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志·教育志》是《甘肅省志》第五十九卷,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主編鄧品珊,副主編韓嘉穂。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甘肅省志·教育志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年6月
- ISBN:7226007649(7-226-00764-9)
- 編纂單位: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 編纂人員:鄧品珊 韓嘉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甘肅省志·教育志》上限起自公元3年西漢在甘肅始置學官,下限為1986年。凡18章76節, 80萬字。是志全面記述了甘肅教育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重點記述從1902年興辦近代學堂到1986年甘肅各級各類學校蓬勃發展的歷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歷代官學私學的發展、書院、儒學與科舉、社會義學私學設章置節,詳有記載,以展示甘肅教育之源遠流長。設隴東解放區教育和少數民族教育,以體現甘肅教育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1993年獲全國新編志書優秀成果一等獎。
圖書目錄
封面
甘肅省志 第五十九卷 教育志
著作權頁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甘肅省志·教育志編輯委員會
甘肅省志·教育志編輯室
總序
序
凡例
圖片
劉少奇主席在“全國文教群英會”上接見甘肅省優秀教師代表(1960年)
周恩來總理、鄧穎超同志同袁敦禮教授在一起(1960年)
朱德副主席視察酒泉中學勤工儉學活動(1958年)
第一野戰軍彭德懷司令員(右一)接見西北民族學院學員(1951年)
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勛(前右一)和西北民族學院各族學員在一起
班彈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副委員長和西北民族學院師生在一起(1980年)
教育部長蔣南翔(左三)參觀蘭州大學化學系實驗室(1981年)
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右)視察敦煌縣農村國小(1986年)
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宋平(右)在甘肅省科學大會期間接見教育界獲獎代表(1978年)
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汪鋒(中)到甘肅師範大學作報告(1965年)
甘肅省長鄧寶珊向優秀教師授獎(1959年)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同蘭州大學師生座談(1986年)
省長賈志傑、省顧問委員會主任黃羅斌等參加甘肅農業大學開學典禮(1986年)
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江隆基在學校黨代會上講話(1965年)
甘肅省教育學會會長辛安亭走訪老教授(1983年)
蘭州大學劉有成教授在進行科學研究
蘭州大學鄭國錩教授在實驗室工作(1978年)
蘭州大學化學系黃文魁教授(左二)在實驗室(1981年)
甘肅工業大學陳劍虹教授在實驗室
西北師範學院生物系教授孔憲武進行科學研究(1982年)
西北師範學院李秉德教授在著書立說(1985)
甘肅農業大學陳北亨教授在實驗室
西北民族學院王沂暖教授和《格薩爾》研究室的教師一起工作
甘肅中醫學院教授鄭魁山給實習生傳授針灸技術
蘭州醫學院張培樓(左二)教授在進行科學實驗(1985年)
蘭州鐵道學院班冀超教授在實驗室(1986年)
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參觀電化教育展覽(1983年)
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出席甘肅廣播電視大學首屆畢業典禮(1982年)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舉行首屆數學學術討論會
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部分老教師在一起暢談
蘭州市部分中國小特級教師在一起
酒泉地區負責人同酒泉市負責人簽訂掃除文盲和繼續教育責任書
玉門市玉門鎮掃盲班教師輔導學員學習
甘肅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在老山前線設立戰地考場(1986年)
合水縣店子職業中學學生在獸醫門診部實習
酒泉縣上壩農業中學教師研究教材中的新問題
蘭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財會班學生練習珠算
天津市來甘肅支教的教師在蘭州一中上語文觀摩課
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第一中學上攝影輔導課
蘭州市盲聾啞學校盲班學生上點字課
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第一國小器樂興趣小組
臨夏市西關學校教學改革實驗班在上課
甘肅省保育院教師給幼兒講故事
華池縣“列寧國小”舊址
慶陽隴東中學新貌
華池抗大七分校舊址
蘭州大學教學區新貌
解放前的蘭州大學部分校舍
新建的西北師範大學文科教學樓
解放前的西北師範學院部分校舍
《甘肅教育志》稿國內專家評審會代表和工作人員
甘肅教育史志編委會成員和顧問
目錄
概述
一、古代教育
二、近現代教育
1、學堂學校的建立
2、抗日戰爭期間教育的發展
3、隴東解放區的人民教育
三、當代教育
1、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立與發展
2、1958年的“教育革命”
3、教育事業的調整
4、“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學校教育
5、新時期的教育改革
6、發展社會主義教育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 教育制度
