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頌(文學作品)

生之頌(文學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詞為多義詞,一為台灣勵志作家杏林子的經典文學作品。二為英國導演賽門·博美的電影。

基本介紹

  • 書名:生之頌
  • 又名:生命頌
  • 作者:杏林子
  • 原版名稱:生之頌
  • ISBN:9787510831010
  • 類別:文學作品
  • 頁數:232
  • 定價:22.8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7
  • 裝幀:平精裝
  • 開本:32開
介紹,作者介紹,作品內容,內容節選,大概資料,

介紹

此詞為多義詞。
一為台灣勵志作家杏林子的文學作品。於1981年在中國台灣九歌出版社首此出版,2014年簡體中文版在中國大陸九州出版社出版。
二為英國導演賽門·博美的電影。
《生之頌》簡介
《生之頌》系台灣女作家杏林子的著作,其經典勵志散文詩作品,原名為《生命頌》,1981年最早自費發表於台灣的九歌出版社,數次加印,幾十年來都是台灣中學生假期指定讀物。其中文簡體版於2014年7月在中國大陸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紹

原名劉俠,出生在陝西省扶風縣杏林鎮杏林村東街組,為了紀念她的出生地,她取筆名杏林子。她雖然只有右手心可以夾筆, 但寫作不輟,並出版散文集《生之歌》《生之頌》《探索生命的深井》《美麗人生的22種寶典》等多部作品。
其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屢被收入《讀者文摘》中文版,及港台中國小課本及僑校課本。
杏林子由小愛擴及大愛,創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殘障者爭取福利。
曾當選第八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以及榮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曾任“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

作品內容

《生之頌》是杏林子獻給父親的七十歲生日禮物。她從病痛中來,卻帶給這個世界的喜樂、知足與盼望。書中分四章,共有五十篇精美散文,每一篇都附有對生命美好的真誠讚美詩,是她寄意璀璨生命的讚歌。
該作品文筆優美雋永,又樸實可親,書中詩詞,讀來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且具有非常濃厚的博愛情節:
有一日,當我離去,且讓我化作泥中的芬芳,
等候明春,作為第一朵出土的雛菊。
我知道,即使我一無所有,只要有愛,就能擁抱全世界。
且讓我們以心香一瓣,垂天默禱,讓我們能愛,也能被愛。
這一系列愛的福音發乎心,動乎情,蘊於意,感動無數讀者,領略生命的真與善,愛和美,歌頌人間的至愛,十幾年來是台灣小學生暑假必讀課外書。

