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谷大蔥
- 產地名稱: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 品質特點:質地脆嫩,甘甜多汁
- 批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04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感官品質,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品質
甘谷大蔥植株高大,直立性強,外形粗壯挺拔,假莖較長,蔥白長40-60厘米,徑1-2.5厘米,蔥葉色鮮綠,管葉厚韌,質地脆嫩,辣度適中,香辛濃郁,甘甜多汁,嚼之無絲,品質上佳。
品質指標
甘谷大蔥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可溶性糖等。其中: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可溶性糖等。其中乾物質80-90克/千克,維生素C 75-80毫克/千克,粗纖維9-10克/千克,粗蛋白9.2-10.5克/千克,可溶性糖38-46克/千克,維生素B1 0.2-0.3毫克/千克, 維生素 B2 0.13-0.27毫克/千克,磷0.21-028克/千克,鎂120-130毫克/千克,鈣430-441毫克/千克,鐵1.03-1.13毫克/千克,鋅1.95-2.04毫克/千克,硫0.31-0.36克/千克。農藥殘留、重金屬指標均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甘谷大蔥的理化指標達到綠色食品標準要求。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大蔥生長要求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最好,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值為:7.0-7.5,甘谷大蔥產區土壤主要為黃綿土,壚土和淀土,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性好,適宜耕作,呈弱鹼性,pH值7.5-8,土壤肥力較高,土壤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土壤中有機質1%左右,全氮0.052%,全磷0.147%,速效氮含量為43.34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03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117.24毫克/千克,加之施用腐殖質含量較高的有機肥、豆粉等,極適宜大蔥的生長發育。
水文情況
甘谷縣地域遼闊,渭河由西向東橫貫全縣,土壤、水、氣資源污染少,年平均降雨量451毫米,雨量分布由南向北遞減,空氣較乾燥。甘谷大蔥產地地處甘谷縣渭河南北淺山區,土壤灌溉主要以純淨無污染的地下水澆灌為主,以自然降水為輔。
氣候情況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5 ℃,其中最高(7月)月均氣溫25.4 ℃,最低(1月)月均氣溫-1.1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日照2350小時左右,光照充足,日照率約50%,無霜期196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51毫米左右,分布極不均勻,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較多,冬乾夏濕。適合北方大部分農作物生長,特別是對蔬菜的種植極為有利,“六月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蔥發旺”,8月份大蔥進入旺盛生長期,因而適合大蔥種植。
歷史淵源
甘谷農業的發展歷史悠久,甘谷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國北方大蔥的適宜栽培黃金緯度區之一。
甘谷種植蔬菜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甘谷大蔥在明未清初就有種植。據甘谷縣誌記載:“清初主要蔬菜有芹、韭、蔥、蒜、薤、茄、白菜、菠菱、甜菠菜、蘿蔔(黃、自、紅、青4種)、芫荽、五撮、苣蕒、馬齒莧、茨(慈姑)、椿頭、王瓜(黃瓜)、甜瓜、西瓜、冬瓜、南瓜、葫蘆。蔥蒜類有12個品種:紅根韭、白根韭、馬蓮韭、四川冬韭、漢中冬韭、甜蔥、白蔥、小蔥、龍蔥、洋蔥、紅蒜、白蒜。”
甘谷大蔥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1987年形成了一定的種植規模,1992年大規模種植,特選大蔥、鐵稈王等優良品種的引進,經本地改造、選種,成為高產品種,形成了以新興鎮雒家村為主的大蔥種植基地,大蔥種植面積1.8萬餘畝,平均畝產5000千克,總產量6.88萬噸。因其蔥白長﹑產量高﹑品味濃郁在短短几十年中成為甘谷縣蔬菜的主打產品之一。
生產情況
2016年,甘谷縣全縣大蔥已發展到4.5萬畝,年產量達20多萬噸,年產值達1.7億元。
2017年,甘谷縣新興鎮全鎮大蔥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甘谷大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甘谷大蔥地域保護範圍為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的新興、磐安、六峰、大像山鎮、金山、八里灣、謝家灣、禮辛、安遠9鄉鎮99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4°58′-105°31′,北緯34°31′-35°03′。
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甘谷大蔥產地環境按照NY/T 391-2000-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執行;肥料使用按照NY/T 394-2013(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執行。甘谷縣對大蔥生產加工、包裝、貯運等一系列技術規範進行管理;農藥使用達到了NY/T 393-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標準,嚴禁使用國家命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經農藥殘毒檢測合格方可上市。
