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簡介
景濤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劉耕陶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王銳教授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36人,其中高級職稱28人,具有博士學位15人,碩士學位17人,13人曾在國外研修。研究人員中包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甘肅省教學名師1人。
甘肅省新藥臨床前研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蘭州大學,聯合多學科、多專業組建的甘肅省首批省級重點實驗室之一。1999年5月籌建,2002年10月甘肅省科技廳批准成立。現由長江學者王銳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和特聘科技專家,陳凱先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48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具有博士學位32人。研究人員中包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4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和“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10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7人,甘肅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
實驗室建築面積13000 m;儀器設備總值5000萬元,40萬元以上儀器29台(套),並建有SPF級動物實驗樓。實驗室在發展中凝練、最佳化和確立了四個研究方向:(1)藥物化學與多肽藥物研究;(2)新藥活性篩選與藥理毒理學研究;(3)基於中西醫結合的新藥和新劑型研究;(4)基於疾病細胞分子機制的創新藥物研究。實驗室依據研究方向組建了相應的學術團隊,並由藥理學研究所、藥物設計與合成研究所、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細胞與分子藥理學研究所(籌)和動物實驗中心等6個二級機構組成實驗平台,可進行藥物設計、藥物合成、藥劑學、藥效學、藥理學、藥動學、新藥安全性評價以及藥物作用的分子機制等研究工作。
實驗室承擔“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50餘項,承擔企事業單位委託新藥研究項目10餘項。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100 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餘項。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甘肅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實驗室依託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和生命科學院招收遺傳學、中西醫結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招收遺傳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西醫結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原生物學、免疫學、藥劑學、藥理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年平均培養博士生10餘人和碩士生100餘人。
實驗室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機制運行,與美國、日本、港台地區以及國內的許多大學、研究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已成為西部新藥研發的重要基地。
設備
該實驗室位於蘭州大學醫學校區。建築面積12000 m;儀器設備總值3500萬元,主要設備有毛細管電泳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標儀、全自動動物血液分析儀、全自動電解質分析儀、全自動尿分析儀、全自動血凝分析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分析儀、透射電鏡、掃描電鏡、DNA序列分析儀、生物晶片點樣系統、生物晶片閱讀儀、全自動核酸蛋白純化系統、定量基因擴增儀、超速離心機、全細胞膜片鉗、全自動遙控大動物血壓和心電測定儀、十六導生理記錄儀、Doppler Laser組織血流測定儀、超聲Doppler血管血流測定儀、大鼠無創血壓測定儀、動物心功能測定系統、離體器官灌流系統、全自動病理組織製片系統等。實驗室建有符合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優良實驗室規範)規範的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實驗室(GLP實驗室),準備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驗收、認證。可進行新藥臨床前安全性以及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獸藥、農藥和化學品的安全性評價研究工作。
實驗室在保持現有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廣泛深入的開展化學藥物、蛋白類藥物、醫藥新技術及疫苗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涵蓋以下四個方面:(1)新藥篩選與藥理學研究;(2)疾病治療的新技術研究;(3)多肽和蛋白類藥物研究;(4)中藥及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
“863”項目
實驗室自成立以來,承擔科技部“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教育部博士基金項目1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攻關項目25項。完成企事業單位委託新藥研究項目15餘項。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
實驗室高度重視科研隊伍的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重視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實驗實已經成為西部地區醫藥學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現有3個博士點,13個碩士點。每年培養博士10餘人,碩士80餘人。
實驗室設立有開放基金,我們熱忱歡迎國內外的科學工作者申請開放基金,共同開展相關研究。
實驗室作為國內外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的平台,與
美國、
日本、港台地區以及國內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和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與此同時,實驗室有多人曾到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科研與學術交流。開放的甘肅省新藥臨床前研究重點實驗室歡迎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及有關人員來室工作或進行合作研究工作。我們將以一流的設備和管理、熱忱的服務,與您共同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
主任
王 銳,1963年生,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蘭州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88年獲蘭州大學與日本Kyoto University聯合培養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3年先後在蘭州大學和美國University of Kansas從事博士後研究。1997年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至2006年任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6年至2008年任蘭州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2008年起任基礎醫學院院長,擔任蘭州大學新藥臨床前研究甘肅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蘭州大學“985工程”醫學子平台學術管理委員會主任兼首席專家。
近三十年從事多肽藥物化學與多肽藥物和手性藥物的研究,及多肽與蛋白質生物化學和疾病的分子基礎研究。作為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28篇,總影響因子大於700分,平均影響因子大於3,最高影響因子26.6。其中一區和二區論文70餘篇,發表論文被SCI引用2300餘次,單篇最高引用130餘次。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2項(第一發明人),已授權12項,其中1項專利已成功轉讓並實施於多肽製藥生產。作為負責人主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培育項目和集成項目、973前期專項、863課題和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基金項目。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兼任國際神經肽學會/生物活性多肽學會中華區主席、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化學學部(第六屆)和生命學部(第三屆)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醫學會副會長、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及訪問教授、國際多肽著名雜誌Peptides等四種SCI刊物編委。作為大會主席成功主辦第5屆(1998年)和第11屆(2010年)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獲中國青年科技獎、高校青年教師獎、國際多肽會議Cathay Award、美國多肽Olson Prize、首屆美國Thomson Reuters中國卓越研究獎、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研究方向:
1.多肽生物化學與藥物化學。多肽作為人體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動調節因子,其角色從神經遞質到生長因子,是內分泌系統的激素,也是免疫系統的信使,作用廣泛而複雜,在體內調節多種多樣的生理功能。研究組著重研究人體重要的內源性多肽與自主設計的多肽分子,研究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並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合理設計多肽候選藥物。
2. 神經肽及多肽相關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礎研究。神經肽及其受體不僅參與了機體的痛覺、攝食、學習記憶、覺醒與睡眠等正常生理活動的調節,還對神經與精神系統病理狀態的調節有著重要影響。在多種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中,多肽作為活性分子參與其中並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組著重研究神經肽的信號傳導機制和分子基礎,生物活性肽在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和感染治療中的作用及其機制。
3.多肽藥物與手性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關鍵技術。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質屬性之一,作為生命活動重要基礎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蛋白質(酶)、多糖、核酸等,幾乎都含有手性結構,而手性製藥是醫藥行業的前沿領域。研究組利用不對稱合成方法與手性技術研究和開發高效、低副作用的手性藥物,結合固相及液相多肽合成技術與手性技術研究開發多肽藥物。
人才培養
二級學科博士點
二級學科碩士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藥理學
藥劑學
藥物化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西結合臨床
遺傳學
生理學
病理學
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生藥學
植物學
生物醫學工程
藥物分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