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劇情
第一集《英雄出征》: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衛健委在第一時間抽調在京的6家委屬委管醫院,組建國家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在抗疫前線,國家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克服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困難,迅速適應,接過重任,一邊超負荷地開展救治工作,一邊爭分奪秒摸索有益經驗,他們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
第二集《方艙奇蹟》:在35天時間裡,全國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和1.2萬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同舟共濟、堅守付出,讓方艙醫院成為了決勝戰“疫”的生命方舟。本集通過記錄塔子湖江岸方艙醫院這個臨時大家庭里醫患之間的生活日常、喜怒哀樂,讓觀眾通過一個個鮮活人物和故事感受方艙醫院裡的暖心故事和人間大愛。
第三集《雷動九天》:占地相當於11個足球場大小的雷神山醫院作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其在短短13天內建成,來自全國9個省市的16支醫療隊奔赴雷神山開展與死神的爭奪。本集真實記錄了雷神山醫院中插管小分隊、支助部門和援鄂醫生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的壯舉,同時謳歌了與疫情抗爭的患者頑強抗疫、坦然面對生活的樂觀情懷。
第四集《心手相牽》: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除了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在奮勇戰鬥,還有無數普通百姓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抗擊疫情。他們是社區工作人員,為市民排憂解難;他們是志願者,義務為城市轉運各類物資、為醫護出行提供服務;他們是居家的市民,回響號召自我隔離。正是這些普通人與武漢同心聚力,共渡難關,才支撐起這座英雄的城市,最終取得了抗疫的勝利。
作品評價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米鋒在研討會上致辭。他指出,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講到的,黨和政府始終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紀錄片《生命至上》的推出恰逢其時,社會反響很好。作品突破了以往紀錄片的模式,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追求真實、觸及心靈,讓人感動於醫護人員的逆行情懷,感動於電視記錄人奔赴一線的責任擔當。歌頌與抒懷並現,紀錄片起到了宣傳凝聚人心共識、傳遞權威科學信息的作用,他希望後續的抗擊疫情文藝影視創作能夠出現更多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弘揚正能量,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優秀作品。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總監王廣令對中國人口宣教中心在面對新冠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全力推動紀錄片創作的擔當精神充滿敬意,認為這部紀錄片具有極高的專業品質,擺脫了同類題材容易陷入的大話、套話窠臼,採用完全的真實記錄,大的故事脈絡和小的細節描摹非常到位,敘事節奏把握得當,對客群具有極高的吸引力。他希望能與宣教中心開展更多的合作。
《生命至上》總策劃、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在發言中說,新冠疫情發生後,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的支持指導下,中國人口宣教中心從1月28日起就派出紀錄片攝製組深入武漢多家醫院和社區,真實記錄疫情爆發後的80多天裡,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紀錄片首先以紀實片的形式,從3月18日起在優酷網播出,每周一期,連播5期,網路評分9.4,最高熱度分值7000,在優酷網紀錄片熱度排行榜綜合排名第一。攝製組又於4月底精心創作完成4集紀錄片《生命至上》,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是目前在央視較早播出的抗擊疫情長篇紀錄片。紀錄片充分彰顯了黨和政府堅守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與疫情奮力抗爭的不屈面貌。
總製片人、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劉健回顧了創作歷程,疫情發生初期宣教中心快速反應,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等機構迅速策劃並組織實施。面對拍攝人員、設備、交通、食宿、安全、物資供應等各種棘手難題,宣教中心與主創人員始終滿懷使命感和責任,全身心投入創作,方能在3個月的時間推出這部比較成熟的紀錄片。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評價《生命至上》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好紀錄片。