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氂牛

甘南氂牛

甘南氂牛主要產於我國3000~5000米高山草原上的一種特有家畜,是世界屋脊上的一個稀有牛種。產區氣候寒冷、熱量垂直變化大且不足,日照充沛,降水量較小,晝夜溫差大,以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場為主。全身被毛密長。鬐甲較高,薦部稍凹起,尾短,尾毛長而蓬鬆,形似馬尾。從整體看前軀長,發育較好,後軀短而發育較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南氂牛
  • 拉丁學名:Bos grunniens
  • :動物界
  • :哺乳綱
  • :偶蹄目
  • :牛
  • :牛
  • 分布區域:青藏高原
產地及環境,品種特徵,品種性能,

產地及環境

氂牛主要產於我國3000~5000米高山草原上的一種特有家畜,是世界屋脊上的一個稀有牛種。產區氣候寒冷、熱量垂直變化大且不足,日照充沛,降水量較小,晝夜溫差大,以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場為主。
地理分布 氂牛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

品種特徵

氂牛全身被毛密長。鬐甲較高,薦部稍凹起,尾短,尾毛長而蓬鬆,形似馬尾。從整體看前軀長,發育較好,後軀短而發育較差。頭較長,額短而寬,嘴齊唇薄而鼻鏡窄小,鼻孔外張、眼大圓而有神,耳小,母氂牛角細長,公氂牛角粗長,也有無角個體。頸短而薄,垂皮很小,一般頸肩結合不良,頸部很少有皺褶,脊椎的棘突較高。鬐甲多由最後一個頸椎開始直達背的中部,公氂牛鬐甲比母氂牛高,而肌肉發達,由於鬐甲高長,占據了背的一部分,背相對較低,故顯得短或微凹。氂牛雖然腰椎比黃牛少一個(氂牛5個,黃牛6個),但由於脊椎間距離較寬,所以腰部並不顯短。胸部發育良好,氂牛胸椎比黃牛多1~2個(氂牛14~15個,黃牛13個),肋長而弓張,胸深而寬,後軀發育較差,薦部高,尻斜,多呈層脊狀。腹大,但一般不下垂,因四肢骨骼堅實,關節明顯,強壯有力,前肢較後肢粗壯、端正。一般肢間距離窄,後肢兩飛節靠近。母氂牛乳房小,乳靜脈不明顯,乳頭短小。
甘南氂牛

品種性能

氂牛平均屠宰率為50.8%,淨肉率為39.3%。肉質細嫩,脂肪少,蛋白質高。年產奶77.4~315公斤,乳脂率6.0~7.1%。公牛年產毛量為1.09~3.07公斤,母牛為0.59~1.79公斤,尾毛可產0.5公斤。在高寒區,閹氂牛主要供馱運(80~100公斤)、犁耕、拉車或騎乘。氂牛晚熟,一般3~4歲開始配種,繁殖成活率低(50.33%)。氂牛在長期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和自然選擇的過程中,保存了有利於適應寒冷環境的被毛變異,進入冷季,粗毛間密生絨毛,整個身體像裹著“圍裙”一樣,保護著各部位及內部器官免受凍害。氂牛齒質堅硬,門齒齒面比黃牛寬而平坦,舌端寬,鈍圓,嘴唇薄而靈活,在牧草高約5厘米時,即可啃食,而且速度快(0.81口/秒),還能對灌木林地較好的利用。氂牛在高山陡坡上行走有著良好的適應性,故有“高原之舟”的稱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