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村(山東省武城縣甘泉村)

甘泉村(山東省武城縣甘泉村)

甘泉村位於冀魯兩省交界處,距山東省武城縣鎮駐地魯權屯約5公里。西臨衛運河,與河北省故城縣城鄭口鎮隔河相望。分為北甘泉、南甘泉兩個行政村,共有居民800戶,3100人。甘泉村舊址在運河灘地內,介於古鄭口與唐留里(屯)之間。開始沒有村名,是鄭口的衍生村。今存明天啟四年(1624年)墓志銘載:“朝明,字北川,武城德化(鄉)人,居鄭家口鎮河之陽。”清中葉,運河改道東移,鄭口河西街成為鄭口的主要街區,仍處河東、河南的街區則稱為唐留屯(里)。以後稱甘泉村,俗稱齊家樓。1953年前後,分為北甘泉、南甘泉兩個村。1958年,為避水患,甘泉村從灘內東遷1.5公里至運河大堤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冀魯兩省交界處,距山東省武城縣鎮駐地魯權屯約5公里
  • 人口:3100人
甘泉村地處衛運河懷抱之中,三面環水,有“綰轂燕趙齊魯之口”之稱,歷史上曾是繁華的運河碼頭,與天津、臨清齊名。
自明代至1970年前後幾百年間,來往於棗強、清河、南宮等地的客貨,或從這裡登舟,或從這裡上岸,再運往各地。清代乾隆年間,“鄭鎮風帆”被列為武城八景之一。如今,運河中流水潺潺,大堤上翠柳成蔭,藍天下燕飛鳥鳴,田野里麥浪滾滾,甘泉村仍為運河兩岸居民晨練的好去處。
甘泉村是有名的歷史文化村,始由我國蘇姓眉山派後裔落籍於此形成村落。今蘇姓仍是北甘泉的主要姓氏。據《甘泉蘇氏族譜》記載:眉派蘇姓始祖蘇味道,唐代欒城人,為武后朝宰相,後貶為眉州刺史,並定居於眉山。
蘇味道第11世後裔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崇寧二年(1102年), 蘇軾病逝於常州,其三子蘇過遵遺願將其葬於汝州郟城小峨眉鄉上瑞里後,定居於穎昌。南宋時期,蘇過裔孫蘇貴,於淳佑十二年(1252年)中舉人,初授寧國府太平縣訓導,改任兗州府龔邱正諭,遂定居於寧陽洸水,取名蘇家樓(今屬伏山鎮)。其後,蘇貴孫輩蘇全、蘇英遷居九子坡。明正德年間,蘇英裔孫蘇子元,由九子坡遷移居武城鄭口。從此,蘇氏定居甘泉。
清代的康、乾盛兩朝,甘泉蘇氏家族共產生了5名進士、6名翰林,其中,六世裔孫蘇俊,26歲中進士,曾任浙江鄉試主考、兵科給事中等要職。八世裔孫蘇綖,任武英殿篡修官、功臣館篡修官,寫下了傳世之作《平定西域闕里告成賦謹序》。
整個清代,甘泉蘇氏科舉世家共產生了58名知縣、縣丞、教諭、舉人,99名貢生、監生。當代,又出現了我國廣播事業奠基人之一蘇樹清,蟬聯第六屆、第七屆亞運會手槍短射冠軍蘇之渤等。
甘泉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