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戰役

甘溪戰役

甘溪戰役發生於1934年9月,是紅六軍團西征途中最為慘烈的戰鬥。

甘溪戰役中,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紅49、50、51團牽制了湘、桂、黔敵軍主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達到了與紅三軍勝利會師的預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征,完成了作為長征先遣隊的光榮使命。

基本介紹

  • 名稱:甘溪戰役
  • 地點:甘溪鎮東街頭
  • 時間:1934年9月
  • 參戰方:紅六軍團,桂系軍閥
  • 結果:紅軍損失較重,牽制了敵軍主力
  • 參戰方兵力:9000
  • 傷亡情況:5000
  • 主要指揮官:任弼時,蕭克,王震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意義,戰役紀念,

戰役背景

1934年9月,紅六軍團在軍政委主席任弼時、軍團長肖克、軍團政委王震、軍團參謀長李達率領下,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從江西出發,經湘、桂進入貴州甕安猴場,準備西渡烏江 。

戰役經過

1934年9月7日凌晨,李達率領的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紅49、50、51團進至甘溪。上午10時許,紅軍才得知已遭遇桂敵主力。這時,敵兵陸續出現,戰鬥即刻打響,紅軍部隊被截為3段,首尾不能相顧。敵人已對紅軍形成居高臨下之勢,紅軍實施強攻外突,李達率部撕開了一個口子,六七百人突圍出去。當天,紅50團也得以撤出陣地。擔任後衛的18師及52團、54團也得到命令撤出隨主力行動。
桂敵正面進攻受阻後,又企圖側擊即將到達甘溪的紅六軍團主力部隊。面對敵軍24個團的包圍,為保存有生力量,軍團決定分散游擊,以便尋機突破圍堵,通過石鎮大道,與紅三軍會合。自此,紅軍在石阡、施秉、餘慶、鎮遠四縣邊境的崇山峻岭中與敵周旋數日。
11日,李達率部在深山中轉悠數天之後離開石阡縣境,並得到賀龍所派部隊的接應。紅六軍團主力於1934年10月19日通過石江大道,24日到達印江木黃,與紅三軍勝利會師。而紅六軍團出發前有9000餘人,經此一戰後已不足4000人。

戰役意義

甘溪戰役,紅六軍團雖然損失較重,但牽制了湘、桂、黔敵軍主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達到了與紅三軍勝利會師的預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征,完成了作為長征先遣隊的光榮使命。同時,它還在石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戰役紀念

甘溪紅軍烈士紀念墓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溪烈士陵園是甘溪烈士紀念墓的遷改建工程,陵園分紀念區、景觀區、陵園區等區域,共三期建設工程,總規劃建設面積217.8畝。其紀念碑主體建築為傳統的中軸線設計布局,總體高度為19.34米,象徵1934年在甘溪的慘烈戰役,碑頂採用紅軍八角帽元素,底座四周的浮雕內容象徵來自五湖四海的紅軍戰士在甘溪戰役中的英勇與剛勁。
甘溪戰役甘溪戰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