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考古記》是2023年12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睿文、張遠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考古記
- 作者:沈睿文、張遠航
-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44104
- 定價:3200 元
《甘肅考古記》是2023年12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睿文、張遠航。
《甘肅考古記》是2023年12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睿文、張遠航。內容簡介 本套書為“中國近代考古學文獻叢編”的“考古史論”篇,共分為16卷,如《甘肅考古記》《中國西部考古記》《岐陽世家文物考述》《正倉院考古記》《斯坦因西域考古記》《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羅布淖爾考古記》。本套書收錄了...
《甘肅考古記》是201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特生。內容簡介 《甘肅考古記》出版於1925年,為《地質專報》甲種第五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印行。樂森礙譯,並附載步達生(Davidson Black)著李濟譯的《甘肅史前人種說略》(The Prehistotc Kansu-Race)。原文插圖6幅,英文部分說明為中英文對照。原文圖版12...
《甘肅省基本建設考古報告集(一)》是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書籍,2020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次結集出版的14篇簡報,時代上以甘肅省已經發掘的魏晉時期遺址、墓葬為主,兼收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的發掘項目,共同組成本書。圖書目錄 序言 壹 岷縣維新鄉坪上遺址發掘簡報 貳 蘭州市紅古區下...
胡適與安特生——兼談胡適對20世紀前半葉中國考古學的看法 《甘肅考古發現》與《甘肅考古記》——一個學術史的問題 安特生在中國的命運:從學者到學者的回歸 安特生先生半個世紀以前的一封信——紀念仰韶文化發現八十周年 安特生當年發掘的文物是如何運出國的 張光直課堂筆記所見李濟晚年在台大教書的片段 夏鼐與張光直...
20世紀初期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曾四次到我國新疆和甘肅西部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西域考古圖記》便是他1906—1908年在該地區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全部成果的詳細報告。主要內容 《西域考古圖記》一書,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6--1908年在我國新疆和甘肅西部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全部成果的詳細報告,也是斯坦因...
後魏置敦煌、常樂二郡”、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記》卷五廣至條記:“北周改大至,唐改常樂”。等文獻記載,該城本漢廣至縣。魏晉、隋唐沿舊城置常樂縣。東漢名宦蓋熏即出生該地,官至漢陽太守。1968年至1970年,當地民眾在城東牆外發現磚室墓,出土一些文物。2019年2月,瓜州縣文物局委託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領導班子成員3人,分工如下:副所長:陳國科同志主持全面工作,主管辦公室、歷史研究室。主要分管人事、職稱、財務、制度建設及相關的學科、課題的管理與研究。書 記、副所長:楊喜林同志分管黨務工作,協助所長管理內部事務工作。主要職責:黨員發展及教育、紀檢工作、共青婦工作、政治理論學習、職工...
——兼談胡適對20世紀前半葉中國考古學的看法 《甘肅考古發現》與《甘肅考古記》——一個學術史的問題 安特生在中國的命運:從學者到學者的回歸 安特生先生半個世紀以前的一封信 ——紀念仰韶文化發現八十周年 安特生當年發掘的文物是如何運出中國的 張光直課堂筆記所見李濟晚年在台大教書的片段 夏鼐與張光直交往的一點...
長期從事石窟考古調查與磷究工作。參與編著《河隴文化》、《炳靈寺一六九窟》、《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甘肅分冊》等。任《中國文物地圖集·甘肅分冊》、《甘肅省文物志》副主編。主持甘肅中小石窟隴東南區域調查項目,完成了《武山水簾洞石窟群調查報告》、《甘肅華亭石拱寺石窟調查簡報》等。在《世界宗教研究》、《考古》...
1972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又在此發掘出漢簡數百枚和部分珍貴文物。據郵程記錄:大灣城是肩水都尉府。大灣城出土有很多“卒馬田官”的記載,如田卒名籍、牛籍以及衣物簿等,附近有古代田渠遺蹟,據考證這裡曾是一屯田區。東大灣城東面正在開荒種地,在城旁我們遇到了幾個人,一問才知正是在此處開荒的老闆,他...
《清水劉坪: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是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縣博物館 編著的文物出版社書籍,在2014年11月出版。內容簡介 《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清水劉坪》是關於甘肅省東南部清水縣白駝鎮劉坪遺址的考古報告,發表了對現藏於清水縣博物館傳出自白駝劉坪遺址的160件(組)遺物。器物均為小件器物...
安華 安華,甘肅省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安華同志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黨支部委員、書記、副所長;
《敦煌懸泉置遺址:1990—1992年田野發掘報告》是202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兩漢絲綢之路(甘肅河西段)敦煌郡效谷縣懸泉置遺址1990-1992年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內容包括遺址發掘和各種器物的出土情況。懸泉置遺址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對塢院四周塢牆、東北和西南角樓、塢院內建築、塢院東門外建築、塢院外...
許多學者認同夏鼐此說,於是寺窪文化是屬於氐羌系統“西戎”的考古遺存便逐漸成為學界共識。文物價值 寺窪遺址包含多種遺存,對於探討甘肅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文化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文物保護 1981年,寺窪遺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寺窪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
籍貫:甘肅省嘉峪關市 科研成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3月;《蘭州紅古下海石——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8-6-1;《嘉峪關黑山岩畫中的塔形圖及其相關問題》 楊惠福; 許棟 《考古與文物》 2009-07-15;《敦煌翟宗盈墓及其年代》 郭永利; 楊惠福 《考古與文物》 2007...
火燒溝文化遺址是甘肅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出土於1976年。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該遺址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範圍約20平方公里,中心面積0.2平方公里,距玉門市區20公里。因火燒溝文化的出土地周圍是一片紅土山溝,土色紅似火燒,所以這一古文化遺址被考古界稱為"火燒溝...
磨溝遺址,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陳旗(今王旗)鄉磨溝村,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時期的古遺址。磨溝遺址範圍內發現有仰韶中晚期、馬家窯、齊家和寺窪文化遺存。遺蹟包括灰坑、陶窯等,多集中分布在發掘區的東南角和西南角,中部零散分布。2008年,磨溝墓地首次發掘,經過考古人員5年不間斷...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漢代懸泉置遺址進行全面清理髮掘。1991年,懸泉置遺址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遺址特點 懸泉置遺址包括主體建築、灰區、馬廄及其附屬建築,總占地面積22500平方米。懸泉置內部機構相當完善由置、廄、傳舍、廚四大機構組成。漢...
1923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青海民和馬廠塬遺址調查時發現了古文化遺址和墓葬,並首次命名馬廠的考古學文化,著有《甘肅考古記》一書,向國內外介紹了馬廠塬遺址的重要發現,由此馬廠塬遺址以其獨特的古文化內涵成為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命名地而聞名於世。史料記載 1937年,北京燕京大學組織西北考察團,到該遺址進行考察。
人物生平 在甘肅省文博單位工作達40年,歷任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 至2000年11月退休 。出版圖書 人物逝世 2024年4月19日4時31分,甘肅省博物館原副館長,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中亞環境考古中心學術顧問謝駿義,因病醫治無效在蘭州逝世,享年88歲。
2001年5月,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對駱駝城遺址北城進行了考古發掘,布10米x10米探方16個總計1600平方米,揭示出唐代大型向心式建築群落一角。遺址特點 駱駝城遺址外貌呈長方形,東西寬425米,南北長704米,面積29.92萬平方米,是國內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唐古代文化遺址。現存遺蹟有城牆、馬面、瓮城、腰墩、角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