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
- 創建時間:1938年
- 建築面積:15975平方米
- 學校教師:210名
- 學校學生:2355名
- 地理位置:甘肅省康樂縣
學校現狀,學校概況,學校事記,
學校現狀
康樂一中是一所三年制的獨立高中,占地面積78000m,學校現有51個教學班,2355名學生,寄宿生1117人,有210名教職工,黨員51名;高級職稱15名,中級職稱64名;學歷達標率63.27%,第一學歷達標率28.6%。2008年,一本上線2人,二本上線44人,三本線135人、民族本科線16人,藝術體育類上線12人,共上線209人。這是學校有史以來,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最多的一年。2008年新建鍋爐房一棟,面積142 m,投資25.6萬元,修建1000 m腳踏車棚一處,投資33萬元,安裝40噸雙膽立式鍋爐一台,投資46萬元,修建室外地溝管網375米,投資66萬元;修建130立方米的化糞池一座,滲井一座,投資 萬元;修建兩層框架結構餐廳一棟,投資142.4萬元;修建圍牆466米,投資25萬元。其中,硬化面積23320 m,投資199萬元;綠化面積10290 m,投資40萬元。學校面貌與置換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修建的體育場包括6條400米環形跑道,5個藍球場,能容納2500人136 m的看台、140 m的主席台和242.4 m廁所16間共80個坑位,共投資500萬元。擬建一棟9264 m,可容納2500名學生的宿舍樓,投資1100萬元;一棟教師周轉房,面積4332 m,投資670萬元。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力爭把該校建成一所布局合理,硬體建設達標,配套齊全,環境優雅的高中,為培養合格人才,實施教育興縣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學校概況
建築面積14400平方米。修建了二層框架結構、面積為883平方米可供2500名學生就餐的餐廳,面積為143平方米的鍋爐房、安裝了供暖面積為30000平方米的雙膽立式鍋爐,能容納2500人的體育場看台、面積為380平方米的主席台,修建了廁所、腳踏車棚、室外地溝管網、化糞池、滲井等附屬工程;在建工程為學生體育場6條400米環形跑道、5個標準化籃球場和1個足球場的建設及設施安裝和投資1632萬元,建築面積136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和教師周轉房。
地址:甘肅省康樂縣康美路
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
學校事記
1932年6月,甘肅省政府設立康樂設定局
1938年春,社會賢達張漣創辦“康樂初級中學”,因時局動盪,不久停辦。
1940年11月12日,康樂縣正式成立。
1944年秋,高曉舟復建“康樂縣立初級中學。”
1946年10月2日,舉行首次校慶活動。
1949年8月,康樂解放。
1949年9月,地下黨員辛兆錄等奉命接收康樂
1949年10月,康樂發生匪亂,學校提前放假。
1949年12月,高曉舟復任康中校長。
1950年春,康中由原“新衙門”遷入“回民教育促進會”院內。省教育廳命名康中為“甘肅省康樂縣初級中學。”
1950年,學校成立團支部、學生會,進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
1950年4至7月,康樂縣初級中學將新治街國小三、六年級併入,稱“中完聯校”。
1951年,高曉舟去人大學習,楊發祥繼任校長。
教師桑兆南發起捐獻劇幕活動。學校成立小型文工團。制定了教職工和學生愛國公約。
1951年5月,辛永奎等八名同學報名參加抗美援朝志願軍,全校師生掀起捐獻飛機大炮,抗美援朝熱潮。
1956年,學校團總支成立,伙管室成立。
1957年下半年,校黨小組成立,校文工團成立。
1958年4月,蘇建華任副校長。
1958年8月,康樂初級中學增設高中班,由省教育廳命名為“甘肅省和政縣第三中學”。學校進行體制改革,試辦五年一貫制。
1961年,康中首屆高中生畢業,升學率為臨夏州第一。和政縣召開文教系統經驗交流會,康中代表高存文的發言被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州交流。和政縣召開“群英會”,獎給和政三中“高舉教育革命紅旗,繼續乘勝前進”的錦旗一面。
1961年10月,省教育廳改和政三中為“甘肅省康樂中學”。
1965年,康中教學工作中廢出了“滿堂灌”、加重學生負擔的作法,貫徹了“少而精”的原則。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基本停課。陳大年,蒲樹仁老師先後被迫害致死,副校長蘇建華被揪斗。
1968年,中央發出了“複課鬧革命”指示,師生陸續返校上課。
1972年,學校推廣“雙基教學”,緊抓教學質量。
1974年,康中大力開展體育、文藝活動、組織千人武術團,購置了大批樂器。
