的離開土地進入城鎮的人口,由於自身素質的原因,絕大多數從事的都是生存型創業活動,而且缺少通過教育增強創業能力的機會。
3、生存型創業與高科技創業環境之間的“差別待遇”
這兩類創業的創業環境差別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技術服務政策方面。從各地擴大就業政策本身看,現階段的地方政府“嫌貧愛富”心理比較嚴重。在政府扶持項目清單上設定各種標準,事實上把生存型創業活動排除在金融支持體系以外。雖然,我國的創業環境在近幾年得到長足的改善,並已成為世界上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但目前這些由商業推動及政府推動的創業促進模式,對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高科技機會型創業活動的支持較多,對那些處於廣大不發達地區,占我國創業90%的“夫妻店”、“小生產”等生存型創業所處的創業環境影響不大。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為改善創業環境所做出的很多努力雖然對經濟成長有所幫助,但還沒有對我國整體就業增長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
支撐對策
1、清除地方政府的傳統政策的消極影響
一是清除把就業群體分成三六九等的極端思維模式,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平等對待從事小生產的生存型創業企業;二是確立生存型創業的就業形式是我國社會的基本就業形式之一的政策觀念;三是樹立生存型創業是光榮就業形式,是政府必須積極進行政策支持的就業形式的政策觀念。
2、扶持就業政策必須堅持“國民待遇”原則
我 國地方政府政策導向對創業帶動就業的影響巨大。與西方國家不同,生存型創業是我國創業活動的主要類型,而生存型創業是目前最能夠促進我國解決就業問題的創 業類型。生存型創業企業的主體分布在廣大不發達地區,大多是從事傳統製造、商品流通以及農業相關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各級政府需要改變對於小企業的態度,像 重視招商引資那樣重視扶持創業,像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那樣改善中小企業的創業環境,才有望逐步帶動就業。完成這樣的轉折,需要關注經濟發展與就業有可能存在 的矛盾關係。在大力發展地方大型企業,實現經濟成長的同時,也應該提供相關行業的中小企業的發展機會,以創業帶動地方就業,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3、建立對生存型創業群體的必要培訓體系
創 業教育是提高創業者素質的重要途徑。機會型創業者的素質較高,接受過良好教育,並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創業能力。生存型創業者的素質一般較低,自主學 習能力較弱。借鑑國外經驗,我們可以通過政府和社會公益機構提供適合的培訓,幫助生存型創業者提高創業能力,提高生存型創業企業的生存能力。
4、完善對生存型創業的金融支持政策
小 型企業的創業融資問題是創業企業發展的瓶頸。全世界的小企業幾乎都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在我國,由於創業投資等金融業務欠發達,這一問題就更突出。由於各 地財政盈餘差別較大,不同地方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區別也不同。我們認為,政府的金融扶持主要體現在不是讓政府出錢買單,而是建立一種公共基金制度,對生存 型創業進行扶持。在這方面,孟加拉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孟加拉國的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年創辦鄉村銀行,專門為世界上最窮困的人提供小額貸款,發展 家庭產業,許多人在他的幫助下擺脫了貧困,銀行也獲得了良好的收益。2006年10月,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這種關注生存型創業的融資活動起初並不被人 看好,但卻最終實現了金融創新和商業成功。我國在這方面也應大力開展金融創新,為創業融資提供更多的幫助。
5、鼓勵建立創業企業產業集群優勢和創業群體的民間互助組織
形成小企業產業集群和建立創業協會是西方國家創業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中小企業抵抗風險和市場競爭能力較差,品牌號召力不強。但是許多中小創業企業通過利用 一些地方資源優勢和傳統文化及技術優勢,實現了小企業構成的產業集群,並通過中小企業創業協會的形式聯合在一起共同抵禦風險。我國地方政府在引導創業的同 時應該有意識地扶植這樣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建立,提高創業企業生存能力,同時帶動長期穩定的就業和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