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概況
位置境域
甄家灣村,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
關莊鎮,位於延川縣城西北方向15公里處,西連
太相寺村,東連下劉家河村。經度110.0689012263,緯度36.9196824805,村域面積7469畝。
氣候條件
屬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
季風環流。夏季炎熱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總量的57%,多為陣性天氣,有時伴有冰雹。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季內降水僅13毫米,占年總量4%。
地形地貌
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海拔:705米。村莊山水格局為兩溝三台,南北為山,東西為川面,土地肥沃,適宜於農作物生長。
人口結構
全村204戶706人,分甄、劉、白三大姓,其中甄姓族人占三分之二以上。甄姓族人分布在延川縣賈家坪鎮、甘泉縣道鎮等地,人口興旺,清朝時該族人均有拔貢、歲貢、武生、廩生等。
村莊發展
2017年,甄家灣村主動融入全縣“名人名篇名山水,古寨古鎮古村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把甄家灣鄉村文化旅遊作為梁家河知青文化旅遊和文安驛古鎮文化旅遊的重要補充和承接點。按照“明晰產權,分類入股”的原則,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三變”改革:一是將全部耕地流轉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二是將97院258孔古窯洞產權全部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集中打造“四個基地”;三是將新村閒置窯洞院落使用權流轉,打造“窯洞酒店”,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打造鄉村文化旅遊亮麗名片。目前,窯洞酒店每日可承載遊客200人以上。
2019年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委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北斗鄉建團隊在甄家灣村展開傳統村落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一年多的時間裡開展了50餘項大大小小的活動,如與村民一起投工投勞建設葫蘆廊架、南瓜廊架、休憩設施等等,在整個過程中,上到領導下到村民,村莊凝聚力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改善,被延川縣委、縣政府授予“延川縣級文明村”。
歷史沿革
村落建村歷史
甄家灣古村落現存古窯洞始建於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前,距今至少有752年歷史。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前,賀姓遷出,甄姓遷入,村名改為甄家灣。
村落建制變遷史
據《
陝西省延川縣地名志》記載,甄家灣古村落現存古窯洞始建於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前,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前,賀姓遷出,甄姓遷入,村名改為甄家灣;《延川舊縣誌》(清道光本)點注和《延川舊縣誌》(民國本)點註記載,里甲制管理體制中,甄家灣村屬清平里,一直沒有變過。由此可見,甄家灣村自康熙四十一年來,一直叫甄家灣村。民國前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府延川縣青平里,建國後先後隸屬於關莊公社、關莊鄉、關莊鎮。
重要歷史事件
1、道光十三年 重修佛祖廟。道光二十二年 重修老爺廟
2、1936年5月10日,毛澤東東征返回,在太相寺主持召開團級以上幹部會議,全面總結東征、安排部署西征。毛澤東和賀子珍當年住在太相寺村民張克讓家,後勤部隊住在甄家灣村甄世清家(廳房東側院落內),當地居民給予大力支持,積極籌糧捐資,踴躍報名參軍。
3、1967年3月,甄家灣村積極落實毛主席“廣積糧、深挖洞、不稱霸”指示,耗時近三年時間開挖防空洞一座,全長1200餘米,三個出口。
文物古蹟
甄家灣古村落古窯洞群始建於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前,是陝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該建築群現存古窯洞97院258孔,院落總面積約8705㎡。村內巷道、院落、給排水等功能完備,保存完好。村內有明清時期古廟宇4座、發現明朝碑記1塊、清嘉慶至鹹豐年間碑記3塊、清鹹豐二十二年壁畫兩處,保存較完整。現存千年古樹及古墓陶器、石碑等。
建築形式
甄家灣村明確分為新村與古村,建築多為陝北窯洞建築,窯洞類型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靠山式土窯洞和獨立式磚石窯洞。作為地方傳統民居形式,窯洞建築在村內廣泛分布。古村共有院落97院窯洞共258孔.
產業發展
該村在全縣率先實施農村村集體
產權制度改革,將全村1150畝土地全部流轉,由農業專業合作社這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按照“千畝中藥材產業生產基地”標準,全部種植中藥材,年產值200萬元,純收入160萬元。按照全縣“名人名片名山水、古鎮古寨古村落”全域旅遊發展目標,該村依託傳統村落,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產業,建成後年收入將達到300萬元以上。
甄家園居
甄家園居為村集體運營窯洞賓館,於2020年6月正式開業,環境優雅。單間、套間總計49間,現已正式入駐美團酒店與攜程酒店,可進行線上預訂。
古村落四大基地
依託古村落資源優勢,發展以影視拍攝、教育研學、寫生創作和傳統文化體驗等“四個基地”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成功打造“影視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等新型經濟業態,實現由傳統農業到新型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千里黃花基地
利用流轉到村集體的土地,打造千里黃花基地,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村莊的風貌。
民俗文化
延川大秧歌
延川大秧歌是陝西省古老的漢族
民俗舞蹈,一般都有傘頭,傘頭起領唱和領舞的作用,而跟著傘頭走的其他演員,主要是盡情地扭,誰扭的動作幅度大,體態靈活,誰就能博得滿堂喝彩。秧歌隊伍里,有跑旱般、跑毛驢、跑竹馬、蠻婆蠻漢等,尤其是蠻婆蠻漢的表演,重在一個"蠻"字,要蠻得滑稽,蠻得變態,蠻得可親,普得可愛,他們詼諧鳳趣,惟妙惟肖,把秧歌的歡慶氣氛推向高潮。延川大秧歌增添節日氣氛,也寄託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陝北道情
陝北道情是陝北地區的民間曲藝,其演繹形式多樣,情緒飽滿豐富,在民間流傳甚廣,是陝北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陝北道情將道教文化融入其中,紮根於民間生活的沃土,成長於陝北文化藝術的氛圍中,飽含著陝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藝術智慧,是當今珍貴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
剪紙
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
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
獲得榮譽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甄家灣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正式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