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節,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或根莖內充填有棕黑色、樹脂狀物質的部分。具有解毒,利咽,和中之功效。用於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草節
- 別稱:粉草節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甘草屬
- 種:甘草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研末
甘草節,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或根莖內充填有棕黑色、樹脂狀物質的部分。具有解毒,利咽,和中之功效。用於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甘草節,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或根莖內充填有棕黑色、樹脂狀物質的部分。具有解毒,利咽,和中之功效。用於癰疽瘡毒,咽喉腫痛。...
炙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製的甘草,俗稱炮製,就是將蜂蜜置鍋中煉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勻,3~5 min出鍋,置...
甘草是我國中草藥中套用最多的藥材,素有“藥中之王”的雅號。中醫藥典中稱它為“蜜甘”、“靈通”、“粉草”、“棒草”、“甜根子”。又因其有調和眾藥...
嚼咽 亦作“ 嚼嚥 ”。 咀嚼吞咽。《魏書·西域傳·悅般》:“以草藥內其口中,今嚼咽之。”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驗各種死傷》:“又方:甘草節以真...
《雜病源流犀燭》治疹收之後,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面黃,口鼻斜方。五味子、麥門冬各三錢,黃芩二錢,甘草節五分。水...
瘰癧煎 藥物組成:大貝母1錢5分,半夏1錢,當歸尾1錢,穿山甲(炒)1錢,白附子1錢,連翹1錢,桔梗8分,廣皮8分,枳殼8分,白僵蠶1錢5分,甘草節5分,白茯苓1錢。...
神功飲 藥物組成:忍冬藤2錢,蒲公英2錢,甘草節2錢,金銀花2錢,瓜蔞1個(連殼)。 處方來源:《玉案》卷六。 方劑主治:婦人乳內一核,初起如錢,不作疼癢,三...
成分為桔梗(去蘆) 貝母(去心、膜) 當歸(去蘆,酒浸) 瓜蔞子 枳殼(去瓤,麩炒) 薏苡仁(炒) 桑白皮(蜜水炙) 防己各30克 甘草節(生用) 杏仁(去皮、尖,...
組成: 貫眾4兩,山豆根4兩,黃藥子4兩,牙消4兩,寒水石4兩,龍膽草4兩,乾葛4兩,雄大豆4兩,百藥煎4兩,紫河車4兩,甘草節4兩,薄荷4兩,梔子4兩,大黃4兩...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十九。 【組成】訶子(去核) 百藥煎 五味子(微炒) 條參(去蘆) 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貝母 甜葶藶子 紫菀 百合 甘草節各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