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石林地處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距白銀70公里,蘭州160公里,中川機場120公里,寧夏沙坡頭170公里,引產390公里,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形成於距今210萬年前下更新統五泉山組礫岩,是一處主要由新構造運動控制,雨洪沖蝕、重力崩塌和風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質地貌景觀。它的形成演化過程清晰的記錄了青藏高原抬升以來這一地區古地理環境的變遷,是具有國際典型意義、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礫岩石林地質景觀;是一座集地貌地質、地質構造、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遺蹟,為甘肅省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 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
  • 所在地區:中國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
  • 地理位置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名稱由來,形成原因,地理特徵,人文特色,

發展歷史

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省景泰縣東南部的中泉鄉龍灣村,北距景泰縣城 70千米,南距白銀市70千米,距蘭州136千米,景區北臨黃河幹流龍灣河曲,南接連綿不斷侵蝕丘陵,黃河由東向西流過景區。景區占地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積10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3’-104。43’,北緯36。43’-37。38’,海拔1340-1600米之間,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其中古石林群10平方公里,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距白銀70km、蘭州160km、中川機場150km,距寧夏沙坡頭170km、銀川390km,景區西接省道201線、217線及包蘭鐵路,距中川機場123公里,中龍公路直達景區,交通便利。
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集服務建築物、管理建築物、各種構築物、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通訊系統、道路及路系建築物等配套工程為一體的綜合性建設項目。
黃河石林獨特的具有壟斷性的資源經國內外專家考察後評定為:國內獨有、世界罕見,堪稱“中華自然奇觀”。隨著《天下糧倉》、《神話》、《西部熱土》、《美麗的大腳》、《汗血寶馬》、《雪花那個飄》、《大敦煌》、《老柿子樹》等多部影視劇在景區拍攝,黃河石林已成為西部影視外景拍攝基地,開發潛力巨大。景區品牌日益提升,被評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影視拍攝基地”、“甘肅省攝影基地”,被省內多家高校確定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獨特的旅遊資源、神奇的人文環境,使黃河石林逐步成為西部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西部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考探險、影視拍攝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主要景點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景區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為甘肅省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園內包括飲馬溝(含老龍溝、豹子溝)、蟠龍洞——觀音崖、地灣三個主要景區。是一座集地貌地質、地質構造、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於一體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它巧妙的將古石林群、黃河、沙漠、綠洲、戈壁、農莊結合在一起,完美的呈現了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觀。景區核心景觀——古石林群形成於210萬年前的積砂礫岩層,由於新構造運動,雨洪侵蝕及重力崩塌,形成許多高80-200米的峭壁、岩柱組成的峰林和峰叢。十里長峽,如同畫廊。奇峰絕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態,神妙無窮。或亭亭玉立,婀娜秀麗;或粗獷古樸,壯觀恢宏。景區集中展現了純天然、大構造、多層次的地質構造,浸透著雄、奇、險、古、野、幽的原始風韻,充分體現了粗獷、雄渾、樸拙、厚重的西部特色,令人嘆為觀止,留連忘返。