第一節 清末以前的地方學制
一、地方學制的歷史淵源
二、地方學制在甘肅的實施
三、選舉取士制度在甘肅的實施
第二節 清末新學制
一、普通教育制度
二、師範教育和實業教育制度
第三節 民國教育制度
一、民國新學制在甘肅的實施
二、抗日戰爭時期的戰時教育
第四節 社會主義教育制度
一、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在甘肅的實施
二、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文化大革命”對教育制度的衝擊
四、教育體制改革
第二章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一節 地方教育行政機構沿革
一、教育行政機構的產生
二、民國時期的教育行政機構
三、新中國建立後的教育行政機構
第二節 教育行政機關的任務和職責
一、清末時期
二、民國時期
三、新中國建立後
第三節 教育行政機關負責人的任免
一、省教育廳(局)負責人的任免
二、省教育廳(局)部門負責人的任免
三、地縣教育行政機關負責人的任免
第四節 督學的設立與職責
一、清末民國時期的視學和督學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督導視察
第三章 教育法規
第一節 教育行政法規
第二節 督學視導與辦學考成法規
第三節 教育經費與助學金法規
第四節 教師法規
第五節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法規
一、幼兒教育和中國小教育
二、高等教育
三、職業技術教育
四、成人教育
五、少數民族教育
六、私立學校
第四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民國以前的教育經費
一、學宮、書院經費
二、學堂經費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教育經費
一、經費來源與支出概況
二、高等教育經費
三、中等教育經費
四、初等教育經費
五、社會教育經費
第三節 新中國建立後的教育經費
一、教育經費管理
二、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
三、各地州市教育經費
四、基本建設和教學設備投資
五、勤工儉學和集資辦學
附:靜寧縣多渠道集資辦學
第五章 興學堂以前的學校教育
第一節 歷代官學私學的發展
一、先秦到魏晉十六國時期
二、隋唐時期
三、五代到兩宋時期
四、元明清時期
第二節 書院
一、書院的建立與發展
二、組織和制度
三、教學
四、考課
五、著名書院簡介
第三節 儒學與科舉
一、府廳州縣儒學
二、貢院與試院
第四節 社學義學私學
一、社學
二、義學
三、私學
第六章 隴東解放區教育
第一節 各類教育的創辦與發展
一、國小教育
二、隴東中學
三、社會教育
四、幹部教育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一、教育行政機構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行政機關的任務和職權
四、教育行政領導幹部的任免
五、教育經費的籌措和管理
第三節 教師隊伍建設
一、國小教師的來源和培訓
二、隴東中學教師隊伍建設
第七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園所設定與辦園形式
第三節 教學
一、課程與教材
二、教學方法
第四節 師資培訓
一、中等幼兒師範教育
二、幼師職業教育
三、短期培訓班
四、高等幼兒師範教育
第八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校設定與管理
一、設定辦法
二、辦學形式
三、管理體制
四、編制
第三節 學制
第四節 教學
一、課程
二、教材
三、教學改革及實驗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勞動教育
第九章 普通中學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領導管理體制
第三節 學制與課程
一、學制
二、課程
第四節 教學
一、教學管理
二、教學改革與實驗
三、學生成績考核
第五節 德育
第六節 體育衛生
第十章 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沿革與發展
一、清末的實業學堂
二、民國時期的職業學校
三、新中國建立後的職業技術學校
第二節 學校設定與管理
一、學校設定
二、辦學形式
三、領導管理體制
四、學校組織機構
第三節 學制與課程
一、培養目標
二、學制
三、專業設定
四、課程
第四節 實習
一、民國時期的生產實習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專業實習
第五節 學生
一、招生
二、學生待遇
三、畢業與就業
第十二章 中等師範教育
第一節 沿革與發展
第二節 領導管理體制
一、管理體制
二、學校機構設定
第三節 學制與課程
一、培養目標
二、學制
三、課程
第四節 實習
一、教育實習
二、專業思想教育
第五節 學生
一、招生
二、學籍管理
三、學生待遇
四、畢業與服務
第十三章 普通高等教育
第一節 沿革與發展
一、艱難創辦
二、院系調整
三、整頓充實
四、規模縮小
五、穩步發展
第二節 組織與管理
一、領導管理體制
二、學校組織與編制
三、民主黨派民眾團體
第三節 系科專業設定
一、民國時期的系科設定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專業設定
第四節 教育教學
一、教育宗旨與培養目標
二、教學計畫與課程設定
三、教學大綱與教材建設
四、教育教學改革
五、德育
六、體育
七、勞動教育
第五節 科學研究
一、研究機構與研究隊伍
二、組織管理
三、研究成果
四、學術活動與學術刊物
第六節 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制度
一、實施學位制度前的研究生教育
二、學位制度的實施
第七節 本專科學生
一、招生
二、學生待遇
三、畢業與就業
第八節 對外交流
一、派遣留學生
二、邀請專家講學
三、校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第九節 各類高等學校
一、綜合大學
二、工科院校
三、農科院校
四、醫藥院校
五、師範院校
六、財經院校
七、政法院校
八、民族院校
九、其他院校
第十四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掃除文盲教育
