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劇藝術研究會擁有理事99人,常務理事33人,會長1人,執行會長2人,副會長7人,秘書長1人,均由參加會員大會的150餘名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民主選舉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隴劇藝術研究會
- 理事:99人
- 常務理事:33人
- 會長:1人
甘肅隴劇藝術研究會擁有理事99人,常務理事33人,會長1人,執行會長2人,副會長7人,秘書長1人,均由參加會員大會的150餘名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民主選舉產生。
慶陽市隴劇研究所2012年研究成立,圍繞項目保護、實施、研究、開發,業務指導、人才培養和對外宣傳交流這個重點 為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隴劇藝術成果保護力度,切實做好隴劇宣傳、創新和發展工作,慶陽市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廣泛徵求...
1959年,以新編大型歷史隴劇《楓洛池》赴北京參加建國十周年獻禮演出的成功和省委正式命名組建甘肅省隴劇團為標誌,隴劇藝術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關懷下,在省內外戲劇界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關心支持下,經歷了近...
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是甘肅省獨有傳統戲曲藝術。起源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紮根於隴東的漁鼓道情,逐漸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營養,增加二股弦等樂器,衍化為皮影唱腔音樂。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為隴劇。簡介 隴劇...
隴劇電視連續劇《望子成龍》獲第19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撰寫的論文《有容乃大――對隴劇音樂藝術創新的思考》獲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被收錄《隴原藝術探析》一書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在國家級刊物《戲曲研究》第五十七輯發表;作...
如果說劇目是戲劇活動的基礎,是一個院團的藝術生命,那么精心打造優秀保留劇目就是一個院團的戲劇戰略,搞好“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則是中國戲劇的戰略。相關內容 2011年12月7日,由甘肅省隴劇院耗資50餘萬元、歷時兩個多月傾力打造...
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閉幕式 甘肅:眉戶劇《思源》(甘肅省秦腔劇團) 秦腔《茸寶記》(蘭州市秦腔劇團) 隴劇《黃花情》(甘肅省隴劇團) 蘭州市折子戲(蘭州市秦腔劇團) 隴劇《敦煌魂》(甘肅省隴劇團) 隴劇折子戲(甘肅省隴劇團) 高山...
1999年4月,在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評選中,雷通霞憑藉著本戲《石龍灣》和折子戲《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一舉成功,成為甘肅省的第四朵,也是隴劇藝術的第一朵梅花。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現代戲劇研究會會員,甘肅省戲劇協會...
邊肖(甘肅省隴劇院)齊愛雲(西安市五一劇團)申小梅(河南省越調劇團)黃美菊(浙江嵊州越劇團)吉有芳(山西運城蒲劇團)王杭娟(杭州市黃龍越劇團)蕭雅(上海蕭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05年 2005年6月18日,農曆乙酉年五月十二日:粉墨...
邊霄,男,秦腔文武老生。漢族,甘肅慶陽人。現為甘肅省隴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戲研究會會員,民盟甘肅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省隴劇院演員劇團團長,院業務辦公室副主任。人物經歷 1987年畢業於慶陽藝校,...
先後在慶陽文工團,武威地區秦劇團工作,現為甘肅省隴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戲研究會會員,民盟甘肅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省隴劇院演員劇團團長,院業務辦公室副主任。代表劇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