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清時期,瓷罐以
景德鎮窯的製品為最佳。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在兩晉南北朝非常流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系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的作用有關。到了唐宋,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器物的線條美與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才讓肩部的系顯得不那么重要,逐漸退居於次要地位。明代是我國瓷罐史上的鼎盛時期,由於“罐”與“官”諧音,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瓶、尊,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並取代
瓶,成為人們
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同時罐的造型也更加豐富,出現了
天字罐,
將軍罐,
蓮子罐,
粥罐等等。到了清代,人們把瓷瓶同“吉慶平安”、“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繫在一塊。於是,罐的地位又逐漸被瓶取代,罐的生產又開始以實用器為主,重新做起了
盛貯的用器。
幾種瓷罐簡單介紹
青釉刻花六系瓷罐
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1958年河南省濮陽縣李雲墓出土
高28.5厘米 口徑18.5厘米
肩附六系(兩橫系四豎系),系之間以圓規刻劃圓圈、花瓣紋。腹部刻有三周弦紋帶和鴨、樹及斜線三角紋。此罐胎質堅硬,內外施釉,內滿釉外半釉,釉質清澈明亮。
黑花瓷罐
高 25.5 厘米口徑 17.2 厘米 底徑 11.5 厘米
元代,直口,斂足,鼓腹,器身飾有
葵花和
花葉紋,肩部有兩道黑弦紋。為元代
磁州窯的典型器,具有碩大 、渾圓厚重的特點。
早期青花瓷罐外飾
一件秋香壬申
青花罐,初步認定是件唐代原始青花瓷器。該罐高14.5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6.5厘米,是一 件較有唐代特點的小罐。據分析,很可能是河南鞏縣窯的
青花瓷製品。河南鞏縣窯是唐皇家族的
官窯,生產的陶瓷器工藝精細,品種繁多。
從此罐的
胎質來看,胎質黃中帶灰,有很多黑小點和火紅色胎斑,胎身很薄,圈足淺腳,凸底無釉。胎質粗而堅硬,聲音清脆明亮,與許多唐代青瓷瓶一樣,是經1200℃的高溫燒制而成的,是唐代中期鞏縣窯的胎質。它區別於宋代以後的各朝代的胎質,宋代以後的胎質細白且雜質較少,元朝的胎質多是堅細厚重,明清時期的瓷胎則更為精細。
從工藝來講,成型後因胎質粗,同時有各種雜質,所以在胎釉之間有一層化裝土,再在化裝土上畫出青花花紋,然後上一層玻璃樣的
透明釉。造型是球形小罐,頸細口大,顯然為唐代小罐的造型風格和
藝術手法。
再從青花
色料來看,是進口波斯的蘇麻離青鈷藍料,青花顏色濃艷深藍,花紋暈散色澤的線條,是一件在化裝土上畫青花的釉下青花彩的唐代青花罐。
圖案為盛開的
菊花,菊中還夾雜著兩條長長的
蘆葦,它似水墨畫的藝術手法,有唐代花卉畫的風格,畫工精細、生動有力,區別於宋元以後畫菊花多用纏枝花紋為主的風格。