一、民國時期的民眾教育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掃盲教育
第三節 成人初等和中等教育
一、國中等文化技術教育
二、中等專業教育
第四節 成人高等教育
一、職工大學與幹部管理學院
二、高等函授教育和大學
三、廣播電視大學
四、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第十五章 少數民族教育
第一節 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教育
一、少數民族義學
二、初等教育
三、普通中學教育
四、師範教育和職業教育
五、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
六、隴東解放區的少數民族教育
第二節 新中國建立後的少數民族教育
一、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
二、發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與優惠政策
第三節 甘肅境內各少數民族教育
一、回族教育
二、藏族教育
三、裕固族教育
四、東鄉族教育
五、保全族教育
六、蒙古族教育
七、哈薩克族教育
八、撒拉族教育
九、土族教育
十、滿族教育
第十六章 電化教育
第一節 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
一、民國時期
二、新中國建立後
第二節 電化教育活動
一、初期電教活動
二、電教活動的新發展
第三節 電教經費及設備
第十七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國中等學校教師
一、清末的學堂教員
二、民國時期的學校教員
三、新中國建立後的教師隊伍
第二節 高等學校教師
一、民國時期的教師隊伍
二、新中國建立後十七年的發展
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教師隊伍
四、1978年後教師隊伍的變化
第三節 成人教育教師
一、民國時期的社會教育教師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成人教育教師
第十八章 教育科學研究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機構
一、省級教育科研機構
二、地縣教育科研機構
三、高等學校教育科研機構
第二節 教育學術團體
一、民國時期的教育學術組織
二、新中國建立後的教育學會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活動
一、民國時期
二、新中國建立後
第四節 教育科學研究成果
一、教育科學論著
二、教育資料與教材
第五節 教育報刊
附錄
大事年表
一、東漢至清末
二、民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
文獻輯存
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新區國民教育改革的指示(1949.7.21)
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告(1949.8.30)
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頒布整頓國小方案(1953.12.1)
甘肅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貫徹對中等學校“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指示(1955.2.20)
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的幾項規定(1958.9.21)
中共甘肅省委關於1961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教工作安排的指示(1961.4)
甘肅省教育廳黨組關於試行全日制中國小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報告(1963.11.21)
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批轉省文教衛生辦公室《關於加強全省中、國小教師隊伍管理工作的情況報告》(1979.4.25)
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教育廳、省民委關於積極穩步地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的報告的通知(1982.4.14)
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轉省計委、省文辦、教育廳、勞動局、人事局、財政廳關於我省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情況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1982.7.28)
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普及國小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1982.12.20)
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普通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1984.1.5)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下發甘肅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等六個教育管理意見及試行方案的通知(1985.10.31)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掃除文盲試行條例》的通知(1986.1.19)
教育人物
一、省級教育行政人物
二、高等學校人物
三、初等和中等學校人物
統計資料選輯
各級各類學校發展概況
每萬人口中的在校學生數
幼稚園概況
國小概況
普通中學概況
農業、職業中學概況
中等技術學校概況
中等師範學校概況
普通高等學校概況
成人教育發展概況
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