- 特定生產方式
育苗方式:育苗方式為露地育苗。
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且經審定推廣的優質、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優質品種:特選大蔥、鐵稈王等優良品種。播種前要進行精選,種子純度和淨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85%,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
用種量:每畝用種2-3公斤,0.2畝地種苗可移栽1畝大蔥。
種子處理:用55 ℃溫水攪拌浸種20-30分鐘,或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撈出洗淨晾乾後播種。
育苗床準備:選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近三年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6000-800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淺耕細耙,整平作畦。
播種:播種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方法:澆足底水,水滲後將種子均勻撒播於床面,用耙輕耬床幾遍,使種子充分混入表土,整平畦面後覆蓋1.5-2厘米細沙。苗期管理:播種後可覆蓋地膜,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及時撤膜,隨著天氣變暖,加強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肥4公斤。及時間苗和除草。培育壯苗“壯苗標準:株高30-40厘米,6-7片葉,莖粗1-1.5厘米,無分櫱,無病蟲害。
定植前準備:前茬為非蔥蒜類作物。整地施肥:地塊深耕細耙,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畝撒施優質有機肥(以優質腐熟豬廄肥為例)5000公斤、氮肥3公斤(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磷肥5公斤、鉀肥5公斤。定植前按行距開溝,溝距70厘米,溝深30-40厘米,溝內再集中施用有機肥豆粉每畝75公斤,刨松溝底,肥土混合均勻。
定植:定植期為6月中、下旬。密度 :每畝20000-28000株,行株距70厘米×10-15厘米。栽植方法:蔥苗要分級,按大、中、小苗分開定植。乾插法:在開好的蔥溝內,將蔥苗插入溝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外葉分杈處)為宜,兩邊壓實後再澆水。也可採用濕插法,即先澆水,後插蔥。在定植溝內每3-4株栽一排,排向與定植溝垂直,排內株距2-3厘米,排與排之間距離為10-15厘米。要求保苗25000株左右。
定植後管理:中耕除草,定植緩苗後,天氣逐漸進入炎熱夏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一般不澆水,中耕保墒,清除雜草,雨後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澆水:進入8月份,大蔥開始旺盛生長,要保持土壤濕潤,逐漸增加澆水次數和加大水量,收穫前7-10天停止澆水。追肥:追肥品種以尿素、硫酸銨為主;結合澆水,分別於立秋、白露兩個節氣每畝各追施氮肥4公斤。生長中後期還可用0.5%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追肥2-3次。培土:為軟化蔥白,防止倒伏,結合追肥澆水進行4次培土,將行間的潮濕土儘量培到植株兩側並拍實,以不埋住五杈股為宜 。
病蟲害防治:優先採用農業綜合防治技術,如種子處理、合理輪作、中耕鋤草,清潔田間。鏽病、霜霉病:應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農藥,如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10-15天一次,連噴1-2次防治鏽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千克/畝 噴霧防治霜霉病。根蛆:應使用符合NY/T393-2013 要求的農藥,如80%敵百蟲可溶粉50-125克/畝 灌根。 採收:在土壤結凍前收穫,亦可根據市場需求,提前採收供應鮮蔥。
粗加工:選擇顏色均勻,粗細一致,蔥白較長的大蔥剝去外層皮,把明顯劣蔥(彎曲、爛葉、機械傷、病蟲斑)分揀出來,經過篩選進行分級,晾曬、貯藏、包裝、銷售。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防止綠色食品大蔥二次污染。
包裝上市:採收後的產品經縣檢測中心檢測後發放合格證,包裝上市。
生產記錄要求:對大蔥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做好整個生產過程的全面記載,記載使用投入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大蔥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性。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包裝材料應無毒、無害、無污染,應堅固,並能遮光、防潮。宜用塑膠袋或複合薄膜袋、紙箱,箱開口處用封口紙或打包帶。應按相同品種分別包裝。標識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識(“甘谷大蔥”的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的標準編號、商標、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等級、規格、淨含量和包裝日期等,標誌上的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包裝、運輸、貯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