小罐的“秋香”與“壬申”4個字,為唐代特點——在青花瓷器中寫詩句,而宋代以後瓷器多為吉祥語句,所以也足以說明其年代。
罐的青花面釉,顏色灰青,有玻璃質感,釉面有
鵝毛絲的開片紋,是早期瓷器釉面開片的特點。
這件秋香罐的造型、製作工藝、花紋、青花的散藍色表明了該罐應是唐代中期的一件原始青花釉下彩,是鞏縣窯的製品。
拍賣
元青花瓷罐倫敦天價拍賣記
幾天前就預感到
克里斯蒂拍賣行將有一條“大魚”出水:一隻繪有鯖、白、鰱、鱖四條大魚在水草中戲水場景的元青花瓷罐,定於本月11日在倫敦克里斯蒂總部拍賣,213頁的拍賣圖錄中介紹了212件拍品,其中竟有七頁專門介紹這件元青花瓷罐,還配了12張相關圖片介紹;買家和圈內人士幾天前就在議論著這件拍品。
拍賣一開始,大廳里似乎就醞釀著一種期待。離預定11點開始的拍賣還有半個小時,大廳里就人滿為患,本來僅可供50多人落座的拍賣大廳,走道、門口到處是“站客”。大約100來人的買家中,80%是中國人面孔。
上午11點開始的拍賣先從玉石雕件、屏風、犀牛角雕件等開始。到12點左右,
乾隆年間的“
老子騎牛圖”落槌價已經攀升到24萬英鎊;同一年代的一件紫檀嵌牙百鳥朝鳳掛屏拍到了11萬英鎊;明永樂年間的一尊27厘米高的
鎏金銅佛被拍賣到14萬英鎊;一幅年代久遠的唐代絹本菩薩像幡被拍到了14.5萬英鎊。
中午12點半左右,預熱似乎已經達到高潮:元青花瓷罐開拍就喊出了60萬英鎊的高價,此後幾乎是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從100萬英鎊一路攀升到150萬英鎊。
競爭最終鎖定在兩三個買家之間展開,價格狂升似乎是情理之中,但競拍速度之快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以至於當人們發現一位40歲左右的男子把價位鎖定在190萬英鎊並很快聽到落槌的聲音時,多少還有些神魂未定的感覺。
據說,拍走這個元青花瓷罐的男子的背後是一位英國收藏大家。有人說,這位收藏家其實早就拿定了志在必得的主意。
仔細觀察這件高31厘米、罐肚周長約34厘米的瓷罐,其中間繪有四條形態各異的戲水之魚。四條魚分別為鯖、白、鰱、鱖,諧音“清、白、廉、潔”。
這隻瓷罐
畫工精湛,其形制、與主圖相配的附屬紋帶與幾件畫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特別是罐頸處氣勢不俗的波浪紋,讓人聯想到去年拍出1568萬英鎊(約合2.67億元人民幣)天價的“
鬼谷下山”和去年11月在香港拍出的“錦香亭”罐。
此外,罐肩上的纏枝牡丹和足部的吉祥蓮瓣紋,乃至拉坯、修坯、胎體釉質都與去年拍出的兩隻元青花罐如出一轍。
在中國的傳統中,魚自古就為吉祥之物,“魚水和諧”、“如魚得水”、“鯉魚越龍門”等吉語更成了婚慶、升學的祝賀詞語;因“魚”與“余”諧音,魚也寄託了中國人富裕美滿的希望。
魚紋罐早在宋代就盛極一時。據說當時
宋太宗對書畫情有獨鐘,
宋徽宗更是書畫雙絕。當時這位皇帝下令公眾藏品分類編列成冊,名《宣和畫譜》,畫分十門,其中“龍魚”為十門之一,列山水、畜獸、花鳥等門之上。
據專家介紹,這件元青花魚罐所繪魚紋與枝葉曼妙的萍澡蓮花,均可在後來宣德時期官窯的
青花盤上見到,北京和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都有藏例,足見此類青花魚紋罐在中國瓷器製造史上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去年7月
克里斯蒂拍出的“鬼谷下山”元青花罐創造了元青花的拍賣紀錄後,元青花在拍賣市場的價格就扶搖直上。與“鬼谷下山”罐年代相近,兩者的拍賣價格為何相差如此之多?