內容節選

新 芽
在我窗前山坡上,有一株野桐。每年秋深了,蒼翠的葉子就一片片飄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枯枝在寒冬的冷風中搖曳,象是一隻蒼老而多筋骨的手無言地伸向天空。整整一個冬季,我看著它毫無生氣地佇立在那裡。
春天來了,我等著它發新芽,可是它一點動靜也沒有,一直到櫻花謝了,杜鵑也謝了,春天都快結束了,我幾乎要開始懷疑它是否已經死了。
忽然在某一個我不注意的清晨,爆出了一樹的小嫩芽,很快的綠樹成蔭,翠華如蓋。綠得那樣鮮明清新,叫你簡直想不起它原來的樣子。
年年我都守在窗前看它發芽,仿佛成了一件很莊重的慶典。在那些枯黑乾瘦的枝幹中,隱藏了一些我看不見的東西,但我知道一定在它裡面,那就是生命!
我常常想,什麼時候樹不再發芽了,它就已經接近死亡了。人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30多年來,我眼看著全身的關節一個個損壞、變形、僵死。多少時候,我也曾筋疲力竭,生命力有如風中的枯葉一般,一點一點離我而去,就像一棵奄奄一息、垂死枯竭的樹。
然而,在某一處很深很深的地方,總像是有一點不死的東西在掙扎著、掙扎著,幾經將息調養,又逐漸地在滋長、在萌芽。
終於有一天,“嘩”的一聲,有如大地驚蟄,萬物復甦,冰河解凍,新樹抽芽,我又重新感受到生命的跳躍!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喜悅!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相同的經歷。當我們遭遇了一些令人無法承受的挫折和打擊,心靈上的憂傷和創痛,一霎時真有心灰意冷、心力交瘁的感覺。我們什麼也不能做,什麼也不願做,是那樣的軟弱、孤單而衰竭,生氣全無。
然而,“你們的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的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神就是要我們靜靜安息在他裡面,等候他的安排。正如冬天的樹等候春天的降臨。時候到了,我們便能重新發出新芽,重新得著生命的力量。
“我們的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人的肉體都免不了隨著時光而衰微、病弱、老邁,以至於死亡。但有神的生命在裡面,我們便能不時勃發新的生機,日日常新,歲歲常青!
喔,主!
面對這即將臨到的一年,
全然嶄新,
亦全然陌生,
365日每天都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不知哪裡有福,有禍;
有歡樂,
還是眼淚。
我們不能預測,
也無從準備,
但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早已經你策劃。
我們不敢祈求安逸,
深怕安逸使我們放縱。
我們也不敢祈求歡樂,
太多的歡樂容易使人迷失。
而主——
我們也怕憂傷會割裂了我們的心,
淚水會遮掩了視線。
除非你能為我們抵擋,
並且開路。
我們便數算著每一天的生命,
欣然交予你手。
一同向前邁進,
邁向不可知的新年度。
一條腿的蚱蜢
有個女孩在病床上寫了一封信給我,告訴我,她不久前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她左手的小拇指,就在她20歲生日前夕。
望著重重紗布下缺了一“角”的手,她簡直不能忍受這個事實,這使她痛苦欲狂,歇斯底里。我很能了解她的心情,因為,她所流過的眼淚我也流過,她所經歷的心碎我也曾經歷,
雖然一根小拇指不過是身體中最小的一環,但依然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
但這是否就真的代表不幸和絕望呢?蛹必須經過黑暗的掙扎才能蛻變為蝶,寶石必須經過割裂和琢磨才見光彩,大地有了缺口,泉水才能流出。
當我們的生命也經歷了那些掙扎,那種破碎,那樣如刀割一樣的痛苦之後,才往往更加體會到它的美和真實,發揮出它的光彩和價值。
前幾天,我的母親在門口捉到一隻蚱蜢,足足有十厘米長,顯然地,它剛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無比的拚鬥,失去了一條大腿,正筋疲力竭地伏在門上休息,故而母親能夠輕易地捉住它。
母親把蚱蜢放進一隻大臉盆里,端給剛滿兩歲的小侄兒看。蚱蜢在臉盆里奮力地跳著,但是因為它失去了一條腿,身體不能平衡,每一跳之後,就會跟著摔一跤,滑一個跟頭,樣子十分滑稽。逗得小侄兒又笑又叫!
母親怕小侄兒弄死它,很快又把它放回草叢。望著它一跳一個跟頭地遠去,我心中忽然有種說不出的“肅然起敬”的感動,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身受重創,可以想見的它還會面臨更多慘烈的搏鬥,但我相信,即使它再失去一條腿,也絕不會放棄天賦它生存的權利。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能失去很多東西,一根拇指,或者是一條腿;失不去的是我們對生命的信心,生活的勇氣!
主,
如果我是一棵樹,
就請你修剪我,
雖然刀剪割裂令我痛苦,
但是主啊!
我知道,
唯有經過你親手的修剪,
才能使我成長茁壯,
成為有用的棟樑。
主,
如果我是一塊石頭,
就請你琢磨我,
雖然釘錘的敲打令我痛苦,
但是主啊!
我知道,
唯有經過你親手的琢磨,
才能使我化粗糙為圓潤,
成為堅固的基石。
主,
如果我是一支蠟燭,
就請你點燃我,
雖然燃燒的焦灼令我痛苦,
但是主啊!
我知道,
唯有你以生命點燃我,
才能使我發出光亮和熱度,
逐退四周的黑暗。
我的主,
我不怕痛苦與眼淚,
不怕災難和打擊,
只求通過你的手,
將我塑造成你合用的器皿。
賽門·博美的電影

大概資料

導演:賽門·博美
編劇:賽門·博美
音樂:約翰尼·格林伍德
剪輯:丹尼爾·戈達德
類型:紀錄片 / 戰爭
片長:Netherlands:83 min (Rotterdam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3年1月27日 荷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