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角,指當地震來臨時,應該迅速找個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櫃、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臥倒在旁邊;天花板砸下後,物體周邊會形成狹小的三角空間,挽救你的生命。按照理論創始人道格·庫普(Doug Copp)的說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他還說,用傳統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緊抓桌腿”,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然而,經過科學家考證,所謂的“生命三角”並不合理,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儘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命三角
- 提出時間:1985年
- 提出者:道格·庫普
- 類別:逃生方法
觀點簡介,理論提出者,人物簡介,人物質疑,理論形成,遭受質疑,注意事項,理論論證,
觀點簡介
“生命三角”是國際救援者道格·庫普於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論——簡單地說,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稱作的“生命三角”。 屋頂會落在物體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按照理論創始人道格·庫普(Doug Copp)的說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他還說,用傳統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緊抓桌腿”,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
理論提出者
人物簡介
發明者的名字叫Doug Copp。是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災難部的經理。他和曾經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成立的各種救援小組一起工作過,曾在875個倒塌的建築物里爬進爬出。在聯合國災難減輕(UNX051 -UNIENET)小組中擔任了任期兩年的專家。從1985年至今,除非同時發生了多個災禍,他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人物質疑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導人庫普自詡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美國國際救援隊”隊長。不過,這個名字很唬人的機構只是他創建的一家公司,並不隸屬於美國政府或是其他的機構。雖然他自稱曾任聯合國減災小組編號為UNX051的專家,但曾指導過聯合國的全球減災十年計畫(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的菲利普·伯樂(Philippe Boulle)說,庫普提及的編號其實只是聯合國曾經使用過的電子信箱地址。庫普聲稱曾經搜尋過894處大樓廢墟,救出了超過12萬人,在委內瑞拉為數百名兒童治皮膚病,拯救印度人民於瘟疫的水深火熱,在世貿中心倒塌救援中中毒,並因此從“9·11”受害者基金獲得了64.9萬的補償……然而美國法務部發現他在“9·11事件”中並沒有做什麼救援工作,也並沒有像他聲稱的那樣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並因此對他展開調查和訴訟。
理論形成
1985年9月,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發生一場大地震,身為“爆破專家”的道格·庫普立馬買了張機票趕到那裡,指導救援者的搜救行動——重點關注大型物體周邊的三角空間。隨後,道格召集幾個志願者成立民間組織“美國國際救援隊”;再後來,會員發展到4萬之眾,義務奔赴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協助救援。也就在那一年,道格形成了“生命三角”理論。 道格還用一個實驗來證明其正確性。1996年,他帶領小組在土耳其拍攝紀錄片,將20具人體模型分置於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弄塌樓房;現場清理報告指出,桌底10具模型全部受重創,旁邊的10具則全部生還。他的結論是:傳統的“伏地、遮蔽、抓穩”方式會導致98%的死亡率,應予以拋棄;新理論能得到90%的存活率。
遭受質疑
2010年3月以來,關於“生命三角”理論面臨著極大的質疑。據悉,一些媒體人士查閱諸多資料後,向當事各方發去採訪函,得到的答覆顯示,道格及其理論面臨極為有力的質疑;國內的一些宣傳,有可能讓這種疑點重重的理論散布更廣。
庫普和他的小組所做的“實驗”根本不能算是對地震的研究。曾對1999年土耳其7.8級大地震進行詳細調研的抗震減災專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了庫普犯下來一個嚴重錯誤:將炸藥爆破導致的房屋倒塌等同於地震中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庫普將炸藥置於承重柱內部,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pancake collapse)下來。但真正的地震給房屋造成的破壞卻並非如此。
地質學家和抗震工程學家告訴我們,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儘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強調“生命三角”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動台進行的地震模擬實驗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櫃划過整間房屋,在翻了幾個跟斗之後將實驗中的“兒童”擠扁。同樣,你或許從網上看到地震過後汽車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許覺得沉重的汽車會一直呆在原地。可實際上,汽車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來甚至翻倒,但你頭上卻未必有危險的高架路面。
注意事項
地板不夠結實的地方不適合使用;上方為可陷落式天花板處不適合使用;頭部必須低於大物體最高處;使用時注意空氣的流通,儘量不要使自己留在最低處(可能受水、火、塵之困)。
需要提醒的是:
1墨西哥紅十字會請求他不要繼續謊稱接受了該組織資助,聯合國聲明Copp所說的編號是電子信箱ID,美國政府兩次為詐欺和造假對他進行訴訟和調查。
2 他的試驗還很片面。
理論論證
幾乎受美國官方一致否定的“生命三角”理論,在中國卻得到了支持。
在中國地震局網站的“地震科普”一欄找到避震指引。其中《地震來了怎么辦》一文提到“室內避震空間”:“室內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並多存在於“堅固家具附近”———顯然受了道格的影響。
廣東省地震局相關人員也稱:“據報導,‘生命三角’理論有實驗為證,與傳統避震方法原則上是一致的,區別在於新方法不主張躲在桌子等支撐物下面。新方法是有道理的,我們贊同在避震時採用新法原則。”
但是大量的國內外均表明生命三角理論依據不足,反而增加了地震時的死亡率.