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物以稀為貴”的基本法則在起作用。據了解,魚紋罐在元代為數不多,在
伊斯蘭瑪巴德托普卡比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
布魯克林博物館和英國的私人收藏有類似的魚紋罐。現在在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有一類似元青花魚罐,但沿口有破損,已經打磨加了銅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一魚澡紋罐主紋與此罐幾乎相同,只是附紋不同,但北京的這個罐也修補嚴重。
儘管元青花存世不多,但比起“鬼谷下山”,魚紋罐似乎還是多一些,保守估計,現在世上仍有不下10個類似的魚紋罐,而“鬼谷下山”則屬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2700萬拍走明代瓷罐
不是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開光如意蓮紋執壺,也不是明代銅鎏金藥師佛,隨著拍賣師一聲槌響,在昨日舉辦的2007瀋陽藝術品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明代嘉靖時期的五彩魚藻紋大罐最終以2700萬元"天價"成交,創造了瀋陽藝術品拍賣瓷雜類拍品的最高拍賣紀錄。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拍得這件瓷罐的買家並不是外地買家,而是瀋陽一家房地產企業的老闆。
明代瓷罐價壓全場
昨日的瀋陽秋拍會上,共有500餘件曾亮相國內多個拍賣市場的珍寶級瓷器、
金銅佛像、工藝品、書畫等藏品,為防止有人惡意競拍,在拍賣會前每一位競拍者都要事先繳納5萬元的競拍
保證金。
36萬!在上午的
字畫拍賣中,頗受關注的一幅乾隆御筆書法作品被人以36萬元的價格拍走。而一幅
劉奎齡的《花鳥動物四條屏》拍出了100萬元,創造了上午拍賣的最高紀錄。沒想到,這一記錄只保持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在下午被眾多瓷雜類拍品打破。
38號拍品--一件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開光如意蓮紋執壺在拍賣前已被眾多藏家看好,當
拍賣師報出起拍價500萬的價格時,大家都拭目以待,700萬!當這件拍品最終被488號買家拍走時,拍賣會第一次出現了騷動
就在大家還在為剛剛的明代酒壺沒有突破千萬身價感嘆不已時,同樣以500萬元起拍的一件明代嘉靖時期的五彩魚藻紋大罐突爆冷門,現場共有三四位競拍人競拍此件瓷器,每次出價都叫高到5萬元以上,甚至曾出現一次加價800萬的局面。700萬、1000萬、1800萬……當價格定格在2000萬時,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經過35次的價格拉鋸,該件拍品最終被270號競拍人以2700萬元拍得。
2700萬元的拍賣成交價也創造了瀋陽藝術品拍賣瓷雜類拍品的最高拍賣紀錄,也是瀋陽藝術品拍賣中的第二高價,在2006年瀋陽藝術品秋拍上,一件明代畫家
陳淳的《水仙》捲軸曾拍出了5000萬元的高價。
買家是瀋陽老闆
在以2700萬元拍走這件五彩魚藻紋大罐後,270號買家和三個同伴頗為神秘地一起迅速離開會場,在電梯口,記者採訪到了該人士。據其介紹,他是瀋陽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工作人員,該企業在瀋陽的在建項目為位於
五里河"金廊"上的瀋陽皇朝萬鑫大廈。據其介紹,此次拍賣,他是代表公司來拍賣的,該人士表示拍走瓷罐後,公司不會再將其轉手。據知情人士介紹,在昨日下午,該房地產公司的老總也出現在了拍賣會現場。
在昨日的
拍賣會中,一些熱點拍品都表現不俗,全場很少有流拍的拍品。一幅
馮大中的虎圖《清泉出山》拍出了57萬元的高價;明代銅鎦金文財神佛像以100萬元起拍,最終以170萬元成交;明代的銅鎏金藥師佛以220萬元起拍,最終以330萬元的高價拍出,成為此次秋拍會上銅鎏金佛像拍品的最高價。
遼寧國拍董事長杜春光告訴記者,此次拍賣的這件明朝嘉靖時期的五彩魚藻紋大罐是明代宮廷里的御用瓷器,也是一件瓷器中的大器,由於燒造條件的制約,這種大器很難燒得規整,特別是嘉靖時期不規整的很多。但此器燒制規整,體態圓潤完美,通體繪魚藻紋,魚的神態活潑,游弋於水藻之間,栩栩如生,是一件難得的
