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為瓦窯區,1957年改瓦窯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撤鄉設鎮,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房莊、小街、瓦窯、馬莊、街集、關老廟、呂莊、大周莊、袁村、王劉、雙廟、柳集、大山、池莊、大新莊15個行政村、1個農科站。
行政區劃
320381102:~201 122瓦窯村 ~202 121馬莊村 ~203 122街集村 ~204 220呂莊村 ~205 220周莊村 ~206 220袁林村 ~207 220王劉村 ~208 220雙廟村 ~209 220柳集村 ~210 220大山村 ~211 220大新村 ~212 220房莊村
農業發展
農業上,結構調整上規模。全鎮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及農村經濟成長這一主題,確定長抓林果、短抓瓜菜,壓糧擴經的工作思路,與國家及省市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著力推廣實施立體種植模式,發展和壯大"三香"農業,即紅香梨、彩香米、洋香瓜的生產。重點培植兩帶兩片,既323省道沿線30華里生態農業觀光帶、瓦港路沿線特色農業紅香酥梨帶;東片萬畝項目農業洋香瓜、西片萬畝高效農業七彩香米。通過建立四季青農產品行銷公司、金果公司兩大公司,把瓦窯鎮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瓦窯鎮在農副產品規模生產的同時,在質量上實行標準化種植,使農產品達到無公害檢測要求。註冊"潤友"牌洋香瓜,紅香梨和五彩稼園牌無公害蔬菜及七彩米商標,形成三大農業生產基地,提高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業發展
工業上,瓦窯鎮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最佳化投資環境,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大局,做好招商、安商、穩商、親商工作。確立以兩材(板材、鋼材)為基礎和支柱產業,利用資源優勢,發揮區位優勢,弘揚吃苦創業精神,瞄準兩個三角洲,即抓住長江三角洲冶煉業、珠江三角洲板材加工業,拓寬兩材在瓦窯的優勢。已完成投產項目7個,總投資額7200萬元,註冊資金完成5000萬元。其中,上海客商投資1200萬元的新海鐵合金廠產銷兩旺,年產值超億元,福建客商投資1億元的華宏鋼鐵有限公司即將投產,年可創產值4.5億元,廣東客商投資7億元的新粵家具集團,中日合資鑫旭興金屬再造有粗限公司即將開工建設。瓦窯鎮的鐵合金、特鋼、金屬再造等項目填補了新沂市冶金工業的空白。已有廣東、福建、浙江、河南、山東和上海五省一市客商在瓦窯生根開花。
小城鎮建設蒸蒸日上,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城鎮功能日臻完善。街道寬闊整潔、高樓鱗次櫛比成為瓦窯鎮的一大景觀,瓦窯鎮已發展成為新沂市城市副中心。
農業發展
為做大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瓦窯鎮利用農業開發資金,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制定激勵政策,支持和鼓勵農民建設溫室大棚,發展設施農業。全鎮建設冬暖式溫室、春暖式大棚近萬棟,實現戶均一棚,通過半年的生產經營,棚均收入萬元以上。農民從設施農業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瓦窯鎮應農戶擴建溫室大棚的要求,加大設施農業的推進力度,加快農業土地流轉,掀起了建棚百日會戰,力爭實現戶均兩棚,實現量的突破。為實現農業生產質的提升,瓦窯鎮引導農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農業品種選擇上,鎮裡從台灣農友公司引進20多個洋香瓜優良品種;技術服務上,與山東
壽光三元朱村合作,建立樂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和推廣
三元朱村優良的瓜菜品種和先進的蔬菜種植經驗和管理模式。 按照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的“五年任務四年完成”的目標,瓦窯鎮著力在“五園”上做文章。工業園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的項目,大力培植財源,力爭全年財政收入突破4000萬元大關,實現財政收入連續第四個翻番。農業示範園在規模上有新突破,瓦窯鎮3000多畝產調預留地落實到位,夏秋溫室大棚建設進入實施階段。在農作物品種和檔次上做文章,引進一批質量好、效益高、精品農業新品種,加快農民增收步伐。民營創業園在進園156家企業的基礎上,敞開大門吸收民資投資建廠,進一步規範園區,建設前店後廠、上宅下店的新模式。加大旅遊觀光區建設力度,提升品位和檔次,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瓦窯知名度和影響力,吸納更多的外資投資瓦窯,把瓦窯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農業旅遊觀光風景區。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瓦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