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3.4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5.9℃,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527.78畝,人均耕地1.484畝,林地2363.2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3.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2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27.78畝(其中:田1479.48畝,地104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363.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32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荒山荒地80畝,其他面積83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69戶通自來水,有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19%)。有369戶通電,有19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0%和7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88戶(分別占總數的74.2%和74.2%)。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14輛,機車129輛。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50.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7 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7.38萬元,占總收入的63.89%;畜牧業收入38.83萬元, 占總收入的21.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4頭,肉牛67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5.4%;工資性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的9.53%。農民人均純收入12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2.29%),在省內務工2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9戶,共鄉村人口1657人,其中男性925人,女性731人。其中農業人口1657人,勞動力109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656人,傣族1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4人,占人口總數的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77.33%;享受低保113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6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甘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象達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1人,其中小學生140人,中學生111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9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11人。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2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進各自然村寨的道路還未通,有2個自然村的農網改造工程還未實施,有1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工程尚未實施,人畜混居戶幾乎達到99%。灌溉溝渠的資金投入極少。。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好、管好溝渠灌溉,大力發展優質茶葉、核桃、草果的種植,引進科學技術。。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龍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