黃河石林景區品位高雅,景點多樣,規模宏大,組合優越,景色優美。除石林外,還有龍灣綠洲、黃河曲流、壩灘戈壁、河心洲及新月形沙丘等景點。石林與黃河曲流山環水轉,動靜結合,有峰林映水之妙,是景區的主體資源。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環境對比十分強烈。河心洲四面環水,寧靜清雅;風積沙丘,沙礫綿細,潔淨宜人。整個景區分為“一軸三片一帶”和六個功能區,即:南山廣場服務區,南灣服務區,龍灣古村休閒區,蟠龍洞景區,飲馬大峽谷景區和夾灘娛樂區。
石林景區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與國內其它知名景區相比,以古、奇、雄、險、野、幽見長,充分體現了粗獷、雄渾、樸拙、厚重的西部特色,使遊客在回歸自然、領略奇異風光的同時,陶冶性情,修養身心。徜徉於黃河石林景區,但見長河抱日,峨峰接雲,石林聳奇,危崖橫斷,河映崇山,曲流迴旋,平疇十里,小村安臥,老屋舊椽,新灘故道,濃蔭鋪地,綠蔽河灣,繁棗滿枝,瓜果溢香,水車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園。若沒天橋古道拾級登上南山之巔,則峰林、曲流、綠洲、戈壁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而滄桑之變中不曾嬗變的原始力量,峽谷間透出的窮靈,陽光里盪溢的繁麗,又教人於感悟時慧眼頓開。至於觀音崖的兇險,老龍溝的深邃,盤龍洞的神奇,清涼寺的幽寂,還有環村十溝的撲朔迷離和峽谷內景象萬千、古韻猶存的石林峰柱的磅礴氣勢,以及整個34平方公里景區內,山的夢幻、河的靈秀,綠洲的靜謚,戈壁的逍遙,不僅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卻煩憂,超脫塵俗,更能引人向上,催人奮進。
黃河石林是亘古曠世的獨特地貌奇觀,是籠罩在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造物傑作,是風格迥異的高品位自然景色優越組合。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裡,挺拔偉岸、牽人心魄的峽谷石林與迤邐綿延、盪氣迴腸的黃河曲流山水相依,動靜結合,剛柔互濟;古樸潤澤的龍灣綠洲與疏放乾亢的壩灘戈壁隔河而望,兩種生態對比鮮明,反差強烈。景區集中展現了純天然、大構造、多層次、緊界面的優越組合,浸透著濃厚的原始古韻,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內地質、旅遊專家多次考察後認定,黃河石林集中國地質地貌之大成,國內罕見,西北獨有,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有望成為全省、全國又一知名旅遊景區。

名稱由來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在地質歷史和黃河水的流逝中,黃河石林已不知存在了多少年,老龍灣世世代代的居民見慣不驚地在這千峰萬壑的黃河畔繁衍生息。而人們“發現”這一奇妙的景觀,並把它作為有價值的旅遊地,只不過30年的時間。
1990年,核工業部地質隊的地質工作者在龍灣村一帶進行調查時,首次從地質景觀的角度提出了黃河石林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觀賞性,並提出了開發建議。從此,黃河石林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2000年和2004年,黃河石林先後被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石林”雖然從發現之初到國家地質公園建立,被人們習慣地稱之為“石林”,並被命名為“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但它的地貌類型和特徵,實際上和“石林”這一專業術語的概念有很大不同。
石林(shilin,stone forest),是創名於中國的一個喀斯特地貌專用術語,它是在研究雲南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時最先提出來的。它是指地表的石灰岩層因溶蝕作用而形成的巨型石芽,它是喀斯特侵蝕作用形成的一種典型地貌。
