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族師範學院(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位於中國內地通往藏區的門戶——甘、青、川三省交界處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學校是甘肅省唯一一所省屬民族師範院校,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高校。
學院創建於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5月,確定為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建共建單位。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占地890.3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9.6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約6.6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675.96萬元;館藏各類圖書文獻333.32萬冊,紙質圖書67.82萬冊;設有16個教學院系(部),有40個本科專業(方向);有專任教師524人,全日制在校學生共有10825人,其中本科學生10458人。
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中國 甘肅 合作市
- 主管部門:甘肅省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http://www.gnun.edu.cn
- 中文名: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 英文名: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簡稱:甘肅民院,GNCN
- 創辦時間:1984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師範類
- 屬性:省部共建大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
- 現任校長:陳正武
- 校訓:和合大美、自強不息
- 校歌:《香巴拉並不遙遠》
- 主要院系:藏語系、漢語系、計算機系、外語系、教育系等
- 學校地址:甘肅省合作市知合瑪路233號
- 學校代碼:11561
- 主要獎項: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13年)
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12年)
校史沿革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類別 | 姓名 | |
---|---|---|
全國模範教師 | 張筱兌 | --- |
甘肅省級教學名師 | 龍布傑 | --- |
資料來源: |
序號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獲批時間 |
---|---|---|---|
1 | 藏語言文學專業語言類課程教學團隊 | 道周 | 2011年 |
2 | 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方向)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 王克文 | 2012年 |
資料來源: |
院系專業
專業所在系(院、部) | 專業名稱 | 學制 | 授予學位 |
---|---|---|---|
漢語系 | 漢語言文學 | 4年 | 文學 |
套用語言學(藏漢雙語) | 4年 | 文學 | |
數學系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4年 | 理學 |
數學與套用數學(金融數學方向) | 4年 | 理學 | |
藏語系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 | 4年 | 文學 |
戲劇影視文學(藏語) | 4年 | 藝術學 |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戲劇影視文學、藏語方向) | 4年 | 文學 | |
套用語言學(漢藏翻譯) | 4年 | 文學 | |
體育系 | 體育教育 | 4年 | 教育學 |
藏漢雙語理科系 | 數學與套用數學(藏漢雙語) | 4年 | 理學 |
物理學(藏漢雙語) | 4年 | 理學 | |
計算機科學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年 | 工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藏漢雙語) | 4年 | 工學 | |
教育科學系 | 學前教育 | 4年 | 教育學 |
學前教育(藏漢雙語) | 4年 | 教育學 | |
國小教育(中文與社會) | 4年 | 教育學 | |
國小教育(科學與數學) | 4年 | 教育學 | |
外語系 | 英語 | 4年 | 文學 |
英語(旅遊英語方向) | 4年 | 文學 | |
歷史文化系 | 歷史學 | 4年 | 歷史學 |
歷史學(藏漢雙語) | 4年 | 歷史學 | |
地理科學 | 4年 | 理學 | |
酒店管理 | 4年 | 管理學 | |
物理與水電工程系 | 物理學 | 4年 | 理學 |
物理學(套用物理方向) | 4年 | 理學 | |
水利水電工程 | 4年 | 工學 | |
化學與生命科學系 | 化學 | 4年 | 理學 |
生物科學 | 4年 | 理學 | |
動植物檢疫 | 4年 | 農學 | |
美術系 | 美術學 | 4年 | 藝術學 |
藝術設計學(民族工藝) | 4年 | 藝術學 | |
音樂舞蹈系 | 音樂學 | 4年 | 藝術學 |
舞蹈學 | 4年 | 藝術學 | |
經濟與社會發展系 | 財務管理 | 4年 | 管理學 |
財務管理(電子商務方向) | 4年 | 管理學 | |
社會工作 | 4年 | 法學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4年 | 法學 |
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方向) | 4年 | 法學 | |
思想政治教育(藏漢雙語) | 4年 | 法學 | |
思想政治教育(藏漢雙語、法學方向) | 4年 | 法學 | |
資料來源: |
教學建設
序號 | 專業名稱 | 專業負責人 | 批准級別 | 批准時間 |
---|---|---|---|---|
1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藏語·教師教育) | 龍布傑 | 省級、國家級 | 2010 |
2 |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團結教育方向) | 王克文 | 省級 | 2011 |
3 | 數學與套用數學 (教師教育·藏漢雙語) | 吉喜 | 省級 | 2011 |
4 | 學前教育 | 王紅玉 | 省級 | 2013 |
