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秘境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草原八角村西側,南鑲千年古剎作海寺,東鄰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達里加山,總面積達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達1300米,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得其蘊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峽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種地質資源在內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徵。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個千年藏傳佛教古寺簇成了甘加的歷史文化積澱,湧現出了宗喀巴大師、貢日倉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禪大師等學術大師和高僧大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加秘境
- 外文名:Mandala Reality
- 地理位置: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草原八角村西側
- 氣候條件:寒帶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周一至周日 08:30-20:30
- 門票價格:80
- 占地面積:131.23 km
- 著名景點:作海苯教寺、白石崖、白石崖大峽谷、白石崖寺、法螺頂、雍仲卡爾八角古城、仁艾寺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文化產業,自然環境,·地貌,·氣候,·水文,植物,動物,旅遊資源,·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白石崖溶洞,·白石崖寺,·法螺頂,交通運輸,·機場,·公路,價值意義,自然災害,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甘加秘境的歷史可追溯至兩千餘年前,這還要從秘境內的八角古城說起。據《白石縣縣誌》記載:“公元前81年,漢昭帝下設白石縣”,而“白石縣”則正是如今的八角古城。古城城牆呈八角,加上馬面有二十角,在這樣的造型之下,外部所有地方都在城牆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內且全無死角,而在本地藏民心中,八角古城的造型又與防禦“魔眾入侵”的聖地“壇城”出奇的一致,甚至印證了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富有歷史價值與宗教信仰的八角古城是世界現存的古城之一,其特點也是甘加歷史與文化的縮影。
漢唐時代,甘加地區被稱為漢藏經濟的交流要塞。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在茶馬互市上,甘加地區的遊牧民用他們的河曲馬、甘加羊及其皮革等農牧產品,與漢族的同胞交換絲綢、鹽和茶葉等生活用品。隨著絲綢之路的昌盛,甘加地區一度成為外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東到中原,西達印度”的南絲綢之路也曾在秘境內的達里加大峽谷留下車轍。
而從歷史上的地緣關係角度看,甘加秘境所在的安多藏區自古以來便是多民族聚居地,正處在‘’東進內地,西通藏衛,南達川康,北給青海‘’“扼四省之咽喉”的重要位置,這使得甘加的文化發展也更為複雜。安史之亂時期,吐蕃乘虛而入,夏河地區為吐蕃所占領,雖然只有短短的百餘年,卻從農耕畜牧、宗教信仰、語言文化等方面為甘加地區帶來深遠的影響。千百年來,蒙古族、回族及撒拉族的先民們在歷史的變遷中相互融合與交流,逐步形成獨特的甘加文化。
地靈則人傑,在位於北緯35°附近的甘加大地上,多位高僧大德與學術大師都曾在此鑽研修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宗喀巴大師、舉世聞名的拉卜楞寺奠基人一世嘉木樣活佛、佛門奇僧更敦群培以及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等,創作出《密宗道次第廣論》等佛學著作。數年間,蓮花生大師、班禪大師、貢唐倉大師也曾在此傳道修法。
地理位置
甘加秘境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地理坐標東經120°43’,北緯35°32’。
文化產業
在甘加秘境,以白石崖寺為代表的黃教寺院與以作海寺為代表的本教寺院和睦相處已近千年,實屬世界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甘加地區,由於宗喀巴大師、一世嘉木樣大師、貢日倉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禪大師等多位學術大師和高僧大德的久居鑽研,他們的佛教思想深入人心,在甘加秘境的白石崖崖面上更有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及108座佛塔的天然顯現。眾神明共同守護著這片聖潔的土地,而甘加人也在此安居樂業,將佛教文化世代傳承。
自然環境
·地貌
甘加秘境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3000m-3800m之間。
·氣候
甘加秘境氣候屬寒冷濕潤類型,高原大陸性氣候特點比較明顯。年平均氣溫2.6℃,年均降水量516毫米,年均無霜期56天,年日照時間為2296小時。
·水文
夏河縣境內河流屬黃河水系,主要有大夏河、洮河等。其中,大夏河流經1鎮6鄉,流域面積4545平方公里,境內流程104公里。
植物
甘加秘境有格桑花、繡線菊、刺芒龍膽、蕨麻等
格桑花生長在高原上的花朵,屬翠菊科的格桑花,就是杜鵑花,又稱娑蘿,格桑花學名叫“金露梅”,藏族視之為象徵著愛與吉祥的聖潔之花。在植物學上,沒有具體的某種花叫格桑花,在藏區叫不出名字的花皆可稱為“格桑梅朵”。
蕨麻原名人參果,是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花直徑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蕨麻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5℃,能忍耐3-5℃低溫,低於0℃會凍死,澱粉含量豐富,對貧血和營養不良等症狀能起到極佳的功效,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釀酒用;其根部含有鞣料,可提制栲膠,並可作為收斂劑入藥,其莖葉可提取黃色染料。