“黃河石林”並不是喀斯特地貌,它是礫岩和砂岩等碎屑岩層經流水侵蝕、重力崩塌和風力侵蝕等作用而形成。其次,在形態規模上,它也遠遠超過相對高度一般最大為三四十米的石林。黃河石林分布區的低點在黃河岸邊,海拔在1340米左右,高點在黃河左岸飲馬溝、老龍溝上游的山頂高原面,海拔一般為1700米—1800米,切割深度可達400米左右,“石林”中單個石柱或石峰的相對高度一般都在60米—200米,比典型的喀斯特石林壯觀雄偉得多。從形態來看,應屬於峰叢——峰林——石柱的地貌組合。這種地貌組合可以出現在石灰岩、花崗岩、碎屑岩等多種岩石中。也許正因為此,蘭州大學地理學教授張林源在最初對龍灣黃河石林進行專項科學考察的報告中,使用了加引號的“黃河石林”一詞,而在1999年,也有專家曾提出以“砂礫岩峰林”來命名該地貌。雖然“砂礫岩峰林”或“峰林”是描述這一地貌更為準確的術語,但“石林”似乎是更易於公眾接受和推廣的名詞,所以也就約定俗成地把“黃河石林”這一稱呼延續了下來。

形成原因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凹岸為崖,凸岸為灘,這是江河曲流發育的定式。凹岸因在曲流彎曲部位的頂端正對江流的衝擊,河岸會不斷因侵蝕、崩塌而後退,並形成陡峭的崖壁。當我由龍灣村乘坐羊皮筏子順流而下,去往位於老龍灣曲流凹岸處的石林景區入口時,遠遠望去,看到的並不是峰林,而是如百丈高牆一樣連綿的雄偉峭壁,它和曲流凸岸一側名為“壩灘”的寬闊河灘形成鮮明對照。
黃河石林的主要景觀,是以者龍灣曲流凹岸一側的兩條大支溝——飲馬溝、老龍溝為主線而展開的。構成黃河石林的岩石,是被地質專家稱之為“五泉山組”的礫岩和砂岩層,人們也稱它為“五泉山礫岩”,它是在距今約一百多萬年的第四紀早更新世堆積形成的。它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岩層體,在遭受地殼運動的擠壓和抬升過程中,岩層中形成了兩組交叉的垂直裂隙,就像格線狀的刀縫把岩層分成了一個個方柱,地面流水的侵蝕主要沿著這些裂隙進行,使岩層逐漸被切割分離,峰叢峰林便開始形成。
實際上黃河石林大部分都呈連體式的峰叢狀,即下部基座切割不深,僅上部分離。只有在谷坡較陡、溝谷較深的飲馬溝、老龍溝中下段兩側,才集中出現切割分離較完全的峰林或石柱,這也使景觀出現不同層次的變化。在飲馬溝、老龍溝與黃河交匯的曲流凹岸處,雖然這裡的侵蝕作用最強,地形切割最深,峰林應發育最好,但因黃河曲流的擴展,崖岸的崩塌比較強烈,已形成的峰林、石柱反而不易保存。
飲馬溝和老龍溝在黃河左岸形成兩條深深的峽谷,就像黃河石林兩條繽紛的畫廊,沿著這兩條如地縫般的峽谷行走,才能充分感受兩側巨大突兀的峰叢、峰林、石柱給人的震撼,以黃色調為主的群峰與石柱,在這幾乎寸草不生、岩石裸露的乾旱山峽中,更讓人感覺到一種蒼涼冷峻。
隨著溝谷的擴展,峽谷兩側的岩體為保持平衡,必然趨向於朝臨空的一面下移,以減輕重力負荷的影響,這會使已形成的石柱或石峰沿著近於直立的裂隙而發生滑移、傾斜、翻倒、坍塌、崩落等現象,既可毀景,但也可造景,黃河石林許多特殊的象形景觀就是這樣形成的。
由於“五泉山礫岩”是由礫岩、砂岩等碎屑物質粗細不一的岩層構成的,不同岩層的抗風化能力也有差異,這既使峰景、石景在縱向上富於變化,塑造了許多奇特的景觀,也使黃河石林在整體上表現出台階式的特徵,層層疊疊,高低錯落。
由於黃河石林地處中國西北乾旱多風區以及騰格里沙漠南緣,地表可供搬運移動的碎屑物質多,平均年大風日數為27.9天,最大風力可達11級,平均年沙塵暴日數為21.9天,最多達47天,因此給風蝕地貌的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它常常在石柱、峰叢、峰林表面形成千姿百態的風蝕洞、風蝕穴、風蝕龕、風蝕槽等。風力攜帶的沙礫等碎屑,因粒徑和重量的差異會產生分層,從而使風蝕微地貌的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出現分帶。另外,風蝕微地貌也常常集中在溝尾、溝口、溝谷交會處或轉折處等風速較大的迎風岩面上以及軟弱岩層中。風力就像一個雕刻師,對黃河石林的景觀細部進行著富有創意的加工。
當你順著飲馬溝或老龍溝上行至溝尾時,溝谷漸寬漸淺,並引導著你逐漸登上山頂的塬狀平台,由此往下俯瞰黃河石林,則是另一番感受。黃河兩岸及其支溝的峰丘溝壑,由大起大落逐漸上升過渡到平緩開闊的山原面,顯示出峰叢、峰林正是因為這一山原面被逐漸分割切蝕而形成,而現在的山原面也正是峰叢、峰林發育之前的原始地形,這給我們生動地層現出地貌演化的連續畫面。這和我們在湖南張家界峰林之上的山頂平台,以及太行山峽谷兩旁的山頂平台見到的景象如出一轍。不同的是,張家界的砂岩峰林,由數億年前的古生界石英砂岩構成,岩石堅硬,抗壓抗剪強度都很高。因此在峰林的形成過程中,可以保持很大的相對高度而不致坍塌,形成的景觀也極為壯觀。

