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鱗翅目,羽蛾科。分布在中國東南、華南、台灣等地。危害甘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薯全翅羽蛾
- 拉丁學名:Ochyrotica concursa Walsinghan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 目:鱗翅目
- 科:羽蛾科
- 分布區域:中國東南、華南、台灣等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6mm,翅展15mm,全身及後翅黃褐色,前翅灰黃色,近外緣具褐斑,頂角呈彎鉤狀。前翅、後翅均不分支,翅上無羽狀鱗毛。
卵
長橢圓形,淺綠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9mm左右,綠色,背線紫紅色,體節上生有很多小毛瘤,瘤上生細短剛毛。
蛹
長8~9mm,暗綠色,背脊尖突,背線紫褐色。
發生規律
中國的東南、華南1年生7~8代,台灣12代,末齡幼蟲在薯葉基部葉脈匯集處或薯葉半卷處綴薄絲化蛹,蛹期8~20天,羽化後的成蟲喜隱蔽在茂密的薯葉下,靜止時前翅平張,後翅收攏在前翅之下,交配後把卵產在葉背,卵期6~19天。幼蟲食害甘薯新梢嫩葉,幼蟲期20多天。蛹期8~20天,成蟲壽命10多天,長的可達40多天。
防治方法
(1)薯田蟲口密度不大時,無需單獨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