資料來源: |
類別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省級精品課程 | 文學概論 | 鞏巧梅 | 2008年 |
藏族歷史 | 龍布傑 | 2011年 | |
心理學理論與實務(藏漢雙語) | 趙文進 | 2011年 | |
數學分析(藏漢雙語) | 席進華 | 2012年 | |
藏族文學史 | 拉加才讓 | 2012年 | |
經典誦讀指導 | 鞏巧梅 | 2013年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孟虎軍 | 2012年 | |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經典誦讀指導 | 鞏巧梅 | 2015年 |
資料來源: |
序號 | 成果名稱 | 完成人 | 獲獎等級 | 獲獎時間 |
---|---|---|---|---|
1 | 構建多樣性人才培養模式 為民族地區培養適切性人才 | 張俊宗等 | 省級一等 | 2009年 |
2 | 民族院校“援教頂崗”實習模式探索與實踐 | 道周等 | 教育廳級 | 2009年 |
3 | 創新活動課程模式,構建“兩個課堂”一體化的教學體系 | 張俊宗等 | 省級二等 | 2011年 |
4 | 面向民族聚居區培養高校師範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 李錦煜等 | 教育廳級 | 2011年 |
5 | “藏漢雙語”師資培訓“課例研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道周等 | 教育廳級 | 2011年 |
6 |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 陳富榮等 | 教育廳級 | 2016年 |
7 | 基於學生實踐能力搭建“三三五”的聯合培養平台 | 李錦煜等 | 教育廳級 | 2016年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序號 | 名稱 | 類別 | 時間 |
---|---|---|---|
1 | 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 | 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2010 |
2 | 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 | 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培育基地 | 2013 |
3 | 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 | 2014 |
4 | 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2014 |
資料來源: |
名稱 | 成立時間 | 名稱 | 成立時間 |
---|---|---|---|
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 | 2010年8月 | 河洮岷歷史文化研究室 | 2008年7月 |
藏語言文學研究室 | 2008年7月 | 河洮岷民間文學研究室 | 2008年7月 |
民族美術研究室 | 2008年7月 | 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 2014年4月 |
民族音樂舞蹈研究室 | 2008年7月 | 高寒生態系統研究所 | 2008年7月 |
藏文信息化研究室 | 2008年7月 |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 | 2008年7月 |
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 | 2008年7月 | 民族體育研究所 | 2010年5月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主持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時間 |
---|---|---|---|
王太 | 嘉陵裸裂尻魚的分子系統地理學與同屬種間基因漸滲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項目 | 2014 |
貢巴扎西 | 藏族古代詩學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 | 2011 |
貢去乎尖措 | 藏語語音發展史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 | 2011 |
阿旺嘉措 | 敦煌文獻中的苯教寫卷考釋及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2012 |
白交平 | 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冷戰“治理”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2012 |
卓瑪措 | 青藏高原旅遊業發展模式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2 |
西道草 | 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目錄編制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2 |
桑吉扎西 | 藏族宗教與環境保護關係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3 |
拉布傑巴桑 | 《格薩爾》史詩典型人物超同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3 |
房繼榮 | 藏區民間占卜類古籍文獻的蒐集、整理及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4 |
多傑東智 | 甘青川民間南木特藏戲的演出團體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2014 |
資料來源: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學術期刊
合作交流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訓
- 校徽
- 校旗
- 校歌
《香巴拉並不遙遠》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 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 香巴拉並不遙遠 啊... 香巴拉並不遙遠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那裡夜朗風清,那裡一片安寧 那裡人兒善良,那裡一片清香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 香巴拉並不遙遠 啊... 香巴拉並不遙遠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