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蟲

桃小食心蟲

桃小食心蟲,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昆蟲綱鱗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小食心蟲屬的一種昆蟲。又名桃蛀果蛾。果樹害蟲。為害桃、蘋果、梨、花紅、山楂和酸棗等。成蟲體灰白或灰褐色,雌蟲體長5~8毫米,翅展13~18毫米,雄蟲略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小食心蟲
  • 拉丁學名: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
  • 別稱桃蛀果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蛀果蛾科
  • :小食心蟲屬
  • :桃小食心蟲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物種分布,發生規律,預測預報,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7~8mm,翅展16~18mm;雄蟲體長5~6mm,翅展13~15mm,全體白灰至灰褐色,複眼紅褐色。雌蟲唇須較長向前直伸;雄蟲唇須較短並向上翹。前翅中部近前緣處有近似三角形藍灰色大斑,近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黃褐或藍褐斜立的鱗片。後翅灰色,緣毛長,淺灰色。翅韁雄1根,雌2根。
桃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
卵形態特徵: 橢圓形或桶形,初產卵橙紅色,漸變深紅色,近孵卵頂部顯現幼蟲黑色頭殼,呈黑點狀。卵頂部環生2~3圈“Y”狀刺毛,卵殼表面具不規則多角形網狀刻紋。
幼蟲形態特徵: 幼蟲體長13~16mm,桃紅色,腹部色淡,無臀櫛,頭黃褐色,前胸盾黃褐至深褐色,臀板黃褐或粉紅。前胸K毛群只2根剛毛。腹足趾鉤單序環10~24個,臀足趾鉤9~14個,無臀櫛。
蛹形態特徵: 蛹長6.5~8.6mm,剛化蛹黃白色,近羽化時灰黑色,翅、足和觸角端部游離,蛹壁光滑無刺。繭分冬、夏兩型。冬繭扁圓形,直徑6mm,長2~3mm,繭絲緊密,包被老齡休眠幼蟲;夏繭長紡錘形,長7.8~13mm,繭絲鬆散,包被蛹體,一端有羽化孔。兩種繭外表粘著土砂粒

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結繭在堆果場和果園土壤中過冬。過冬幼蟲在繭內休眠半年多,到第2年6月中旬開始咬破繭殼陸續出土。幼蟲出土後就在地面爬行,尋找樹幹,石塊、土塊、草根等縫隙處結夏繭化蛹。蛹經過15天左右羽化為成蟲。一般6月中下旬陸續羽化,7月中旬為羽化盛期至8月中旬結束。成蟲多在夜間飛翔、不遠飛,常停落在背陰處的果樹枝葉及果園雜草上、羽化後2~3天產卵。卵多產於果實的萼窪、梗窪和果皮的粗糙部位,在葉子背面、果台、芽、果柄等處也有卵產下。卵經7~10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在果面爬行,尋找適當部位後,咬破果皮蛀入果內。幼蟲在果內經過20天左右,咬一扁回形的孔脫出果外,落地入土過冬。一般在樹幹周圍0.6m範圍內過冬的較多,但山地果園因地形複雜、雜草較多,過冬繭的分布不如平地集中。 桃小食心蟲歷年發生量變動較大,過冬幼蟲出土、化蛹、成蟲羽化及產卵,都需要較高的濕度。如幼蟲出土時土壤需要濕潤,天干地旱時幼蟲幾乎全不能出土,因此每當雨後出土蟲量增多。成蟲產卵對濕度要求高,高濕條件產卵多,低濕產卵少,有時竟相差數十倍,乾旱之年發生輕。

物種分布

國外分布:在國外只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俄羅斯;
國內分布:在國內分布範圍較廣,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湖南、湖北、四川、台灣各省(市)均已發現其為害。

