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該鄉東與宜沖橋鄉毗鄰,西與
陽和土家族鄉接壤,北與三官寺、江埡相鄰,南面鄰界澧水與溪口鎮隔河相望。總面積180.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0290畝,林地56632畝。其中:水田16067畝,旱地4223畝,轄21個村,266個村民小組,31538人(2017年),95%以上的人口為土家
族。
黨情黨建
甘堰鄉有21個農村黨支部,農村黨員541人;機關部門支部5個,黨員97人。黨建工作按照上級組織部門要求,已經步入正規化軌道。各村均已建立高標準的“兩基陣地”,其中甘堰村的“兩基陣地”規格高,黨員活動室內容齊全,配備有彩電、影碟機、資料櫃、椅子等各種設施,黨員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觀看電教片,大多數黨員都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質。甘堰村黨員科技示範基地是共產黨員王章文從外地引進的福建柚生產基地,全家共有福建柚1100株,年收入每戶僅此一項近四萬多元。按照“十六”大精神,啟動農村“三富工程”,廣泛開展黨員“兩學兩帶”活動,21個村支部書記率先科技致富,領先富的共產黨員達180多人,通過黨員示範,帶領民眾共同富裕,今年全鄉人均可增加50元。
科教文衛
該鄉現有中學一所,在職教師47名,在校學生835名;中心完小一所,村小11所,共有在職教師49名,在校學生1046人;幼稚園8個,幼兒教師12名,入園幼兒151名;全鄉在校學生包括幼兒合計2032名。1998年投資110多萬元,建城了省級骨幹中學。有衛生院一所,診所9個,從醫人員24人。通訊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轄區裡有程控電話大樓,電話入戶率達40%,有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塔三座,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鄉每個角落。
經濟建設
鄉黨委政府一直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來抓。以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為重點,在提高品質,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形成規模,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主要表現在:一是苧麻形成基地,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成立了全市第一個苧麻專業合作社,擴大苧麻種植的規模,完善其對苧麻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體系。去年還從沅江麻類研究所引進新品種湘薴二號,使苧麻產量比其它的品種每畝提高40公斤左右,到今年上半年全鄉優質苧麻已穩定在6000畝左右,預計年產苧麻900餘噸,可創收500萬元,二是優質水果種植大幅度增加。黨委政府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開發荒山,發展優質水果。到目前為止,已發展優質水果近1000畝,桃埡村許建洋、月台村楊萬國、甘堰村王家善等專業大戶水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王章文水果基地正式掛牌,以他們為核心,帶動了全鄉範圍內的水果種植熱,主要品種有:板栗、金秋梨、福建柚、沙田柚、灌溪蜜柚等,五福橋的柚子一條街成了本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省內外來張家界旅遊的遊客到此購買,因而省內外遊客都知道甘堰的柚子味道好。三是肉牛產業加快發展。黨委政府把發展“湘西黃牛”作為產業調整的重頭戲。信用社年發放小額貸款20多萬元,用以支持“湘西黃牛”的發展,扶持起一批養殖大戶,到目前為止已發展“湘西黃牛”近4000頭,成為縣佳華公司的散養基地。四是鄉鎮企業保持了較強的發展勢頭。以常張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扶持了兩個重點企業即:勤中砂石開採股份有限公司和勤中磚廠,擴大了它們的生產規模。發展了一批私營企業及個體經濟,使得鄉鎮企業個數達到了345個,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了7200萬元。由於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財政收入和農民儲蓄逐年增加,糧食穩產,農業產值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
鄉黨委政府把為民為實事,為民排憂解難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針對民眾評議的焦點。為民眾辦實事一是:下大力氣重點完成了川石溪治理;二是完成了五福橋主幹流與支幹流匯合處6.06km的溪堤漿砌和河床的清淤掃障;三是投資60多萬完成了中心完小的危房改造,建立了高標準的宿舍樓;四是幹部職工每人每年捐款50元用於全鄉公路維修,現在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公路到組覆蓋率達90%;五是完成了部門村級電力的改造工程;六是利用常張高速公路開工的機會,同第六監理處、十八標段協商,從地下溶洞進行提灌,現已建成了300方的水池,解決了政府及鄉直部門和附近居民近三千人的飲水困難。
風土人情
澧水流經甘堰四個自然村,沿途多險灘、急流,是漂流的好去處,乘舟而下,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當地居民因信奉聖明,因而在與江埡的交界處建有萬佛寺,距今有近百年歷史,今萬佛寺村由此而得名。甘堰人民80%為土家族居民,當地盛行過趕年、哭嫁、打褥草鼓、表鼓等土家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