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咀鄉地處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南部,屬殘原溝壑區。肖咀鄉轄7個行政村,13861人。面積77.70平方公里,耕地3.52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糜谷、豆類、主要經濟作物有果類、黃花,油菜,烤菸。肖咀鄉基礎設施已有改善。有機井5眼;按國家三級道路標準,修通了肖咀鄉教育發展基金會,並投資為肖咀國中修建了教學大樓,為卓堡村國小修建教室2間。遠近聞名的翠峰山上有宋紹興年間的建築群——大雄寶殿、聖母殿,屬省三級文物保戶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肖咀鄉
- 下轄地區:轄肖咀、卓堡、橫城咀子、西溝、老莊、鐵趙、梅家寨子
- 面積:7526萬畝
- 人口:13861人
- 人均收入:1420元
肖咀鄉-命名由來,肖咀鄉-基本概況,肖咀鄉-特色產業,肖咀鄉-社會事業,肖咀鄉-旅遊資源,
肖咀鄉-命名由來
以肖姓多集居於此,故名肖咀。
肖咀鄉-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肖咀鄉位於合水縣南部,平均海拔1370米,年均降雨量524毫米,年平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71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074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7526萬畝。
肖咀鄉行政區劃:轄肖咀村、卓堡村、橫城咀子村、西溝村、老莊村、鐵趙村、梅家寨子村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3395戶,鄉鎮總人口13861人,鄉鎮從業人員6985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7個,通郵的村7個,通電話的村7個,通公路的村7個,通自來水的村7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肖咀鄉國內生產總值430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896萬畝,糧食總產童6966噸,財政總收入120.6萬元,財政支出170.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0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0所,在校學生總數2756人,教師總數135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14人,病床19張。
名優特產:蘋果、黃花菜、花椒、杏、核桃、黃酒、天然野生酸棗、沙棘。
旅遊景點:宋代翠峰山遺址。
肖咀鄉-特色產業
牧草合水縣肖咀鄉以示範帶動、創辦龍頭企業的形式帶動肖咀鄉發展養殖業。
發展綠色基地,引導產業開發。面對“西部大開發”及“退耕還林還草”等大好機遇和有利政策,積極動種植牧草,發展舍飼養畜。經多方聯繫與縣園區辦一起赴甘肅農業大學向院長曹致中等3名教授請教,在其指導下引進試驗示範種植甘農3號、得寶、阿爾岡金、三得利、黑麥草、小冠花、魯梅剋期等10多種優質牧草,篩選出了適宜合水縣氣候、土壤、降雨、環境等生長的優質苜蓿品種賽特、三得利、甘農3號、得寶、阿爾岡金及年生紅豆,一年生飼用玉米、蘇丹草等新品種。肖咀鄉卓堡、鐵趙、梅家寨子、段家集鄉王莊、棗窪、宜州等行政村200多戶農民種植優質苜蓿2000多畝,畝均純收入600多元,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牧草產業發展。
建辦龍頭企業,走產業化道路。按照縣產業開發、科技特派員下派方面有關檔案、會議精神的要求,在肖咀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2萬元與寧夏青銅峽市顆粒粕廠聯合籌建了茸飼料廠,該企業總投資92萬元,占地5.2畝,建有廠房19間,職工15人,建有青貯飼草坑3處,購置了除草機、脫水烘乾機等生產設備。年生產能力可達5
奶牛養殖000—10000噸,純利150—300萬元。2003年試驗生產“綠茸”牌飼料20噸,生產總值達5.4萬元,2008年可回收乾鮮苜蓿200噸左右,生產“綠茸”牌顆粒飼料150噸,生產總值達135萬元,可獲純利45萬元。
新辦奶牛養殖場,實現草畜業共同發展。牧草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爭取貸款扶持資金20多萬元,購買奶牛21頭,辦起了王莊奶牛養殖廠。用當地生產的“綠茸”牌顆粒飼料飼養奶牛,同時採用科學配方,在飼料中加入各種微量元素(合成胺基酸、維生素製劑、礦物質、生長素、抗菌素、酶制濟、抗氧化劑、防霉劑等)、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飼養的奶牛產奶量高,奶質口感好。2003年王莊奶牛養殖廠產值達19萬元,出欄奶牛20多頭,實現利潤8萬元;2004年產值達25萬元,出欄奶牛38頭,實現利潤13萬元。奶牛存欄48頭,日產鮮奶2500斤,日產值達1500元左右。20多戶民眾共養殖奶牛60多頭,戶均年收入達1.8萬元,奶牛養殖已成為農戶發家致富產業。以草養牛,以牛足草的產業化之路之初具規模。
肖咀鄉-社會事業
鄉村國小肖咀鄉屬合水縣重點貧困鄉鎮之一,是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的對口幫扶對象。從2002年建立對口扶貧關係以來,人行蘭州中支領導曾多次深入農村,進村入戶搞調研、摸實情、想辦法、籌資金,積極為肖咀鄉民眾幫辦實事、2008年8月28日,捐資45萬元,興辦銀星國小,新建校舍24間,建起職工灶3間,廁所6間,硬化院落1000平方米,電腦12台。人行慶陽中支領導再伸援助之手,投入1.8萬元,製作課桌登95套,書櫃4個,從根本上解決了卓保村橫城咀子自然村200餘名學生上學難。
肖咀鄉-旅遊資源
翠峰寺翠峰山翠峰寺位於肖咀鄉卓堡村西一公里處,寺院修建於九山朝拜,二水環抱的翠峰山之巔,總面積400000平方米,寺因山而流傳。山頂寬平,東西長99.5米,南北寬約8米,面積7761平方米。相傳合水翠峰山、天水麥積山、平涼崆峒山為姐妹山,三姐妹苦於山闊水深,路途遙遠,相見無期,她們相思心切,於是相約只要能高於地平面,她們就可以遙遙相望了,她們就開始瘋長,眼看心中的夢想就要成真,這一年來了一個痢頭和尚,他認為是妖魔作怪,於是施妖術將翠峰鎮壓,並在山頂建寺院, 目的是讓翠峰永也不得翻身.寺院創建於北宋紹聖五年,乾隆十六年搬遷於此,民國二十三年復修立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