地理特徵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石林生成於距今四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的地質時代。由於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黃褐色河湖相砂礫岩為主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內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景象步移萬千。石柱、石筍一般在80--200米之間。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石林景區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規模宏大,景色優美。整個石林景區千峰競奇。峽谷蜿蜒。陡崖凌空,各種各樣的石峰風格神奇獨特,造型逼真。活現。遠看群峰如波濤奔涌,近看其形似生動雕塑,漫步景區曲徑通幽,如入迷宮。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岩、休閒度假以及地質考察並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 、《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漠敦煌》等播出後,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遊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沙坡頭等旅遊景區相毗鄰,形成黃金旅遊線路。

人文特色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南山廣場位於景區大門處,設有博物館、觀景廊等設施,集遊客服務中心、停車、觀景於一體,觀景廊可俯視整個景區全貌,腳下千畝良田阡陌縱橫,百年老村老龍灣坐落其間,勝似世外桃源。黃河由東向西彎伸而進,形成一個平靜優美的“S”形,向北奔騰而去,有成仙脫俗之感。南灣服務區為遊客休息、購物提供方便。龍灣古村景區一派原始古樸、世外桃源之風韻,為遊客提供休閒、度假、就餐、住宿,可以讓遊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農家氣息。蟠龍洞景區神秘幽邃,天然龍鳳盤旋,洞內四季恆溫,洞內有地方神像,是老龍灣人世代燒香供佛的地方,可品四奇三絕。飲馬大峽谷景區沙礫峰叢奇峰絕壁,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似太空世界,為公園的核心部分。夾灘娛樂區有黃河風情篝火晚會,清涼寺、河心洲探險等項目。在景區遊覽觀光過程中,將為遊客提供二十二道彎觀光大巴車;龍灣綠洲電瓶車;黃河羊皮筏子、快艇;飲馬大峽谷毛驢車等特色服務項目。
黃河石林規模宏大,景色優美。整個石林景區千峰競奇。峽谷蜿蜒。陡崖凌空,各種各樣的石峰風格神奇獨特,造型逼真。活現。遠看群峰如波濤奔涌,近看其形似生動雕塑,漫步景區曲徑通幽,如入迷宮。 
悠久歷史的時空,造化神奇的偉力,撼動山川骨架發育成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自然的神工,啟迪了人們的智慧,觸發了人們的靈感。繁衍生息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純樸善良的思想感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積澱了景區深厚的文化底蘊。景區內“觀音打座”、“屈原問天”、“木蘭還鄉”、“大象吸水”、“月下情侶”、“神女望月”、“金龍一線天”等擎天拄地、形態萬千、鬼斧神工的石柱石筍石林,都有一個個美麗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猶如當地的釀酒、果品一樣,散發著原本濃郁的醇香,能使人們普遍感受到它的甘甜。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區位交通條件較為優越,其地質遺蹟景觀多樣,主要包括“黃河石林”地貌景觀、風蝕地貌景觀、河流地貌景觀、風成地貌景觀、溝谷地貌景觀、洞穴地貌景觀和地震遺蹟景觀等類型,具有典型性、獨特性、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和觀賞價值、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等特點。
它的形成演化過程清晰的記錄了青藏高原抬升以來這一地區古地理環境的變遷,是具有國際典型意義、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礫岩石林地質景觀;是一座集地貌地質、地質構造、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遺蹟,為甘肅省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