官窯佳品。"應該說以2700萬元的價格拍得此件瓷器還是很合適的。在此前香港舉辦的拍賣會上,同樣類型的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曾拍出4000萬港元的高價。"杜春光稱,此次拍賣的這件拍品委託人是一位國內知名的大企業家,拍品是其在2003年從國外的拍賣會上購得的。
杜春光稱,同以往拍賣會相比,現在出現在拍賣會上的很多都是企業收藏家,企業收藏家參與藝術品拍賣一方面是個人愛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競拍達到宣傳企業的目的。
參與拍賣的一位劉姓藏家告訴記者,在國內拍賣市場上,明代五彩瓷器的升漲趨勢一直比較緩慢,但與之相反的是此類五彩瓷器在國際市場上卻是大藏家重金爭奪的寵兒,冷熱如此懸殊,必然預示明代五彩瓷器在國內市場上空間巨大。隨著國內藏家收藏的更加理性化,明代五彩瓷器必然引起新一輪的收藏熱潮,其價值最終將上升至其應有的地位。
相關新聞
蓬萊水城出土千年瓷罐
2007年3月15日,在
蓬萊水城古建復原工程中,蓬萊水城南營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金代白釉瓜棱瓷罐。該罐高8.7厘米,口徑8.3厘米,底徑6.2厘米,通體施白釉,施釉不到底,露出灰褐色圈足,圓唇,短頸,口沿外侈,從口沿衝口處可看出胎土為白胎,腹部由9瓣瓜棱組成,上有金黃色細小開片紋飾。
專家考證,該罐燒造於金代,距今1000多年,由北方民間窯工燒制而成。白釉瓜棱瓷罐的出土,豐富了蓬萊水城瓷器收藏品的種類,對研究水城歷史又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南京挖出大瓷罐
不久前,南京六合區新集鎮姜袁村王師傅一家
上墳栽樹時無意中挖出了一隻碩大瓷罐,裡面還有
銅錢和
人骨。
八角形瓷罐高1.5米
眼前的這個土瓷罐非常大,高約1.5米,內徑最大處有80厘米,兩頭細中間粗。土瓷罐呈八角形,分為上下兩層,顏色偏黃,用手摸上去非常光滑,也很有質感。值得注意的是,土瓷罐的八個罐面分別有精美圖案,上面畫有
梅花、龍鳳、竹林等。在瓷罐的正中央還依稀可看見幾個大字:九十二百,但附近村民都弄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隻土瓷罐比較大,非常少見,吸引了許多村民前來圍觀。當地許多老人在仔細觀察後紛紛搖頭,表示不太清楚這隻土瓷罐的來歷。“我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么個大傢伙。”村民們也說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么大的瓷罐。
“這隻土瓷罐是我們一家人上祖墳時發現的。”據發現土瓷罐的村民王師傅介紹,今年清明,一家人去五六百米外的祖墳上墳,家人還準備在祖墳上栽些樹表達對先祖的思念。“當時是上午,在挖樹坑時鐵鍬碰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當時王家人以為是磚頭,但後來卻露出了比較精美的瓷罐口。
這個發現讓大家有些驚喜,也覺得非常奇怪,趕緊小心翼翼地繼續往下挖,附近一些村民見了也覺得
好奇,紛紛過來幫忙。到下午這個土坑挖了有近3米深,這個大傢伙終於露出了真容。大家連忙用繩索、棍棒等工具將這個沉重的土瓷罐抬了上來。大家在清理瓷罐里的泥土時驚訝而又驚喜地發現,泥土中不時可以發現一枚枚銅錢,待整個罐子裡的泥土清完後,裡面竟發現了有20來枚的銅錢,但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
“這是什麼?人骨!”隨著一聲驚呼,大家發現泥土中竟然有一截白色的骨頭。在瓷罐里完全清理後,王師傅將這隻瓷罐帶回了家。
來歷未知說法頗多
對於這隻土瓷罐的來歷,附近村民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猜測頗多。一名80多歲的老人介紹,他聽長輩們說過,以前有一種安葬方式,就是人死後,會將屍體放在類似的土瓷罐里,然後埋到土裡。不過老人的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大家認同。
還有人覺得,這可能是以前的一種
陪葬方式,在土瓷罐里放些銅錢表達一種敬意,但對於瓷罐里的骨頭大家卻又解釋不清。
在聽說村民挖出這樣一個土瓷罐後,六合文化旅遊局文管科負責人和六合新集派出所民警很快趕到了現場。在現場經過認真察看後,工作人員表示,在六合地下挖出這么大的瓷罐還非常罕見,而且瓷罐上的圖案非常精美,但這隻瓷罐到底是哪個年代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