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
喬木,高2.5-8米;枝刺多,錐形,長約7-15毫米;小枝細,圓柱形,無毛,綠帶紅色,二年生枝光亮,紫褐色;冬芽近圓形,先端鈍,無毛,紫褐色。葉片寬卵形,長4-6厘米,寬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和5-7對不規則羽狀淺裂片,裂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中脈及脈腋有髯毛,老時減少,近於無毛;葉柄細,長1.8-2.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邊緣有腺齒,早落。
傘房花序,直徑3-4厘米,具花8-18朵;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5-6毫米;苞片與小苞片膜質,披針形,長約3-4毫米,邊緣有腺齒,早落;花直徑8-10毫米;萼筒鐘狀,外面無毛;
萼片三角卵形,長2-3毫米,約當萼筒之半,先端漸尖,全緣,內外兩面均無毛;
花瓣近圓形,直徑3-4毫米,白色;雄蕊15-20;花柱2-3,子房頂端被絨毛,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直徑8-10毫米,紅色或桔黃色,萼片宿存;果梗細,長1.5-2厘米;小核2-3,內面兩側有凹痕。花期5月,果期7-9月。
近種區別
該種和產於中國東北的遼寧山楂以及原產巴基斯坦至阿爾泰山的比較近似。與
遼寧山楂(
Crataegus sanguinea)的區別為,後者葉片基部多楔形,兩面微有短柔毛,邊緣鋸齒較鈍,枝刺較小;與山東山楂(
Crataegus wattiana)區別為甘肅山楂葉片兩面稍有柔毛,果實紅色或桔黃色,小核2-3,子房頂端有毛。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000-3000米的雜木林中、山坡陰處及山溝旁。甘肅山楂在中國
西吉縣的分布區海拔為2130米,多生長在大寨山林區天然次生林陰坡或溝谷,耐瘠薄、喜光照、稍耐陰,抗旱性和耐寒性較強。在年平均溫度達到4.7-15.6℃時能正常生長,最低可耐-40℃低溫。研究表明,適宜甘肅山楂生長的土壤含水量應為9.34%,土壤含水量為7.24%時會造成其葉片萎蔫,土壤含水量為5.8%時會致使其乾旱死亡。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寧夏(六盤山、羅山和南華山)、山西、河北、陝西、貴州和四川等省。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處理:一般於9月份待種子成熟後,採收種子並晾曬乾後進行沙藏。沙藏前,先用冷水浸泡1周,將水面上的浮籽去掉,然後進行冬季沙藏處理。沙藏處理方法:在背陰處挖長條坑,坑的大小由沙藏籽種的數量決定。沙藏前,先在坑底鋪10厘米厚的粗沙,每隔1米豎插幾支帶孔透氣管用於種子通氣。種子與濕沙(用手握成團不散)按1:2的比例分層或混合放置,最後用濕沙覆蓋嚴實。沙藏時間從11月上旬到翌年4月上旬,當2/3的種子裂口露白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施基肥75000千克/公頃,深翻磨平後做成寬1.2米、長6-10米的高床,床面高20厘米,床溝為30厘米。灌足底水後待床土露白時開溝條播(溝距30厘米,溝寬10厘米,溝深2-3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在溝中,播種量為225千克/公頃,覆沙厚度2厘米左右,播種完立即灌水。
苗期管理:播種7天后出苗,根據土壤墒情和天氣情況及時灌水,避免高溫天灌水,防止猝倒病發生。待砧木苗長到5厘米高時進行間苗,留壯苗75000株/公頃即可,生長盛期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頃。
嫁接
接穗採集:當年7-8月份,從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品質優良的單株上採集接穗。寧南山區由於受冷涼氣候的限制,年積溫較低,應選擇早中熟優良品種的當年生髮育枝做接穗進行嫁接;無保存接穗條件的隨采隨接。
