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法雨自序》是蕭平實居士於2001年創作的一篇序言,以道種智提綱契領地說明佛法二主要道的實證內涵及次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甘露法雨自序》
- 創作年代:2001年
- 作品體裁:說明文
- 作者:平實居士
- 作品出處:《甘露法雨——甘露法施與群疑解析》
- 作品題材:哲學宗教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甘露法雨自序
佛法之內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除此以外,無別佛法。解脫道者謂:斷除我見及我執,於聲聞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斷之煩惱也。初果所斷之煩惱為三縛結,即是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二果所斷煩惱為減低欲界煩惱之貪著,令貪瞋痴淡薄,名為薄貪瞋痴;三果所斷煩惱為五下分結,即是欲貪、瞋恚、我見、戒禁取見、疑見;四果所斷煩惱為五上分結,即是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無明。
佛菩提道者謂:修證法界實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轉法輪所說之般若也。般若分為總相智、別相智、種智;總相智及別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經》及《金剛經、心經》所說之般若也,種智即是第三轉法輪所說之八識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識學也。
三縛結所斷之我見,又名身見,謂於欲界身及欲界心之虛幻,不能證解,由是堅執欲界中之色身為常不壞我,或執欲界中之見聞覺知心為常不壞我,以為此見聞覺知心可於死後重新受生,以為來世仍是與此世同一之見聞覺知心;此即欲界有情之身見我見,亦是常見外道所主張之常不壞我也。
三縛結所斷之疑見,乃是因於已斷欲界身我見故,對於“欲界我”之錯誤見解,已經了知,無復生疑,故名已斷疑見;亦因斷“欲界身我見”故,於諸方大師所說法中,已能判斷彼等是否已斷“欲界身見我見”;於諸方大師之已斷欲界我見者,能如實知;於諸方大師之未斷欲界我見者,亦如實知見,故名已斷疑見;由如是斷疑見故,佛說初果須陀洹人“於諸方大師不疑”,是名斷疑見。
三縛結所斷之戒禁取見,謂於欲界中之種種外道所施設戒法及禁忌,及外道所取種種法,皆能了知其為妄想所設之戒禁。外道不知解脫道之正理,誤會解脫之修行理論,所以有種種不如理作意之邪思維;因於不如理作意之邪思維,遂有種種與解脫無關之戒法建立,以及種種與解脫無關之禁忌施設。如是種種不如理作意所生之虛妄想,名為戒禁取見;由戒禁取之邪見,故有種種與解脫無關之戒法及禁忌之施設;如是戒禁取之邪見,初果須陀洹人已知已見,已如實知故,名為已斷戒禁取見者。
欲界中之不如理作意所生之三縛結,若有真實明師指導,利根人甫聞即斷,成初果人,從此永不再執欲界中之無念靈知心為真如心,“欲界我”之邪見已經永斷故;由永斷欲界我見故,疑見及戒禁取見隨之永斷,分證解脫,不受欲界我見所惑,預入聖流,名為真實聲聞初果人也。
初果人由三縛結永斷之見地上進修,努力除斷欲界五欲之貪愛,雖猶不能即斷,而能使令欲界五欲之貪愛轉為淡薄,不復轉盛,如是名為斯陀含,成二果聖人,是名薄地,薄貪瞋痴故。
