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是民間傳說中記載的一種,拋棄活埋老人的習俗。這一傳說暗示著史前部落中可能存在的棄老行為。需指出的是,目前對這一習俗的真實與否仍缺乏決定性的考古證據,只停留在民間傳說的層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罐墳
- 發源點:遊牧部落
- 性質:史前部落的風俗習性
- 別稱:“花甲葬”
- 概念:孝子將其花甲父親置於瓦罐墳中
- 俗稱:六十還倉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史料收集與尋訪中,研究者從多地都提取到一個關於棄老習俗的傳說故事,其內容梗概相似,都是:出現了怪物,皇帝不認識,逐個殺死不認識怪物的大臣,一位大臣在瓦罐窯中的家人認出怪物,皇帝覺得老人依舊有用,廢除瓦罐窯習俗的故事。但朝代和人物有很大不同,分別有秦朝秦始皇,宋代包拯,元朝等版本。在膠東半島和日本等地也有類似傳說,這些內容都指向我國部落時代有過棄老習俗的可能。
但這種習俗只存在於民間傳說,正史野史均缺乏記載。而且早在先秦時期,高壽者便已不止六十歲,孔子即享年73歲。更說明這種習俗不太可能出現在封建時代。
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母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后磚把墳的視窗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在他們看來,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離開人群自願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