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樹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黃站鎮李元村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
- 逝世日期:2014年11月29日
- 職業:務農
- 信仰:共產黨
甘樹東人物履歷,人物生平,
甘樹東人物履歷
姓名:甘樹婆章棵鞏東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15年10月
政治面貌:黨員
籍貫: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黃站鎮李元村
人物生平
九旬獨臂老紅軍 40年種綠幾座山
在座談的老戰士中,有一位老人十分引人注目。他年近九旬,右臂斷了,但身軀高大,依然挺直。“他叫甘樹東,是大悟縣目前在鄉老紅軍中年紀最大的一位,戰功赫赫,黨齡達70年,曾經受到江澤民的親切接見。”當地一位民政幹部對記者說:“甘樹東不居功,不自傲,‘隱居’大山中,幾十年如一日,將一片片荒山變為綠洲。”
在甘樹東女婿張顯平的陪同下,記者來到鄂北的大別山深處甘樹東一直生活的地方——大梧縣黃站鎮李元村。
這個村距縣城70餘公里,進入山區後,路面極為崎嶇難行,在一輛三輪農用車上顛簸了兩個半小時後,記者走進李元村。據稱,這一帶是當年李先念率大軍進行中原突圍的地方。電影《中原突圍》的很多場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山坳的一邊,有幾間石頭砌就的農宅,甘樹東和他的老伴就居住在這裡。老伴72歲了,也跟甘樹東老人一樣健康,開朗。
他們的四個子女,除了最小的女兒在縣城成家落戶外,其餘3個孩子都在農村,最大的孩子已經53歲了。
李元村村長鬍明亮告訴記者:多年前,全村1.7萬餘畝山地,其中1萬多畝是荒地,是獨臂英雄甘樹東率領大夥開山種樹,如今才有這滿山遍野的綠色……
經歷大小戰鬥100多次,兩次傷殘
據大悟縣民政局提供的資料:甘樹東生於1915年10月,13歲就參加革命,1933年入黨。在此期間,擔任過班長、排長。1938年調到禮北縣蜜才(後改為禮山縣)任保衛幹事,不久又調任麻五區任區委書記、區長,從事地方辯請戶朵擴軍工作,建立紅色政權。1944年9月,調往禮山縣(解放初改為大悟縣)五區任區委書記、區長。1951年因身體殘疾罪檔船希樂端,經組織束迎少批准回到鄉下務農。
戰爭年代,甘樹東經歷過大小100多次戰鬥,左腿被敵人子彈擊穿,右臂在試驗新式炸彈時被炸斷,建國後被評為一等革命傷殘軍人。
採訪時,記者問老人:“您能不能講講兩次受傷的經過啊?”
“1942年,在麻城與國民黨軍的一次戰鬥中,我的左大腿不幸被子彈擊穿。當時流了很多血,但也不覺得痛。後來用繃帶捆得緊緊的,到了休息時才感到疼。”甘老回憶道:“我以為這條腿可能要殘了,但不知過了多久,我又可以走山路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抓住了老人的父親,托人給他帶口信說,只要他交出6條槍,就放了他父親。但他說:“放狗屁,槍是共產黨的!”後來日本鬼子竟放狼狗將他父親活活咬死了。
老人回憶道:1944年,他和戰友們試製炸彈時,炸彈突然爆炸,他的三棵求汗根手指被炸掉。因當時戰事緊張,沒及時治療,手都爛了,必須截肢。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從此少了一條胳膊……
解放後,黨組織調他到大新區任區長,他說:“我是個殘疾人,乾地方工作有諸多不便,只能給黨添麻煩,還是讓我回家種田吧。”這就樣,他成了一名普通農民。
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請老人住進大悟縣城裡的紅軍樓,但被他謝絕了。他說:“我願意在農村。農村有事做,可以修水庫,可以植樹。”
40多年種綠幾座山
“能不能帶我去看看您種下的樹?”記者問甘樹東老人。
老人欣然同意。他隨手從田埂上抽出一根木棍當拐杖,走向村前的龍王廟山。遠遠的,記者見山崗上的杉樹林,高大筆直,鬱鬱蔥蔥。幾十年前,這裡還都是亂石成堆的荒山,如今已是一片綠野。
上山了,老人在狹窄陡峭的山路上,大步流星。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眼前是一個年近九旬的老人。張顯平自嘆不如:“走山路,我都走不贏他。”
上了山崗,老人指著一片樹林說:“這塊山上的樹,都是我親手栽下的。”
他站到一排杉樹下,輕輕地撫摸著其中一棵樹,就像撫摸著自己的兒子。這是一排差不多兩層樓高的筆直的杉樹,樹幹直徑20厘米左右。
“您栽的樹,長這么大啦?”記者問。
老人說:“我栽的樹,最大的還要比這大得多,因為已經成材,已當經濟林伐了。”
在更遠處的寨溝、黃沖、西大山等山上,都留有老人栽下的樹林。一些山地還有老人種下的茶葉樹。他說:“在寨溝,我栽了兩塊山,有好幾十畝,栽了兩三年。”
