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長基線干涉儀
- 外文名: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 英文簡稱:VLBI
- 工作原理:電磁波
甚長基線干涉儀一般指本詞條
用於甚長基線干涉儀的天線,是各地原有的大﹑中型天線,平均口徑在30米左右,使用的波長大部分在厘米波段。最長基線的長度可以跨越大洲。實際套用 套用學科 地質學 由於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具有很高的測量精度,所以用這種方法進行射電源的...
天文學家利用波干涉原理,作出射電干涉儀。通常是將兩面同樣大小的天線拉開距離排列著,中間用電纜連繫。射電干涉技術使人們能更有效地從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號;甚長基線干涉儀通常是相距上千公里的幾台射電望遠鏡作干涉儀方式的觀測,...
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英語: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是一種在電波天文學中使用的天文干涉測量方法。允許多個天文望遠鏡同時觀測一個天體。射電天文學 無線電天文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通過電磁波頻譜以無線電頻率研究天體。
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方法是對用兩架或多架分別相距幾千公里以上的射電望遠鏡同時接收同一 天體的射電波進行干涉處理的測量方法。它是採用原子鐘控制的高穩定度的獨立本機振盪系統和磁帶記錄裝置,把兩個或多個天線在同 一時刻接收同一射電源...
他們用這台干涉儀對一系列紅外線源進行了觀測,包括M型超巨星、米拉變星,並取得了一些星周塵殼的溫度和質量分布等信息。而今隨著技術和製造工藝的進步,這類干涉儀的基線長度已經可以擴展到幾百米的距離,從而克服了最初邁克耳孫測星...
幾台射電望遠鏡作干涉儀方式的觀測,極大地提高了解析度。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不僅建成了一批技術上成熟﹑有很高靈敏度和解析度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還發明了有極高解析度的甚長基線干涉儀這種所謂現代射電望遠鏡。另一方面還在計算...
射電干涉儀的套用還導致了六十年代末甚長基線干涉儀的發明。這種干涉儀的兩面射電望遠鏡之間距離長達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用它測量射電天體的位置,已能達到千分之幾角秒的精度。七十年代中,在美國完成了多具甚長基線干涉儀的組合...
甚長基線干涉儀觀測表明,星系核中存在著精細結構,常常也是一對雙源,其軸線和外雙源軸線也大致符合。這一種雙核源-雙展源的結構(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差不多都是105:1至106:1),對於探討類星體和射電星系的能量問題和演化問題有...
射電天體測量學(radio astrometry)是運用射電干涉技術進行天體測量的一門學科,天體測量學的一個分支。發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甚長基線干涉儀的試驗成功,使解析度和精度大為提高,從而使射電天體測量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並得到迅速發展...
多個研究隊都嘗試利用甚長基線干涉儀(VLBI)以無線電頻譜拍攝人馬座A*的成像。以現今最高解像的量度(即波長1.3毫米),人馬座A*約有37微角分的大小。按距離26000光年來計算,人馬座A*的直徑為4400萬公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1億...
射電干涉儀的套用還導致了六十年代末甚長基線干涉儀的發明。這種干涉儀的兩面射電望遠鏡之間距離長達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用它測量射電天體的位置,已能達到千分之幾角秒的精度。七十年代中,在美國完成了多具甚長基線干涉儀的組合...
1、緻密型:約15%的河外射電源有約0.001或更小的精細結構,與光學體位置相重合。用甚長基線干涉儀觀測,發現它們通常由若干組源組成,例如3C84(NGC1275)。2、核暈結構:主體為恆星狀源,外圍有暈,並向兩個相反方向延伸。中心可能...
《射電天文方法》是198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綬琯。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射電望遠鏡、干涉儀、甚長基線干涉儀等的原理和結構,以及輻射定標、定位、偏振的測量方法等。 王綬琯,天文學家。福建福州人。1943年在重慶畢業於...
常用的是當地水平坐標系,如北天東坐標系,此時根據基線 矢量可直接解算得到其相對於真北基準的方位角和相對於水平面的俯仰角。衛星定向中的載波相干測量原理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VLBI( Very Long Baseline ...
時間和頻率覆蓋。甚長基線干涉系統除了增加數量外,預期最終將能利用定點衛星實現實時數據處理, 把綜合孔徑技術同甚長基線獨立本振干涉儀技術結合起來的甚長基線干涉儀網和干涉儀陣的試驗,很可能孕育出新一代的射電望遠鏡。
導航星測角因受基線長度限制,很難達到高精度。相反,用地面測站組成干涉儀,如美、俄用的34m或70m口徑天線組成甚長基線干涉儀來對深空太空飛行器進行測角,因基線長近1萬千米,由兩條準正交基線測角結果即可確定太空飛行器在天球上的角位置...
天文學家利用甚長基線干涉(VLBI)技術整合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使它們能同時觀測同一目標,產生能整合為單一影像的數據。VLBI技術在射電天文學領域很普遍,但是沒有事件視界望遠鏡規模大,不但望遠鏡數量多、分布也廣。由於每個天文台得到...
用國內外射電望遠鏡,項目組對超脈澤的觀測研究,發現水超強脈澤子源有快速的變化,首次在紅巨星中檢測到10.3天快速類正弦振盪,用周期激波理論解釋了這種振盪;利用甚長基線干涉儀,高解析度觀測激波區的羥基脈澤分布,發現這些超強脈澤都...
2008年,對H₂O的觀測使用日本國家天文台的VERA干涉儀測量的天文物理邁射視差為0.88±0.08毫角秒(mas),對應計算出1140秒差距(大約3720光年)的距離。2012年,使用超長基線陣列(VLBA)的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獨立觀測SiO天文...
《經緯乾坤》是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寧曉玉。本書講述了葉叔華的故事,主持建立和發展了我國綜合世界時系統並長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她負責建立了我國甚長基線干涉儀(VLBI)網,這個觀測網無論是在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
從當年懷爾德的射電頻譜儀(1949年)、克里斯琴森的射電干涉儀(1951年),進展到現代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和甚長基線干涉儀。通過大氣射電窗,探查到銀河系核心的活動,描繪了旋渦結構,發現50多種星際分子,100多個超新星遺蹟,300多個脈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