他從主動、主體、主導和主流4個方面對紀錄片給予高度肯定:中國人口宣教中心和創作團隊出於強烈的職業使命感、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主動進行紀錄片的策劃和創作,以紀錄片的方式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了強烈的主動意識;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作為國家衛健委直屬宣傳單位,在紀錄片創作中保證了影片的公益色彩、權威地位、專業屬性,展現了我國衛生健康宣傳領域權威機構的主體意識;這部紀錄片作為社會輿論、社會話題的引領和引導,走在輿論前面、媒體前面,起到輿論引導作用,影片的人物展現、選題策劃和細節表現都體現了強烈的主導意識;紀錄片自覺擔當主流價值傳播載體,不僅在衛生健康、影視藝術專業領域達到最高標準,而且在主流價值呈現上有著非常的清醒和自覺。胡智鋒指出,《生命至上》是在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時刻,採用特殊的生產、製作、傳播方式,打造的獨特紀錄片,體現了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有著高遠的情懷、強烈的情感衝擊,是一部非常寶貴的佳作。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生命至上》是一部非常生動的全民抗“疫”影視作品,非常完整地記錄了從武漢封城到加速支援再到武漢重啟的經過,把普通觀眾關心的重要事件都作了表達。在如此緊張的創作環境中,《生命至上》保持了高水準的影視品質和藝術質量,用豐富的視聽手段做了立體呈現,內容完整,信息豐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記錄歷史功不可沒。他建議,影片在傳播上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探索包括網際網路傳播、紀錄電影等更多元的傳播手段和渠道進行再創作。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電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俞虹評價《生命至上》是一部專業表達和學術表達高度結合的紀錄片佳作。她認為,紀錄片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兼具深刻的思想性。特別是片中金句頻出,這些金句有的是片中的拍攝對象,如汪勇、梅欽鵬、段軍、詹慶元面對疫情的個體感受和內心表露,有的是創作團隊經過凝練形成的解說詞,通過這些語言讓觀眾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驕傲和戰勝疫情的信心。她說,紀錄片通過真實場景、真實攝製,記錄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真愛,具有一種創作者的藝術自覺、學術自覺,耐人尋味、極具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時統宇研究員認為,《生命至上》將宏大敘事的大江東去和微觀視角的小橋流水相結合,片子站位高,但立足點非常接地氣。他從兩個方面對《生命至上》的價值進行分析。一是《生命至上》深刻體現了四個自信,特別是制度自信,展現了之所以有抗擊疫情的勝利,是因為我們國家有強大的制度優勢和資源調動能力。二是紀錄片的成功,充分說明中國公立影視製作機構一定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裡,一味的市場化、產業化、商業化在應對這樣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時候是無能為力的。
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談到,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把握輿論引導‘時、度、效’的有機統一,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生命至上》的及時推出,在回響總書記講話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紀錄片從播出到現在的傳播效果有機地實現了時度效的統一,抓住了時機、把握了節奏、又講究策略。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對內容上的把控,使得片子在思想性、表現力度和話語尺度各方面都有較好呈現。片子播出前後,中國紀錄片網、紀錄中國與出品方和創作團隊進行了較好配合,做了宣傳推廣工作,希望今後可以繼續展開相應工作,讓更多人知道這部紀錄片、了解紀錄片背後的感人故事。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國濤研究員認為《生命至上》也是一種最美逆行。紀錄片的成功是在中國人口宣教中心領導統籌謀劃和前方攝製團隊、後方製作團隊通力配合,各方支持幫助下得以實現的。這部影片前方拍攝極端困難,難能可貴,不斷摸索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學習紀錄片的創作理念,拍攝了1萬多分鐘的珍貴素材;後方製作團隊由於疫情原因無法到達武漢,在1萬多分鐘的素材中揣摩現場氣氛,剪輯形成完整的故事線索亦是難能可貴。創作團隊摸索出的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創作路徑,對未來紀錄片的創作會具有借鑑意義。
中日友好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王燕森見證了《生命至上》的拍攝經過。他說,攝製組不畏艱險,融入援鄂醫療隊的工作場所,最近距離拍攝醫務工作者真刀真槍與死神肉搏的鏡頭,與醫護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展現了媒體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王燕森總結觀看紀錄片的體會有四個“真”:紀錄片拍攝的抗擊疫情的工作場景是真實的;攝製組不畏巨大風險深入疫情一線,是真心付出;攝製組與國家援鄂醫療隊共同奮鬥結成了刻骨銘心的戰時友誼,體現了特殊時期的真情;紀錄片展現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全力救治、傳遞了武漢人民對醫護人員的深厚情感,這是偉大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