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甌,拼音:ōu
部首:瓦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五筆98:ARGY
倉頡:SKMVN
統一漢字 U+74EF
漢字演變
如圖: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區瓦
筆順讀寫: 橫撇捺折橫折折捺
基本字義
小盆。
小型的撇口碗,多用作茶具。
杯:~子。茶~。酒~。金~(a.金屬酒器;b.喻國土完整,亦指國土,如“~~永固”)。
地名:福建省建甌市。
詳細字義
〈名〉
1. (
形聲。從瓦,區( ōu)聲。本義:盆盂類瓦器)
2. 同本義 [earthy ware]
4. 杯;盅 [small cup]
超宗既坐,飲酒數甌。——《南齊書·謝超宗傳》
5. 又如:茶甌;酒甌;甌臾(甌與臾。比喻地面凹陷不平之處);
甌窶(狹小的高地);甌摳(凹凸不平。形容相貌奇異)
6. 古代地名 [Ou town]。故地在今浙江省溫州市。
7. 古水名,即
永寧江,今稱
甌江 [Ou river],浙江省第二大河,上源
龍泉溪,經溫州市入
東海。甌亦為溫州市的別稱。
常用詞組
1. 甌鄉。溫州等地古時屬
東甌國,故以甌鄉指溫州等歷史上曾屬於東甌國的地方。《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稿·溫州
老虎山公園
石坊聯》:“甌鄉造
俊民,
事功求實循傳統。
國是還真面,農政更新辨
本源。”
[no-man's land on the border] 兩個國家交界的地方沒有劃定界限的區域
[pothole] 由於水渦旋帶動石塊或礫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間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圓洞
4.甌子 ōuzi
[bowl;handleless cup] 〈方〉∶用於飲酒或喝茶的小容器。大連方言,一種很小的蟲子,有點像象甲蟲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ōu]
“甌1”的繁體字。
(1)盆盂一類的瓦器。
(2)杯、碗之類的飲具。
(3)作量詞。
(4)瓦制打擊樂器。
(5)古代地區名。在今浙江省溫州一帶,後為溫州的別稱。
(6)方言。深陷,凹下。
(7)姓。春秋吳有甌冶子。見《通志·氏族二》。
[②][ǒu]
“甌2”的繁體字。
古代部落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侯切,音謳。《說文》小盆也。《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為甌。《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駱越別種。
又東甌,閩中地。《史記·趙世家》夫翦發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注》索隱曰:劉氏云: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輿地誌云:交址,周時為駱越,秦時曰西甌。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
又《東越傳》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注》索隱曰:姚氏云:甌,水名。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為道,今猶在也。《山海經》甌居海中。《注》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注》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注》韋昭曰:畍上屯守處。索隱曰:服虔云:作土室以伺漢人。
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西甌,駱越別種。
說文解字
小盆也。從瓦區聲。烏侯切
相關詞語
·百二金甌 ·碧甌 ·甂甌 ·冰甌 ·東甌 ·擊甌 ·金釘浮甌 ·金甌無缺 ·甌卜 ·甌江 ·甌金 ·甌樓 ·甌駱 ·甌雪 ·甌檥 ·甌臾 ·甌粵 ·甌越
相關成語
·百二金甌 ·金甌無缺 ·雪碗冰甌
方言集匯
[ 粵 語 ]:au1
[ 閩南語 ]:a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