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合作清真大寺

甘南合作清真大寺

甘南合作清真大寺位於甘肅省甘南州合作鎮甲科街,創建於1934年,全寺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其中大殿近4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南合作清真大寺
  • 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
  • 大殿:400平方米
  • 郵編:747000
簡介,清真寺歷史及布局,

簡介

據相關資料顯示,主麻日聚禮時,仍有不少人跪在院內露天,到爾德節大禮時,整個大院都難以容納禮拜的人群。初步估算寺有教民800戶,4000人。尊奉教禮主要有華寺、大拱北、白莊等.教民主要是回族,也有少量東鄉族撒拉族保全族。寺除教長外,共有阿訇四人,俱為深通教典,精一執中的長者。
寺有臥蓋夫臨街鋪面22間,由寺安裝電磨、榨油機、粉碎機等,出租給教民經營,效益頗好。教民中赴麥加朝覲的哈吉有:馬瑜良、馬占龍、陝子明、拜文玉、高文秀、韓姑姑等。寺內掌學阿訇馬瑜良哈吉,臨潭人,後任甘南州政協常委,州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

清真寺歷史及布局

合作鎮為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原來叫黑錯,屬夏河縣管轄,它海拔將近3000米,氣候寒冷,氧氣不足,交通不便,經濟落後、1953年成為甘南州首府之後,合作鎮的發展非常快,如今已是擁有近5萬人的一座美麗城市,無論政治、經濟、交通、文化都堪稱甘肅省南部藏區的中心。在地域上,合作處在臨夏回族自州與回族聚居地臨潭縣的中間地帶,這就使它長期以來承擔起了回、藏、漢經濟、文化相互交流的樞紐作用,使該地區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風貌。
合作清真大寺創建於1934年,初極簡易,教民亦少,到1945年時,從臨夏、臨潭來合作經商、定居的回民有較大增加,其中財力雄厚,名孚眾望者亦隨之出現,見寺小難於容眾,送規劃重建。一人倡、百姓和,有捐資者,有獻料者、有出工者、有供飯者,不分男女老幼,眾皆踴躍參加,唯恐落於人後。這次重建,建成磚木結構大殿5間,歇山頂,隔扇門、樓花窗,粉壁素柱,不事彩繪,淡雅古拙,體現了中國清真寺的本來面貌。另建有宿舍、經學、淨水堂共7間,當時尚無宣禮塔。寺東面為一小山,從山腳至頂為回民公墓,寺內有小門可直通墓地。
1978年寺被拆毀。1980年由敏世英、馬占龍、李仲元等倡導,集資重建,在修建中,不惜財力,踴躍參加的動人場面又一次再現,規模之大又超過從前。清真寺占地4畝,(不包括公墓)建築形制為一典型四合院、西面是5間大殿,前出廊,磚木結構,歇山頂,覆以灰簡瓦,正脊端平,垂脊有勢,俄脊高挑,鳴吻張口吞脊,形態逼真。
歐內地板之上,通鋪綠色化纖地毯,地毯之上是純毛藍色條形殿毯,使殿堂顯得高雅聖潔。大殿北側是宣禮塔,高五層,六角攢尖,寶瓶高聳,上鑲星月,遠近皆見。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至四層都是六面券洞門,五層排出,所以平台較大,四周有護欄。寺北面和南面是拐角磚混結構二層樓,前出檐,東面樓下是淨水堂,其餘為宿舍、經學,東南角為庫房。由於合作社會經濟的發展,來合作的回民逐年增加,大殿早已不敷聚禮時跪拜,已將前廊擴進殿內,以便容納主麻日眾多的聚禮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