地震的時候,趴在地上,遮蔽、抓牢你身邊的東西其實才是最適用的方法。
所謂的“生命三角救生法”,是一位名叫道奇-庫普(D ougCopp)的加拿大人提出來的,並從2004年通過電子郵件在網上流傳。按照這位號稱“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隊長”的理論:地震發生時,建築物倒塌後,屋頂會落在物體或家具上,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而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南都訊 雲南和日本相繼發生的地震,讓避震常識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點,比如“生命三角救生法”。國內知名科普網站“果殼網”和多個媒體相繼反駁稱:“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
理論:躲在三角空間免受擠壓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據說庫普還帶著自己的團隊於1996年在土耳其做了試驗:將20具人模型分別放置於一座樓內的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炸毀了那座樓房。結果是,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頂“砸死”,而旁邊10具則全數“生還”。這個過程還被拍攝成名為“生命三角”的紀錄片。
按照他的說法,地震中使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傳統方法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並據此批評後者。
在國內,歷經汶川、玉樹地震後,這一理論開始在網路上大熱,一些參與救援的組織還根據拍攝的現場廢墟照片指示所謂的“生命三角區”,推廣這一方法。
反駁:“三角”支撐物隨時會倒下
不過,這一理論很快受到多方質疑。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建築按照規定的抗震強度設計,那么地震時,傷人的主要是亂飛的家具和玻璃。這裡廣為引用的是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前總管羅伯茨(R ockyLopes)說法,“根據對加州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的傷害因素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而是四處亂飛的家什和碎玻璃”。
除了專業救援人員,質疑這“生命三角救生法”的還有地質學家和抗震工程學家。一位名叫佩特的抗震減災專家指出,庫普試驗的嚴重錯誤是:將炸藥爆破導致的房屋倒塌等同於地震中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庫普將炸藥置於承重柱內部,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下來。
但真正地震發生時並非完全如此。由於地震波既有橫波也有縱波,因此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
同時,網路上流傳的那些根據廢墟發現的“生命三角”區,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這是震後發現的,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了。據說,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動台進行的地震模擬實驗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台巨大的冰櫃划過整間房屋,在翻了幾個跟斗之後將實驗中的“兒童”擠扁。
正解:伏地、遮擋、手抓牢
而按照羅伯茨的說法,在地震來臨時,應該牢記“伏地、遮擋、手抓牢”的口訣,趕緊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難移動位置。移動的距離越遠、時間越長,在這途中受到各種雜物襲擊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因為,不是每棟建築都會在地震中倒塌,但幾乎所有會造成人員傷亡的地震中,都肯定會出現家什、碎玻璃亂飛的情況。它們帶來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
4月20日,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牽動全中國人民的心。幾乎是同時,網上開始流傳各種躲避地震的方式方法。有些有一定科學依據,有些則不太靠譜。
為此,華西社區記者專門請教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智梁,為大家答疑。陳智梁多年從事構造地質、區域地質、第四紀地質、空間大地測量、大陸動力學等學術研究,曾親自走完整條龍門山斷裂帶,對地震災害有著較為權威的解讀。
網友發帖稱“生命三角”可活命
有網友稱,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記憶體活機會最大。所謂三角,即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一說法在網上贏得不少“冬粉”,網友紛紛轉發並@親朋好友,希望在災難中藉此活命,傳播越來越廣。
果殼網闢謠普通人找不到“求生空間”
果殼網闢謠稱,該言論最早在2004年流傳。倡導者是加拿大人庫普(Doug Copp),號稱“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隊長”。他曾於1996年在土耳其用模擬試驗驗證這一理論。但這一言論很快受到美國紅十字會、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家的聲討。蘆山地震後,這一說法又在網上流傳。
事實上,庫普和他的小組所做的“實驗”根本不能算是對地震的研究。實驗時,庫普將炸藥置於承重柱內部,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下來。
但地質學家和抗震工程學家告訴我們,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並不都是平塌。
此外,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專家建議躲廁所比較靠譜
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智梁也不認可“生命三角”的說法。他同意果殼網的意見,認為強調“生命三角”可能帶來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飛來的各種雜物打傷。
陳智梁建議,遇上不太大的地震,居民可躲避在桌底或床下,避免天花板、燈具等砸下來傷人。
如果地震較大,居民可遮住頭部跑進廁所或衛生間。因為廁所的地板一般為整體澆灌,且牆體空間小,倒塌的可能性較小。
華西社區記者吳翠峰實習記者肖茹丹
生命三角,指當地震來臨時,應該迅速找個大型、沉重的物體,比如衣櫃、沙發,甚至是一沓堆高的報紙,臥倒在旁邊;天花板砸下後,物體周邊會形成狹小的三角空間,挽救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