動物
甘加秘境有甘加羊、氂牛、旱獺、藏香豬、禿鷲等
旱獺集群穴居動物,體型粗壯,體長為500毫米,體重4-5千克。尾短為110毫米。四肢粗短,前爪發達,適於掘土。背部毛呈黃褐或淡褐色,春季毛色淡腹部土黃色。早晨和黃昏活動活躍,主要以草本植物為食,喜歡吃帶有露水珠的嫩草莖葉、嫩枝或草根,尤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綠色的部分,偶爾也取食一些昆蟲和小型齧齒動物。2008年旱獺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和“蕨麻豬”,是一種畜禽品種,長期進食蕨麻、貝母、冬蟲夏草、秦艽等當地盛產的野生名貴中草藥,飲用甘甜清冽的山泉水,其肉中胺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豬腸最長,豬皮最薄,鬃毛最長,是西藏的傳統民族美食。肉質營養價值高,脂肪含量低,皮薄肉鮮不油膩,切片臘熏或快火小炒皆鮮美無比。
旅遊資源
·八角古城
八角城據說是在公元1038年——1227年期間,由西夏王朝所建造的一座城堡。後來有個叫卓讓道丹的盜匪頭目侵占過此城。據藏文歷史文獻明確記載,建立西夏王朝的木雅人是屬於藏族四大種姓之一“嘎”部的後裔。藏曆即五行算方面的文獻中指出,羊為“嘎”部族的圖騰崇拜。在八角城出土的墓葬內人骨遺骸邊發現了羊頭,還出現了公元1027年開始興盛於藏區的時輪十相自在明咒等,這些都能充分說明八角城是西夏王朝時期所建的古城。
作海寺
作海寺又稱澤秀寺,全稱為澤秀雍仲苯旦普濟林,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作海村,(རྟ་ཁྲ་གཞོང་།)海拔2900米,西藏苯教是藏族人的土著宗教,同樣雍仲苯教是藏傳佛教最典型的宗教。位於甘肅省夏河縣甘加鄉雍仲卡爾附近的作海寺,是夏河縣境內唯一傳承古老象雄文明的沃土,也是甘南州批准開放的7座苯教寺院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當今作海村有三大活佛轉世系統,分別是東尼夏普大師轉世系統和作海阿勒合西日布轉世系統和澤秀法王轉世系統,附近的作海村有150多戶牧民。現任作海寺主持的澤秀倉西日旦貝達瓦活佛畢業於北京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也是全藏區具有影響的人物。
·
白石崖
白石崖平均高3.5m,寬4m,長約15km。在白石崖底部偏西處,有一可容三四人進出的溶洞,溶洞為天然形成,里有潺潺流水,曲徑通幽,石壁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元音和輔音字母,還有如意寶牛、如意寶樹、天生稻等石頭造型,對想要探險、尋求刺激的人來說是個好地方。
·白石崖溶洞
白石崖史前溶洞位於白石崖山腳下,是我國現有探測記錄中海拔最高、全藏區最大的溶洞。溶洞的洞口距離地面30米,靜默的嵌入在河谷西側的石崖上。溶洞入口處,多年前貢唐大師來時留下的佛手印被後人無限瞻仰,沿溶洞口向深處探去,400米處的壁面上具有天然顯現的佛像。
·白石崖寺
白石崖寺藏語全稱“甘加智格爾貢桑俄門吉朗”,是藏傳佛教中格魯派寺院,寺主為藏區三位轉世女活佛之一的貢日倉女活佛,傳承迄今已達六世。背靠著寺院後方高聳入雲的白石崖,白石崖寺常被認為是勝樂佛祖的宮殿,事實上,白石崖寺也供養著諸佛神明,收藏了眾多佛教經典。不僅是金瓦殿內供奉的釋迦佛像,賢劫乾佛畫像7幅、金剛持像、貢唐倉活佛所賜的釋迎立像、釋迦能仁王佛金剛座像、達浦卓瑪像及許多鍍金銅佛像皆供奉於此;佛教經典《甘珠爾》大藏經、宗喀巴師徒三尊等眾多聖哲全集、加之喇卡倉、友嘉倉活佛的靈塔、白檀木製作的勝樂金剛壇城等佛教聖物,至此仍被完好的保存,造福一代又一代信眾。
·法螺頂
在白石崖崖頂的草原上,散落無數奇形怪狀的岩石中的一塊,因形狀與佛教中的法螺相似,故岩石所在的區域被稱為“法螺頂”。據說,佛祖在登壇說法之前,就經常用法螺深遠的聲音,來告知各位弟子,讓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安靜的聽佛說法。
交通運輸
·機場
夏河機場位於夏河縣庫塞塘村附近,距縣城72公里,項目總用地約2600畝,跑道長3200米。航站樓設計面積3185平方米,站坪機位3個。2011年6月開工建設,2013年8月19日通航,是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個通航民用機場。(由機場出發開車或乘車到甘加秘境僅需1小時30分鐘)
·公路
至2013年底,夏河縣境內高等級公路主要有G213、S312、夏河機場二級公路等。其中,G213在境內長95公里;S312在境內長121公里;夏河機場二級公路長69.811公里,其中含機場支線5.832公里。
價值意義
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使旅遊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活動,甘加秘境緊跟時代潮流,憑藉自身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積極發展旅遊業,構建甘加秘境旅遊生態圈,吸引了各大品牌入駐景區,在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的同時,還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提高了當地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在這種條件下,當地人民將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景區的建設和維護當中,使政府、牧民、景區、遊客雙雙獲益,形成良性閉環,是一舉多贏的表現。
除此之外,甘加秘境旅遊業的發展,也是積極回響,以退耕還林、退牧還林等方式,積極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業,使遭到破壞的生態重新回到正軌的有效實踐,極大的促進經濟與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甘加秘境旅遊業的興起也是讓當地的飲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風光等以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的方式展遊客面前,成功讓甘加走出甘南,進入大眾視野。
自然災害
土石流、暴洪、乾旱、冰雹、寒潮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甘加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