據他們介紹:甘樹東植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春。那時起,他就與妻子一起,來到距村子約兩公里的霸王山開荒種樹,至今已有40多年。
但大規模植樹是從1982年開始的。因為這一年村里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很多荒山沒有人要。甘樹東就開挖這些荒山植樹。
“僅最近20年來,甘樹東種植的樹木就超過了200多畝。”村長鬍明亮說:“從1982年算起,甘樹東種植的杉樹林有160多畝,種植的板栗樹有60多畝,現在都已創造經濟價值。”
直到現在,每年開春時,年近九旬的老人還要植樹。隨著荒山慢慢被綠化,哪裡有空地,老人就在哪裡植樹。
“他的樹苗是哪裡來的?”記者問。
“都是他自己掏錢買的。有時候,他自己也育苗。”
對於斷臂的甘樹東來說,他是怎樣栽樹的呢?剛開始,他用左手握鋤,趴在地上刨,但效果不是很好。後來,經過反覆試驗,他改用布條將鋤柄的一端綁在右邊的斷臂上,用左手握住鋤柄往下挖。
鋤頭砸在堅硬的岩石上,震得甘樹東的右臂刀割般疼痛。他的右臂上很快磨起了血泡。記者在老人家裡看到:牆壁上掛著幾十根用斷的布帶,上面殘留著斑斑血跡……
大悟縣民政局介紹:甘樹東幾十年如一日植樹的事跡不脛而走,湖北省綠化委員會為此授予他“綠化優秀獎”的榮譽證書;1996年10月,他還被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軍委主席江澤民的親切接見。
告別李元村時,一名村民拉住記者說:甘樹東現在是全村歲數最大的老人,這樣一位老人,身體又不方便,他種這么多樹,真的很令人敬佩。
個人成就及榮譽
生平所獲證書:
解放後,黨組織調他到大新區任區長,他說:“我是個殘疾人,乾地方工作有諸多不便,只能給黨添麻煩,還是讓我回家種田吧。”這就樣,他成了一名普通農民。
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請老人住進大悟縣城裡的紅軍樓,但被他謝絕了。他說:“我願意在農村。農村有事做,可以修水庫,可以植樹。”
40多年種綠幾座山
“能不能帶我去看看您種下的樹?”記者問甘樹東老人。
老人欣然同意。他隨手從田埂上抽出一根木棍當拐杖,走向村前的龍王廟山。遠遠的,記者見山崗上的杉樹林,高大筆直,鬱鬱蔥蔥。幾十年前,這裡還都是亂石成堆的荒山,如今已是一片綠野。
上山了,老人在狹窄陡峭的山路上,大步流星。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眼前是一個年近九旬的老人。張顯平自嘆不如:“走山路,我都走不贏他。”
上了山崗,老人指著一片樹林說:“這塊山上的樹,都是我親手栽下的。”
他站到一排杉樹下,輕輕地撫摸著其中一棵樹,就像撫摸著自己的兒子。這是一排差不多兩層樓高的筆直的杉樹,樹幹直徑20厘米左右。
“您栽的樹,長這么大啦?”記者問。
老人說:“我栽的樹,最大的還要比這大得多,因為已經成材,已當經濟林伐了。”
在更遠處的寨溝、黃沖、西大山等山上,都留有老人栽下的樹林。一些山地還有老人種下的茶葉樹。他說:“在寨溝,我栽了兩塊山,有好幾十畝,栽了兩三年。”
據他們介紹:甘樹東植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春。那時起,他就與妻子一起,來到距村子約兩公里的霸王山開荒種樹,至今已有40多年。
但大規模植樹是從1982年開始的。因為這一年村里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很多荒山沒有人要。甘樹東就開挖這些荒山植樹。
“僅最近20年來,甘樹東種植的樹木就超過了200多畝。”村長鬍明亮說:“從1982年算起,甘樹東種植的杉樹林有160多畝,種植的板栗樹有60多畝,現在都已創造經濟價值。”
直到現在,每年開春時,年近九旬的老人還要植樹。隨著荒山慢慢被綠化,哪裡有空地,老人就在哪裡植樹。
“他的樹苗是哪裡來的?”記者問。
“都是他自己掏錢買的。有時候,他自己也育苗。”
對於斷臂的甘樹東來說,他是怎樣栽樹的呢?剛開始,他用左手握鋤,趴在地上刨,但效果不是很好。後來,經過反覆試驗,他改用布條將鋤柄的一端綁在右邊的斷臂上,用左手握住鋤柄往下挖。
鋤頭砸在堅硬的岩石上,震得甘樹東的右臂刀割般疼痛。他的右臂上很快磨起了血泡。記者在老人家裡看到:牆壁上掛著幾十根用斷的布帶,上面殘留著斑斑血跡……
大悟縣民政局介紹:甘樹東幾十年如一日植樹的事跡不脛而走,湖北省綠化委員會為此授予他“綠化優秀獎”的榮譽證書;1996年10月,他還被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軍委主席江澤民的親切接見。
告別李元村時,一名村民拉住記者說:甘樹東現在是全村歲數最大的老人,這樣一位老人,身體又不方便,他種這么多樹,真的很令人敬佩。
個人成就及榮譽
生平所獲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