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胭珠蚧

病原特徵

甘草胭珠蚧是甘草根部一種刺吸式害蟲,除嚴重為害野生甘草外,內蒙、寧夏、甘肅等地人工栽培甘草中均遇到此蟲毀滅性危害。該蟲一年一代,以初孵若蟲在寄主根際越冬,生活史中僅有成蟲階段短暫活動於地面,其他階段均生活於地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草胭珠蚧
  • 病原類型:蟲害
  • 主要危害作物:甘草
  • 主要為害部位:根部
發生規律,病害症狀,防治方法,

發生規律

越冬若蟲在地表溫度達到6℃時,即可間斷性活動,日平均溫度超過12℃時活動頻繁,以尋找寄主。3月上旬為初活動階段,4月中、下旬為尋找寄主高峰期,5月中旬基本全部定居。5月下旬到7月下旬為珠體期(主要危害階段),甘草等寄主植物的表現在6月中旬後,7月下旬以後珠體逐漸老熟,停止取食為害,脫離寄主進入變態期。

病害症狀

蟲體密集時被寄生的甘草根部呈突塊狀、塊狀,包埋一周時呈套筒狀;珠體疏散時呈現串珠狀或瘤狀。前者多見於主根,後者多見於串條根莖和側枝根。

防治方法

適時早播,加強水肥及其他田間管理,促其增加生長量健壯早發,以增強抵抗病蟲危害的能力;對多年生甘草,6月間深耕重耙,機械殺傷珠體,疏鬆土壤,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蟲能力,在珠體尚未成熟前的6~7月挖甘草,珠體因脫離寄主而全部死亡,可大大減輕翌年的發生量。
藥劑防治重點抓好成蟲期及越冬後初齡若蟲活動期施藥。成蟲期防治應掌握其羽化盛期,施藥1~2次。可用4.5%甲敵粉,每畝用2.5~4kg,或噴灑2.5%敵殺死3000倍液。對雄蟲殺傷效果較好,對雌蟲效果也達72%以上,並可減少產卵量和孵化率,有後效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