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田斜紋夜蛾

甘薯田斜紋夜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夜蛾科。在中國遍各省區,以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受害重。主要危害甘薯、棉花、菸草等99科209種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薯田斜紋夜蛾
  • 拉丁學名:Prodenia litura(Fabrici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夜蛾科
  • 分布區域:中國遍各省區,以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受害重
形態特徵,生物特性,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光燈防治,人工防治,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4~20mm,翅展35~40mm,頭、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腹部前數節背面中央具暗褐色叢毛。前翅灰褐色,斑紋複雜,內橫線及外橫線灰白色,波浪形,中間有白色條紋,在環狀紋與腎狀紋間,自前緣向後緣外方有3條白色斜線,故名斜紋夜蛾。後翅白色,無斑紋。前後翅常有水紅色至紫紅色閃光。
扁半球形,直徑0.4~0.5mm,初產黃白後轉淡綠,孵化前紫黑色。卵粒集結成3~4層的卵塊,外覆灰黃色疏鬆的絨毛。
幼蟲
體長35~47mm,頭部黑褐色,胴部體色因寄主和蟲口密度不同而異:土黃色、青黃色、灰褐色或暗綠色,背線、亞背線及氣門下線均為灰黃色及橙黃色。從中胸至第9腹節在亞背線內側有三角形黑斑1對,其中以第1、7、8腹節的最大。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
長約15~20mm,赭紅色,腹部背面第4至第7節近前緣處各有一個小刻點。臀棘短,有一對強大而彎曲的刺,刺的基部分開。

生物特性

河北1年生3~4代,山東4代,河南江蘇浙江4~5代,湖北5代,江西6代,福建7~8代,廣東8~9代。世代重疊,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把卵產在葉背,卵層成塊狀,表面覆有黃色鱗毛,初孵幼蟲群集於葉背取食下表皮及葉肉,低齡階段靠吐絲下墜隨風飄移傳播,2~3齡後分散活動。成蟲對黑光燈趨性強,幼蟲具假死性,老齡幼蟲有成群遷移、轉移為害的習性。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注意清除田間及地邊雜草,滅卵及初孵幼蟲。

光燈防治

利用其對黑光燈和性引誘劑的趨性,在田間設胡蘿蔔、甘薯、豆餅發酵液加少量紅糖和敵百蟲誘集成蟲。

人工防治

人工采卵或捕捉低齡幼蟲。

藥劑防治

掌握在3齡前局部發生階段挑治,提倡使用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2500倍液、20%米滿膠懸劑2000倍液、44%速凱乳油1500倍液。此外也可選用50%抗蟲922乳油600~8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倍液,單獨使用或交替使用。此外也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用藥時間最好選在傍晚,效果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