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寄李筠房

《甘州·寄李筠房》是南宋詞人張炎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通過描寫對友人的思念,將家國身世之感“打併入”友情之中,行文如白雲舒捲,爽氣貫中,有一種搖曳清空的景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甘州·寄李筠房》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山中白雲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甘州寄李筠房
望涓涓一水隱芙蓉,幾被暮雲遮。正憑高送目,西風斷雁,殘月平沙。未覺丹楓盡老,搖落已堪嗟。無秋聲處,愁滿天涯
一自盟鷗別後,甚酒瓢詩錦,輕誤年華。料荷衣初暖,不忍負煙霞。記前度、剪燈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遠,白雲休贈,只贈梅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李筠(jūn)房:李彭老字商隱,號筠房,作者友人。
⑵美蓉:荷花的別名。
⑶幾(jī):幾乎。
⑷憑高送目:站在高處向遠望。
⑸斷雁:孤雁。
⑹丹楓:楓樹葉在深秋變得火紅。
⑺堪嗟(kānjiē):嗟陀。
⑻無:沒有。
⑼避:避開,躲避。
⑽愁滿天涯:愁延伸到了穴邊。嗡熱無邊際。
⑾盟鷗(méng ōu):與水島盟約,指歸國。
⑿酒瓢(piáo)詩錦:指吟酒賦詩。
⒀料:想來,料想。猜測之詞。
⒁荷(hé)衣:荷葉編成的衣服。即山野老農、衣邊漁夫所穿衣服,後亦沿稱隱士之服。
⒂負:辜負。
⒃煙霞:山水雲鏈等自然景物。泛稱歸隱生涯。
⒄前度:上次,前一次。
⒅剪燈一笑:指二人燈下相逢,剪燭夜語。
⒆只贈梅花:用陸凱與范曄故事:南朝陸凱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給在長安的友人范曄,並題寫一首《贈花》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裡用此典表明作者對李彭老的友誼。

白話譯文

看著涓涓流水中的荷花,大翻分被傍晚的雲朵所遮蔽。站在高處向遠望,西風裡孤雁在飛,平沙上殘月高掛。不知不覺中,那丹楓樹已經完全老了,它飄飄搖搖.讓人看到了就難免要為它傷懷。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無法擺脫內心的愁苦情緒。
自從和你分別後,我一直在賦詩飲酒中苦度年華。料想你穿上隱士之服不久,不忍心辜負山水煙霞。記得你我曾在西湖聚會賦詞,詩酒唱和,非常愉快。不知道能夠在哪裡再次重逢。你我今日既都已經隱遁空山,而山中則盡多“自雲”,所以自今後如欲兩地相贈,以表友情的話,那就贈以梅花吧。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元兵攻占臨安(1276)後的一二年之內。李筠房在南宋理宗淳祐年間曾任沿江制置司屬官,宋亡後,他不願出仕,和自己的兄弟隱居在龜溪(今浙江衢縣)一帶,號稱“龜山二隱”。張炎和他們時常相聚。並以詩詞相酬唱,該詞就是張炎在這個時期創作的。

作品賞析

詞的上片寫登高望景並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傷之情。“望涓涓一水隱芙蓉,幾被暮雲遮”,寫遠望之景。句中用荷花隱含著對遠處友人的思念,寫出了詞人望故人而不見的黯淡心情。“正憑高送目,西風斷雁,殘月平沙”,一個“正”字,與開頭的“望”字呼應,把詞的重心從思友轉到自傷身世上來。西風中失群的孤雁,殘月下大片的沙灘,這些淒涼的意象,反映的是詞人想到與老友各分散在天涯,彼此掛念、卻又不知音信的悲苦感受。
江南的秋景並非如詞人所描繪的那樣蕭颯、敗落。但傷感的心情使詞人在這一派秋光之中只見了盡老的丹楓,想到的只是無限的遲暮,嗟陀的歲月。所以才有“未覺丹楓盡老,搖落已堪嗟”之句。“無避秋聲處,愁滿天涯”,一個“無避處”,一個“滿天涯”,表明客觀形勢的險惡及主觀感受的抑塞悲悽,自己無法擺脫壓抑的感覺,只有將滿腔愁緒寄與遠在天涯的友人。行文至此,詞人自傷身世與思念舊友,在此又融合成了一體。
詞的下片,則是直抒其“寄人”之情。“一片盟鷗別後,甚酒瓢詩錦,輕誤年華”,寫自己在賦詩飲酒中消磨了大好時光,懺悔之情由此可見。“料荷衣初暖,不忍負煙霞。”化用《離騷》中“集芙蓉以為裳”,和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中的“荷衣”,“煙霞”,稱讚李筠房在國破家亡之後,馬上披上“荷衣”、陪伴“煙霞”,不作元朝之官,寧做大宋的遺民隱士。然而友人的音訊未通,只能是“料想”。
“記前度、剪燈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這時只能回憶以前共勉,苦盼再相逢之日。“空山遠,白雲休贈,只贈梅花。”以梅花相贈,以梅花互勉,表達出詞人不慕榮華、不畏冰霜的高潔品格。以此相贈,即明其不仕新朝之志。詞情至此,主題已出,意未盡而辭已窮,就此收筆。
張炎的詞風舒暢,如白雲舒捲,爽氣貫中,有一種清空搖曳之感。總觀全詞,既不同於某些婉約詞的柔美嫵媚,又不同某些豪放詞的生硬死板,而是在清空流轉中寓有“波湅老成”之致,選詞之精煉,選典之巧妙,又自然流露出“一氣貫注”之妙,表現出詞人詞學深厚的功力。且詞人將飄零的身世之感、深刻的家國之痛“打併入”友情,使整首詞在友情之外顯得更加深遠。

名家點評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海明:總觀全詞,既不同於某些婉約詞的軟媚爛熟,又不同於某些豪放詞的生硬突兀,而是在空靈流轉的章法中寓有“波瀾老成”之致,在整飭錘鍊的字句中卻又流露出“一氣貫注”之妙。

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19),宋末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還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