二果人又再進修,求斷五下分結,向三果解脫境界邁進。三果所斷五下分結者,首為二果時所未完全斷盡之欲界五欲貪,謂薄地所殘餘之欲界五欲小小貪愛,是名欲貪永斷。次為瞋結,謂於欲色界中之違逆境上所起之瞋心,亦已斷除;此謂於違心之境雖猶於心中起微瞋,而不復現行——永不復生瞋之口行身行;當知更不轉生恨、怨、惱等後續心行,是名斷瞋。三為身我見,謂於色界天身(包括禪定中所發起之色界身)及色界之覺知心(包括定境中之定心),已能確認其虛妄,由是斷除色界我見,不復妄計色界身心為常不壞我,是名斷色界身見。四者戒禁取見,謂諸外道依於對色界身心之錯誤認知,起不如理作意,妄求色界定境之修證,以為涅槃;由是虛妄想故,施設戒禁以為證得涅槃所必須受持之戒禁,三果人於此更深細之戒禁取見亦已斷之,是名五下分結之戒禁取見斷。五者疑見斷,謂三果人於外道之誤認色界境界為涅槃之修證者,已如實知見;於諸方外道大師之已否斷除色界身我見,皆已如實觀察,悉知彼等所證“涅槃”之虛妄所在,於諸外道大師之是否已證涅槃,皆已於其言語著作之中正確判知,無有疑惑,名為五下分結之疑見永斷。如是斷盡五下分結已,名為三果聖者。
三果人進斷五上分結,即成四果阿羅漢。五上分結,首為色界三種妙欲之貪愛,謂色界有三種微妙之色法--色界天身之高廣姝妙與莊嚴、色界天人之微妙音聲、色界天身所生之微妙身觸之樂;阿羅漢觀察如是三種色界妙欲虛妄不實,故斷此色界貪,是名阿羅漢貪斷。次為無色界貪斷;俱解脫及慧解脫之阿羅漢,皆觀察“無色界有”虛妄,謂四空定中之微細覺知心乃是意識,十八界所攝,無常虛妄之法,是故不於無色界一切境界起貪,心超三界,名為阿羅漢無色界貪愛永斷。三為掉舉結;謂色無色界有情尚有之微細掉舉,阿羅漢由了知解脫道故,令戲論永斷,故斷掉舉之結使。四為慢結,謂色界及無色界眾生常於下界眾生起慢,以上界有情為勝,是名無色界有情有慢;阿羅漢斷如是無色界有情始有之慢,名為五上分結之慢結永斷。五為痴結;謂阿羅漢觀察無色界一切境界,悉皆虛妄不實,彼諸外道為求無色界境界而施設之種種戒禁,皆是妄想所成之戒法;眾生對於涅槃之虛妄想,導致誤認無色界境界為涅槃,故起無數虛妄不實之邪見;阿羅漢於如是無色界之種種愚痴,已斷盡故,名為五上分結之痴結永斷。如是五結永斷故,名為阿羅漢、世間應供、殺賊、應儀。此是解脫道之修證。
佛菩提道之修證,始由六度萬行之薰習,外門之廣行六度萬行;復由四加行之斷除我見,雙證能取所取皆空,進而證得第八識如來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實相心,通達般若總相智;進修般若別相智--閱讀般若系諸經,通達般若之別相智。復又進斷異生性,發起金剛心,進修種智--第三轉法輪諸唯識系經義,修證道種智;次第進修十地之十度行,漸次邁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證自心第八識為根本,而後次第漸修,地地轉進,不得躐等躁進,是名佛菩提道。拙著《宗通與說通》之中已有詳述,此勿贅言。
綜而言之,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與共之解脫道及大乘獨有之佛菩提道,以外無別佛法。今者O灣寶地有諸外道——以密O為主——辯稱佛菩薩(其實是欲界天人冒名)所降甘露可以助人大益佛法之證量,而不知甘露之本質,假借新聞媒體廣告,大肆宣傳,蠱惑初機學人前往修學求甘露法,及服食甘露、捐輸錢財;然究其實,甘露之為物,乃是欲界天之日常飲食而已;縱能日日服食,於佛法上終無絲毫助益。彼等外道如是大作宣傳,以廣招徠,吸取佛教資源,財源廣進(彼等所求得之甘露究系欲界天人所降?抑或中國古代魔術之快速生長菌類?仍待O灣魔術師協會之當場鑑定,未可輕信真為欲界天人所降)。如是之事,雖有為數眾多之樂有為法者受騙,然無大害,只是浪費錢財時間而已,無害於身心;然而如是外道竟然振振有詞,以外道法而欺誑眾生,謂其法方是佛教正統,反誣余法為非;如是顛倒是非,指鹿為馬,破壞佛教正法之弘傳,佛教界焉可默而不言?返觀如是外道所說諸法,悉皆言不及義,完全墮於欲界中之種種有為有漏法中,而以種種虛妄不實之言詞廣告,欲與顯密諸宗爭佛教正統;而教界普知彼等諸人於佛法之極度無知,難以理喻,遂皆置之不理,令其坐大勢力,益發難以對治。如今唯一之計,唯有正視此一事實,檢具荒謬不實之言論妄法,析其虛妄,令大眾普知其法實與佛法完全無關,若諸佛子普皆知之,則其謬自敗,佛教所受之負面干擾便得消除,此乃當前佛教界之所應共為之事。去年應邀前往桃園演講,講題適與此事有關,乃有同修多人希望加以整理出版;惟因事冗,推延至今,始得出版;茲以出版時至,合敘因緣如上,即以為序。
菩薩戒子 蕭平實 謹志
公元二00一年初夏於喧囂居
公元二00一年初夏於喧囂居
作者簡介
蕭平實,1944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