發生規律

該蟲在山東、河北一帶每年發生1-2代,以老熟的幼蟲做繭在土中越冬。山東、河北越冬代幼蟲在5月下旬後開始出土,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出土後多在樹冠下蔭蔽處(如靠近樹幹的石塊和土塊下,裸露在地面的果樹老根和雜草根旁)做夏繭並在其中化蛹。越冬代成蟲後羽化,羽化後經1-3天產卵,絕大多數卵產在果實絨毛較多的萼窪處。初孵幼蟲先在果面上爬行數十分鐘到數小時之久,選擇適當的部位,咬破果皮,然後蛀入果中,第一代幼蟲在果實中歷期為22-29天。第一代成蟲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現,盛期在8月中下旬。成蟲產卵選擇不強,但在晚熟的國光品種上著卵較多,而在中熟、中晚熟的品種上則較少。第二代卵發生期與第一代成蟲的發生期大致相同,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蟲在果實內歷期為14-35天,幼蟲脫果期最早在8月下旬,盛期在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份。
桃小成蟲無趨光性趨化性,但雌蛾能產生性激素,可誘引雄蛾。成蟲有夜出晝伏現象和世代重疊現象。
桃小的發生與溫、濕度關係密切。越冬幼蟲出土始期,當旬平均氣溫達到16.9℃、地溫達到19.7℃時,如果有適當的降水,即可連續出土。溫度在21-27℃,相對濕度在75%以上,對成蟲的繁殖有利;高溫、乾燥對成蟲的繁殖不利,長期下雨或暴風雨抑制成蟲的活動和產卵。

預測預報

越冬幼蟲出土期預測在樹冠下5-6厘米深處埋入桃小食心蟲繭100個或更多,4月上旬罩籠,每天檢查出土幼蟲數,預測幼蟲出土期。
成蟲發生期預測採用性誘芯誘集雄蛾的方法。每枚誘芯含性外激素500微克,誘蛾的有效距離可達200米遠。成蟲發生期前,在棗園內均勻地選擇若干株樹,在每株樹的樹冠陰面外圍離地面1.5米左右的樹枝上懸掛1個誘芯,誘芯下吊置1個碗或其他廣口器皿,其內加1%洗衣粉溶液,液面距誘芯高1厘米。注意及時補充洗衣粉液,維持水面與誘芯1厘米的距離,每5天徹底換水1次,20-25天更換1次誘芯。每天早上檢查所誘到的蛾數,逐一記載後撈出,預測成蟲發生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⑴減少越冬蟲源基數。在越冬幼蟲出土前,將距樹幹1米的範圍、深14厘米的土壤挖出,更換無冬繭的新土;或在越冬幼蟲連續出土後,在樹幹1米內壓3.3-6.6厘米新土,並拍實可壓死夏繭中的幼蟲和蛹;也可用直徑2.5毫米的篩子篩除距樹幹1米,深14厘米範圍內土壤中的冬繭。
⑵在幼蟲出土和脫果前,清除樹盤內的雜草及其它覆蓋物,整平地面,堆放石塊誘集幼蟲,然後隨時捕捉;在第一代幼蟲脫果前,及時摘除蟲果,並帶出果園集中處理。⑶在越冬幼蟲出土前,用寬幅地膜覆蓋在樹盤地面上,防止越冬代成蟲飛出產卵,如與地面藥劑防治相結合,效果更好。

生物防治

桃小食心蟲的寄生蜂有好幾種,尤以桃小早腹繭蜂中國齒腿姬蜂的寄生率較高。桃小甲腹繭蜂產卵在桃小卵內,以幼蟲寄生在桃小幼蟲體內,當桃小越冬幼蟲出土做繭後被食盡。因此可在越代成蟲發生盛期,釋放桃小寄生蜂。在幼蟲初孵期,噴施細菌性農藥(BT乳劑),使桃小罹病死亡。也可使用桃小性誘劑在越冬代成蟲發生期進行誘殺。

化學防治

⑴地面防治。撒毒土:用15%樂斯本顆粒劑2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0克與細土15-25千克充分混合,均勻地撒在一畝地的樹幹下地面,用手耙將藥土與土壤混合、整平。樂斯本使用1次即可;辛硫磷應連施2-3次。地面噴藥:用48%樂斯本乳油300-500倍液,在越冬幼蟲出土前噴濕地面,耙松地表即可。
⑵樹上防治。防治適期為幼蟲初孵期,噴施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對卵和初孵幼蟲有強烈的觸殺作用;也可噴施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一星期後再噴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