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德育論

生命德育論

《生命德育論》內容簡介:生命道德如同其他道德一樣,個體生命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建構生命道德教育有助於人的生命道德學習。《生命德育論》提出生命道德教育範疇的深意還在於,它可以為教育和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諸多探索提供一個更為基礎的概念,以利於“打通”一系列新理念與實踐探索之間的關係,同時也為道德教育何以可能和怎樣可能及其相互關係提供內在依據。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命德育論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劉慧 朱小蔓
  •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84709
  • 定價: 27.40元
  • 叢書:當代德育新理論叢書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作者簡介

劉慧,1962年出生,遼寧省瀋陽市人。瀋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先後於1987年,1996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獲理工學士學位,法學本科二學歷;1999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班;200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3年進入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流動站。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道德教育哲學、生命教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青年研究》《中國教育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參與多部專著和教材的撰寫。主持一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一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曾參與多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的研究。

圖書目錄

前言
一、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二、本書的結構
三、本書的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主要特色
第一章 生命道德:一個值得關注的道德新範疇
第一節 生命道德的提出
第二節 生命道德的理論界定
第三節 與生命道德相鄰的概念

第二章 新生物學範式:建構生命道德教育的視野
第一節 人類存在範式的理論解讀
第二節 理解新生物學範式
第三節 人在新生物學範式的重新審視
第四節 現代道德教育的哲學反思

第三章 生命道德教育:一個重要的道德教育範疇
第一節 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論定位
第二節 生命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三節 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論特徵
第四節 與生命道德教育相關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成為優質自己:生命道德教育的一種價值期望
第一節 成為優質自己的生命視野
第二節 成為優質自己的哲學倫理學基礎
第三節 成為優質自己的心理學基礎
第四節 成為優質自己的時代呼喚
第五節 成為優質自己的生命聚焦點

第五章 關愛生命:生命道德教育的主題
第一節 關愛生命的內涵
第二節 生死教育
第三節 教師之愛

第六章 生命敘事:生命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
第一節 生命敘事誕生的心路歷程
第二節 生命敘事是一種特殊的敘事方式
第三節 生命敘事的個體成長價值
第四節 生命敘事的道德教育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評語
後記

文摘

第一章生命道德:一個值得關注的道德新範疇
“生命道德''作為本書立論的核心概念,是筆者在思考如何界定生命道德教育的概念時提出來的。對這個概念的思考,筆者是從對生命道德教育及它與其他道德教育的關係問題人手的。在思考將生命納入道德教育的意義時,筆者認為,將生命納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凸顯對生命的關注,但如何關注是道德教育研究必須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從人對待生命的不同態度所帶來的不同結果看,當蔑視或無視生命時,人類就難逃厄運;當關愛生命時,人與人、社會、自然的關係就是生態的,既有利於個體生命的生存與發展,也有利於社會、自然的存在與發展。從關係的角度看,人與生命之間的關係不完全等同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提出“生命道德,,這一概念,就是要將人與自己及其他生命之間關係中的道德稱之為生命道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生命在人的意識中的位置,凸顯人對生命的關愛。建構、理解生命道德教育的關鍵是生命道德。也就是說,圍繞著如何界定、理解生命道德教育所展開的一系列問題的核心是生命道德。為此,必須對生命道德的理論內涵和思想邊界予以界定。本章試圖思考和闡述:提出生命道德範疇是否有必要性?能否從道德教育哲學的視角提出生命道德這樣一個道德範疇?什麼是生命道德?

後記

我常常為生命動情。
每每徜徉於大自然的懷抱,仰視巨石狹縫中翹首挺立的大樹、俯視腳下生生不息的小草,內心深處都會情不自禁地被生命自身所具有的勃勃生機和不可阻擋的生長力量所震撼;每每聽到、看到生命的喪失,無論以何種形式,總有一種難言之感、痛惜之情;玩味“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格言、俗語,就會深感人之渺小,生命自身的力量、生命的偉大,絕非人之意識所能左右。回到人的生命世界,無論是對自己成長曆程的反思,還是對一些大學生、碩士生的訪談,無論是從文學作品、動人的音樂中,還是聆聽名人的生命律動,我都一次一次地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之中,都有著屬於他自己的一種力量,正是這種力量驅使著他形成了自己生命的軌跡,也正是這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行進的腳步。
然而,生命的價值在現實中卻嚴重地失落了:生命的喪失、生命意識的淡漠和生命意義的迷失……面對這一切,人類將目光投向了這樣幾個領域:一是寄託於宗教信仰,有人預測21世紀是宗教興起的世紀;二是對人的精神的張揚,意義世界的找尋;三是對身體的“情有獨鐘”等。可以說,這些都為人類走出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與借鑑。上述問題常常縈繞於我的腦際與情懷,無法排遣。於是,我藉助做博士論文的機緣,試圖從新生物學範式的視域作初步的探討,提出生命道德教育的問題。

序言

凝結著我們這個學術群體集體智慧和生命感動的《當代德育新理論叢書》,終於面世了。我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這是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科多年來重視道德教育理論建設、鐘情於道德教育研究的情結使然。
這是一套關於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的叢書,是“社會轉型時期中國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叢書主要以建構和闡發新的道德教育理念為基本內容。那么,什麼是道德教育基本理論呢?我以為,基本理論研究主要是對一個學科或者一個學術領域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恆價值的基礎問題的研究。雖然它的一些主題相對穩定,但卻可以常思常新,具有恆久的討論價值。道德教育作為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一個專門領域,它也有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但道德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難度更大,因為它要透析人性本身,又與時代的變化息息相關。人性研究本身既是一個永恆的,又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話題,是一種動態的複雜性存在。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題就是討論人性向善,是引導社會向善,引導個體人凝聚成一個有秩序、有效率、有整體精神風貌的社會集群。人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引導個體人提升其精神境界,體認向善的方向和方式,展現人性的美好品質。而個體的人性、生命性,與社會的整體風貌之間存在著一種人文關係。對這種人文關係的研究,既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性、深層次問題,也是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所要研究的基本命題。可以說,道德教育研究的人文主題,恰恰是人作為宇宙生靈所面臨的基本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