嫁接方法:一般多採用嵌芽接法,這種嫁接方法不受枝條離皮和季節的限制,而且能有效提高嫁接速度,簡單易學。嫁接前,先用嫁接刀將採好的接穗切成帶葉柄的長1.5厘米的楔形帶木質芽塊,芽塊形狀與砧木上的切口基本吻合;嫁接時對齊一側韌皮層再用塑膠帶纏綁,露出芽眼及葉柄,待嫁接7天后,用手輕觸葉柄自動脫落,說明嫁接已成活。
嫁接苗後期管理:當年嫁接成活後,剪去嫁接部位。
栽培技術
移植
每年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芽前,在次生林里挖取甘肅山楂的野生自然繁殖苗。選取地徑粗1厘米以上的苗木按株行距20厘米×40厘米在苗圃內進行定植,密度90000株/公頃。當年秋季移植,翌年春季進行嫁接。
定植
定植時間:一般於4月上旬春季土壤解凍以後進行春栽;於10月下旬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進行秋栽。
定植方法:選擇土層肥厚和背風向陽或半陽坡的溝谷緩坡地作為種植地。按株行距3米×4米開挖栽植坑,坑深60厘米、穴徑50厘米,每坑施腐熟有機肥10千克,與表土攪拌均勻後撒入坑底。將苗木放在坑中央,待表土填到一半時,向上輕提苗木使根系舒展,踩實,之後填滿土再踩實。踩實表土後灌水,待水下滲後覆土並覆蓋塑膠薄膜,以利於保水增溫。
水肥
灌水:定植結束後立即灌透1次定根水,以後每月灌水1次,進入雨季後根據天氣降雨情況適當灌水,防止嫩枝徒長;10月底灌1次越冬水,以利於山楂保墒過冬。
施肥:根據定植山楂樹長勢狀況以及不同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來確定施肥種類和施肥量。幼樹期以施氮肥為主,幼樹期1-3年內結合灌水每年施尿素300千克/公頃,施磷肥450千克/公頃;結果期每年施氮肥600千克/公頃,磷肥750千克/公頃。每年施基肥60千克/株,並加入適量的鉀肥,追肥時開挖環狀溝或條狀溝施入並覆蓋。
鋤草
生長季節對果園雜草進行及時割除,保持山楂園內無雜草,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養分的消耗。秋後需進行1次深翻,清除秋季落葉和園中雜草,減少病蟲害侵染源。
整形修剪
定乾:定乾高度以50-70厘米為宜。定乾後待秋季或翌年春季選留第1層主枝進行培養,選取3個方向不同、夾角呈120°分布的健壯枝作為第1層主枝,同時在頂部選一直立枝作為中心乾進行培養,對所選主枝和中心乾進行適當中度剪截,促其分枝,以待來年培養第1層主枝側枝和中心乾的第2輪主枝。
樹形設計:甘肅山楂嫁接苗整形修剪一般採用疏散分層型,乾高定在60厘米左右,樹高控制在4米左右。第1層保留3個主枝,第2層保留2個主枝,第3層保留1-2個主枝,層間距保持在60-80厘米,每個主枝上選留側枝2-3個,以培養結果枝組。修剪時可採取截枝、甩放和環剝等不同的修剪方法,使得修剪後的樹冠能通風透光,結果枝組和發育枝組交替輪換。
修剪方法:幼樹期修剪主要以培養主枝為主,通過中短截促發枝,以達到培養各層主枝的目的。初果期修剪應加強主側枝輪流回縮修剪,以防止主、側枝中下部位光禿以及結果部位外移。主枝修剪應遵循“上下重疊枝去下留上,去直立枝留平斜枝”的原則。同時根據生長空間的大小來疏除過密枝,主側枝的延長枝一般以截去新梢的1/3為宜。盛果期修剪應著重採取回縮和疏剪結合,保持樹冠發育枝與結果枝均勻分布,同時對多年結果枝或延長枝進行回縮更新。
病蟲防治
病害:甘肅山楂常見病害有
花腐病和
白粉病,病害防治主要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生物防治主要以清掃果園為主,通過集中燒毀樹葉和落果以減少侵染源。化學防治是在果樹正常生長期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蟲害:常見蟲害主要有
桃小食心蟲和山楂
紅蜘蛛。在地面噴灑48%樂斯本乳油500倍液可用於防治桃小食心蟲;對於山楂紅蜘蛛,可在早春刮除樹上老皮翹皮並燒毀,也可用20%蟎死淨2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甘肅山楂主要觀花、觀果,亦可觀葉。初夏白花滿樹,秋季紅果纍纍,秋葉變黃,果實香甜可口,非常迷人。觀賞期長,可孤植也可列植,可植於風景區,公園、庭園觀賞。果可食用,也能釀酒制醋;磨成粉可代面,亦可製成果醬,果子露、果丹皮、山楂糕等。果實亦供藥用,煎水服,可治小兒消化不良、肚子痛脹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