1975年,創辦草場溝分校。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縣文教局命名“康樂縣第一中學”。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
1979年,縣文教局調蘇璠任康樂一中校長。
1980年,蘇璠赴西安、蘭州、平涼等地考察教育。康中組辦了實驗班。
1984年,實行級主任制,恢復高中三年制,始建教學大樓一幢。
1985年,高考升學率達28%,為全州第三名。
1986年8月,教學大樓竣工,交付使用,解決了教室困難。
1986年全州中學生運動會上,該校運動員打破了兩項田徑紀錄,取得了五個第一名,獲女籃冠軍。
1987年7月,該校恢復三年制的第一屆高三學生畢業,考入大學院校16人,中專19人;國中生考入中專23人。
1987年7月,校黨支部被州委縣委相繼授予“黨風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1988年9月至10月,校辦空心磚廠和粉條廠相繼投產。州委州政府授予“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
1989年4月,州教育局授予“全州中國小實驗室和儀器工作先進集體”。八九年度全州開展“達標”活動,該校“獲先進單位”稱號。
1990年3月,校長蘇璠當選康樂縣副縣長,馬步仁當選縣政協副主席,兼一中黨支部書記。9月,王得成任校長。
1990年,該校黨支部被州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990年9月28日,“捐資助學橋”建成使用,結束了校園與操場被西街隔離的歷史。
1991年7月,新校門建成。
1991年8月,州委州政府授予“捐資助學先進集體”稱號。
1992年9月,竇效曾調任康樂一中黨支部書記。
1993年8月,高登賢調任康樂一中校長。95年7月,兼任黨支部書記。
1999年底,該校教師林建春被省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95年下半年,學校配備了校警二人,完善門衛制度。
1996年5月,實驗樓竣工交付使用。
1999年8月27日,朱和寶同志任一中校長,馬明俊提任一中專職黨支部書記,張明傑提任一中副校長。
2000年,該校出台《康樂一中教職工考核辦法暫行》、《康樂一中優秀教職工評獎辦法(暫行)》、《班主任考核細則》《一中教師上課常規》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完善管理體系。
2001年4月19日,康樂縣高中教學經驗交流會在康樂一中舉行,全縣十四名高中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
2003年8月,康樂一中實行初高中分離,成為獨立高中。
2004年8月,馬華忠提任康樂一中副校長。
2005年3月,康樂一中教師“教案編寫標準”及“作業批改標準”出台。
2005年12月,張志強同志任康樂一中校長。
2006年3月開始,對校園進行全面整修、硬化、亮化、美化。
2006年5月學校就大門開始維修,並恢復使用。
2006年6月14日在全校師生中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開展學習“八榮八恥”活動。
2006年10月17日“圖書漂流活動”及捐書大會。
2006年8月學校重新修後編成《康樂一中制度彙編》,《學生安全教育常規》,認真貫徹“鐵紀柔情”的教書育人思想。
2006年11月創建“文化貼吧”,倡導用高尚文化引導人。
2006年11月19 日校本教研活動之一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活動舉行。同時開展了優質課評選活動。
2007 年1月13、14日學校組織全體班主任及有關處室參加自西北師大舉行的“魏書生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報告會。
2007年6月,康樂一中校委會成員分組到全縣15所中學進行招生。
2007年8月,康樂一中對中層領導幹部進行調整蘇建平任辦公室主任,朱榮任教導處主任,馬志海、譚蕊任副主任,肖永成任政教處主任,杜軍任任副主任,祁瑞東任教研室主任,白承玉任副主任,白亞林任總務處主任,蘇海任團委書記,劉歡美任副書記。
2007年8月開設“百家講座”,先後有44位教師開講。
2007年11月8日,康樂一中教師馬勝和被評為“全國中國小優秀英語教師”。
2008年3月開始,校委會一班人率先垂範,在新校址帶領全校師生平整校園,營造花壇,喜迎古木。
2008年5月,一中順利通過州委州政府教育督導團的督導,並受到好評。
2008年7月11日,康樂一中與附城國中完成置換。
2008年7月31日,州委副書記宋秉武帶領全州各縣縣委書記、縣長組成的檢查團,到該校檢查工作,對學校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8年8月5日,該校本科上線突破200(209)人大關。
2012年,學生喜歡的張校長結束康樂一中的校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